宋靜
【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二十四個字為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做德育工作時提出了目標和方向。做了十五年的班主任,我深深地意識到“德”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意味著什么,做了十八年的語文教師,我更真切地理解了“教書育人”要并重,不可偏廢任何一項。
【關鍵詞】語文教學;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我們常說“德才兼備”,只有品德好,才能為施展才華提供根本保證。但培養學生的好品德只靠一味地說教也起不到良好的效果,因為初中學生到了個性發展的年齡。但問題是他們并不是真正地懂得道理背后的因果。所以他們能聽進去的大道理不多,接受德育的效果也不明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從課堂入手,以課引導,落實德育及價值觀教育。經過一年的努力,同學們心靈健康,心態陽光,樂觀向上,效果較好。下面我以深入淺出的說理課例《魚我所欲也》和飽含真誠的抒情課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談談如何一點點滲透德育的觀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魚我所欲也》這篇文章過了近兩千年,還散發著“舍生取義”最高境界的人性的光輝。我將德育的重點放在第三段上。“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的主要原因就是受物質的利誘,以至于失去了“本心”。怕學生不夠明白,我又舉了現在貪官們落馬的經歷,讓大家形象地感受到了第三段所蘊含的深意。以前,這些貪官們哪個不是意氣風發,想干一番事業?但隨著手中的權力越來越大,各種誘惑難以抵制,貪欲也逐漸滋生,讓明鏡似的“本心”蒙上了灰塵。接著,我又說到了同學們的日常行為:其實,是非對錯從常識的水平都能夠判定,但為什么人會屢次犯錯?就是因為私利的自我戰勝了善良的自我,在僥幸心理的支撐下一步步滑向深淵。“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我們每個人本質上都是賢者,看你如何保持正直善良的“本心”。所以我建議學生戰勝心中的“小我”,爭當“賢者”,同學們紛紛表示贊同。之后我又強調這單元的主題就是“知人論世讀經典”,從孟子的文章中,我們更深刻地知道了人生中面臨選擇時應作出怎樣的決斷。同學們聽了這一課,不僅從知識層面,也會從人生層面有所收獲。
講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我先交代了背景:安史之亂中,杜甫冒死逃生后棄官西行,抵達四川成都。760年春天,于浣花溪邊蓋了一座茅屋,安頓的日子沒過多久,八月大風破屋,大雨接踵而至,給全家人的生活帶來極大的痛苦。此情此景令詩人長夜難眠,思緒萬千,寫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然后我用簡潔的詞語概括詩中所寫的場景及所體現的情感。之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面對無法安眠的情況,一般人會怎么樣?杜甫是如何想的?學生說一般人會埋怨那該死的天氣,指責那可惡的頑童,哀嘆自己生逢亂世。而杜甫呢?則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吶喊。
我在這兩個問題的基礎上又追加了一個問題:為什么他會這樣想?學生陷入思考之中。接著我又鏈接了兩首詩歌《望岳》和《春望》,并分別出示了寫作背景:杜甫寫《望岳》時二十四歲,正值青年。他樹立了“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理想,意思是愿輔佐皇帝超過堯舜的功績,使社會風氣淳樸,人民安居樂業。所以這首詩不僅體現作者敢于攀登絕頂的雄心和氣魄,還體現了兼濟天下的豪情和壯志。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得知消息后,投奔唐肅宗而來,想再有一番作為,結果在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這時的長安已被搶掠一空,而家人久別,存亡未卜。第二年,春回大地,鳥語花香,但這只能增加詩人的痛苦和傷感。于是寫下《春望》。《春望》體現了杜甫“感時恨別,憂國思家”的感情。之后同學們經過連貫性思考,做出總結:最重要的是青年杜甫就樹立了為國為民的遠大理想,在心里埋下一顆崇高的種子。雖然一場安史之亂,把青年時的理想打擊得支離破碎,但即便在亂世流離時期,他也想有一番作為,即使在漂泊西南時期,秋風破屋之際,他還是想到天下寒士。他心中“為國為民”的種子成長為“憂國憂民”的大樹。 他“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理想破滅了,但卻達到了人生的另一個頂峰,那就是“舍己為人”崇高人格的頂峰!然后我又引出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再次進行拓展:其實,有這一志向的又何止兩位先賢?我用幻燈片展示出準備好的名言,讓學生誦讀:孟子說:“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文天祥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譚嗣同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魯迅說:“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毛澤東說:“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接著我加了一句“我們說——”學生一時不知該說什么。我因勢利導:“同學們,你們正值青春年少,正欲展翅翱翔,讓我們以先賢為榜樣,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宣言吧!”我想:這一設計激勵著學生們在青少年時期樹立遠大志向,這樣,他的人生之路會走得更遠。
總之,立德樹人是我們教育的根本,老師們要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讓學生如沐春風,如浴甘霖。
(編輯:鐘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