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泰如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 福州 350001)
《資本論》理論的形成和研究方法的運用
——兼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若干相關問題
□邱泰如
(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 福州 350001)
《資本論》理論形成大體上經歷1842-1849年、1850-1865年底和1866年1月之后的三個時期。要總結和運用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采用的研究方法,合理界定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圍,處理好經濟學研究成果的借鑒與創新、發展的關系,要調查研究客觀事實及其個性和共性的關系,促使經濟學研究與相關的自然科學(含數學)應用相結合,并進行科學抽象和經濟規律揭示。
資本論;理論形成;研究方法與運用
《資本論》集馬克思思想之大成。深入探析《資本論》理論形成過程和研究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理解《資本論》中的范疇、原理、邏輯結構等系統的形成過程和真諦,并有助于在經濟學研究中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
《資本論》凝結了馬克思40年的研究心血,其理論形成大體上可分為以下三個時期:
1.1 1842—1849年,馬克思在創立新的世界觀的同時,取得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初步成果
馬克思在大學學的專業是法律,但他“只是把它排在哲學和歷史之次當作輔助學來研究?!彼诖髮W二年級下半年參加青年黑格爾派的博士俱樂部。1841年他的哲學博士學位論文獲得通過。馬克思說:“1842-1843年間,我作為《萊茵報》的編輯,第一次遇到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這“是促使我去研究經濟問題的最初動因。”[1]311843年3月至9月和10月至12月,他分別寫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及其導言,這標志著馬克思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向共產主義轉變。他指出:“實際上,家庭和市民社會是國家的前提,它們才是真正的活動者,而思辨的思維卻把這一切頭足倒置。”[2]25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它們根源于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生活關系的總和,黑格爾按照十八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稱之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保?]8馬克思在1845年3月評述李斯特的《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一書時指出,斯密學派是那個時代“市民社會具有的經濟學觀念”。1843年10月,馬克思移居巴黎后,第一次研讀了斯密、李嘉圖、穆勒、薩伊等經濟學著作,到1845年1月,記錄讀書筆記《巴黎筆記》。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總結了自己的經濟學研究以及批判分析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和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初成果。其中,馬克思認為 “整個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4]89,論述了自然科學和工業的巨大歷史作用,同時認為每一個范疇(如買賣、競爭、資本、貨幣)不過是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 “這兩個基本因素的特定的、展開的表現而已”。1844年9月到1845年春,馬克思和恩格斯撰寫了《神圣家族》一書,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觀主義觀點,評析了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神秘形式和辯證法中的合理內核,闡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許多重要原理,初步表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某些基本原理。其中提出,在撇開競爭的前提下,物品的價值在“本質上取決于生產該物品所需要的勞動時間”[5]62。列寧說,“這已接近勞動價值理論”[6]13。 在《神圣的家族》中,已初步提出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的觀點。
馬克思移居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后,在1845-1847年間,寫了三大本閱讀政治經濟學的筆記(《布魯塞爾筆記》)。在1845年春寫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指出:費爾巴哈及其之前的一切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具有消極和直觀的性質,費爾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的意義”,“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想的真理性”。1845年秋至1846年5月左右,馬克思和恩格斯共著《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目的是把他們“以前的哲學信仰清算一下”。他們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原理。其中,指出“一切歷史沖突根源于生產力和交往形式之間的矛盾”[7]83。 論述了生產力、分工和生產關系發展的進程,首次提出社會經濟形態的概念,簡單分析了歷史上相互交替的各種所有制的基本特點,也簡述了英國和法國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的歷史。馬克思說,這一著作應該“使讀者能夠了解我的同迄今為止的德國科學根本對立的政治經濟學的觀點?!保?]473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同時使用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這兩個概念,指出:共產主義“推翻一切舊的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基礎”[7]90。 “分工的進一步擴大是生產和交往的分離,是商人這一特殊階級的形成。 ”[7]75在歷史考證版第一版《德意志意識形態》專題卷第59頁中原先也有生產關系的概念?!墩谓洕鷮W批判導言》第4節的標題是“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筆者認為,在上述馬克思的話中同時出現生產關系和交往關系的提法時,其交往關系相當于后來《資本論》和《反杜林論》中所說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中的交換關系。但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已開始不用交往關系而用生產關系的概念,并與生產力概念相對應。1846年12月28日,馬克思在給俄國作家安年柯夫的信中,非常清楚地敘述了關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關系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8]488。 1847 年上半年,馬克思寫了《哲學的貧困》這部哲學經濟學著作,全面深刻地論述了唯物辯證法,同時對他見解中有決定意義的論點“第一次作了科學的雖然只是論戰性的表述”[3]10。其中,馬克思指出:“人們按照自己的物質生產率建立相應的社會關系,正是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會關系創造了相應的原理、觀念和范疇”[9]144。馬克思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分工和機器、競爭和壟斷、所有權或租賃等,擬定了關于價值、貨幣、工資、地租等理論的一些初步原理,闡述了勞動價值論的基本要點,且大體上表述了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當然,正像前東德經濟學家圖赫舍雷爾所說,《哲學的貧困》的經濟學理論觀點在一定程度上“還是依賴李嘉圖的”[10]211。 1847年 12 月馬克思在布魯塞爾作了幾次題為《雇傭勞動與資本》的演講,分析了工資是如何決定的以及生產資本的增長對雇傭勞動和工資的影響,揭露了雇傭勞動與資本在利益上的對立關系。但恩格斯說這時馬克思還是在使用勞動價值、勞動價格這樣不妥當的概念。馬克思在布魯塞爾所作的最后幾次演講的提綱《工資》,補充了《雇傭勞動與資本》的內容。其中,馬克思提出資本中用于機器和原料的份額的增長要比用于工人的生活費的份額的增長快得多,這已接近馬克思后來提出的資本有機構成變動的原理。1847年12月到1848年1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產黨宣言》,言簡意賅地敘述了新的世界觀,揭示了大工業的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矛盾的發展。這里要提及的是:1894年當《新世紀》期刊請求恩格斯精簡表達對未來社會主義紀元的基本思想時,恩格斯引用45年前寫的《共產黨宣言》中的一句話:“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11]292。
總而言之,在1842-1849年期間,馬克思創立了新的世界觀。這既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提供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學方法。與此同時,馬克思已取得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初步成果。
1.2 1850-1865年底,馬克思寫了1857-1858年、1861-1863年和1863-1865年三部經濟學手稿,這標志著《資本論》理論體系已大體上形成
1849年8月底馬克思被迫僑居倫敦,他讀了斯密和李嘉圖的英文原著,博覽其他經濟學家論著,閱讀了有關經濟史、貨幣流通、價格、土地所有制歷史、地租理論等方面的書籍,關注經濟危機和重大經濟事件。從1850年8月至1853年底,馬克思寫了政治經濟學筆記《倫敦筆記》。馬克思說,他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與李嘉圖劃清了界限。在這之前,馬克思“還完全接受李嘉圖的地租理論”,而這時馬克思認為,李嘉圖把級差地租形成的條件說成是形成的原因,還把地租理論與土地肥力遞減規律聯系在一起,因而是錯誤的。通過研究,馬克思這時也否定了李嘉圖的貨幣數量論(李嘉圖混同了金屬貨幣和紙幣的流通規律)。
1853年3月至4月間,馬克思認為創立自己的經濟學是頭等重要的事。于是,1855年他初步整理了以前所記錄的經濟學筆記,寫了綱要。1857年7月,他寫了《巴師夏和凱里》的手稿。在其《前言》中他簡要地概括了資產階級古典政治經濟學及其之后的資產階級經濟學的狀況和特點。在1857年8、9月間,馬克思寫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其中,論述了生產、消費、分配、交換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詳細闡述了政治經濟學方法。1858年馬克思打算把他的經濟學巨著分為六冊(分別為資本、地產、雇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世界市場),但后來僅寫了其第一部分未完成的初稿,這就是《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該草稿的充實、概括和整理,是在馬克思“又把黑格爾的《邏輯學》瀏覽了一遍”之后(馬克思于1857年10月22日從弗萊里格拉特那里獲得黑格爾的著作)開始的,到1858年5月結束。馬克思說“它是十五年的即我一生的黃金時代的研究成果?!痹谶@部被稱為《資本論》第一稿中,馬克思第一次明確區分了勞動、勞動力、不變資本、可變資本的概念,第一次詳細且系統地敘述了商品、價值、貨幣、資本、剩余價值等范疇,概述了商品二重性,初步分析了勞動二重性,大體上闡述了剩余價值理論,論述了前資本主義的各種所有制形態,并首次考察了社會資本再生產運動。對于這部草稿,法國的阿爾都塞和湯姆·洛克分別認為這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成熟時期和轉折期的著作,英國阿瑞爾·卡弗斯認為這體現早期和晚期馬克思觀點的連續性。恩格斯則指出,在19世紀50年代馬克思已完成對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打算分冊出版這部手稿,其第一分冊于1859年6月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的書名出版。該書包括《商品》和《貨幣》,第一次系統地敘述了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含貨幣學說),第一次說明了生產商品的勞動二重性?!丁凑谓洕鷮W批判〉序言》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質作了經典性的概括[3]8。
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馬克思寫了《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其第1-5冊、第19-23冊是敘述后來《資本論》第一卷內容的最早文稿;第16-18冊論述后來《資本論》第三卷的有關問題;第6-15冊是該手稿的主體部分,主要是《剩余價值理論》,同時也附帶提及后來《資本論》第二、三卷中的許多題目。因此,這部手稿被稱為《資本論》的第二稿。其中最先提出并論述了資本有機構成的變動,敘述了機器、自然力和科學的應用,第一次詳細地考察了資本主義時期生產力發展、勞動生產力提高經過三個相繼階段 (協作、分工和機器)[12]280-52。 他指出“隨著一旦已經發生的、表現為工藝的生產力革命,還實現著生產關系的革命。”[12]473在這部草稿中,馬克思首次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絕對地租理論。另外,在1862年8月2日和4日以及7月6日馬克思寫了三封信給恩格斯,在第一封信中第一次闡明了平均利潤形成的理論,在第二封信中分析了絕對地租的起源,在第三封信中首次系統地表述了社會再生產理論的基本原理[13]206-211。1863年8月至1865年底,馬克思寫了《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它被稱為《資本論》第三稿,其第1-3冊分別為《資本的生產過程》(其完整保存下來的只有第六章 《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資本的流通過程》和《資本主義生產總過程》。在這部手稿中,他重新加工和修改了理論部分,增補和吸收了許多重要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例如,在該部手稿第二冊第1稿第三章中,詳細論述了通過固定資本、勞動力、科學等各種可變因素運用潛力的發揮,可在不增加投資的情況下擴大再生產;敘述了社會各生產部門具有平行性、相繼性、上升序列和循環關系[14]549-577。1865 年6月,在《工資價格和利潤》一文中,馬克思首次公開發表了自己的剩余價值理論。
1.3 1866年1月之后,馬克思對《資本論》第一卷進行出版前后的修改,同時對《資本論》第二、三卷進行修改和補充
從1866年1月開始,馬克思為《資本論》第一卷付梓進行最后加工和修改,該卷德文版于1867年9月問世。馬克思寫了《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第一版序言、第二版跋和法文版序言、跋,對俄文版作了重要指示,對德文第二、三版作了修改,對法文版作了大量的修改和補充。比如,馬克思在法文版中更明確地指出:“一旦個人的產品轉化為社會的產品,轉化為集體勞動的產品,生產勞動、生產勞動者的定義就必然獲得更廣泛的意義。要成為生產的,不再有必要親自動手,只要成為集體勞動者的一個器官或完成一種職能就夠了。”[15]204馬克思在晚年繼續進行《資本論》第二、三卷的研究、修改和補充,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相關的新材料,1875年之后馬克思對《資本論》第二、三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資本流通、社會產品實現、利潤、貨幣信貸、地租等理論上。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說,“用于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是唯物史觀?!顿Y本論》是他 “把辯證法應用于政治經濟學的第一次嘗試”[16]239,這不是像國外系統辯證法流派所說的僅體現為 《資本論》的敘述方法,而是如美國伯特爾·奧爾曼所說的也包括馬克思《資本論》的研究階段。恩格斯指出,馬克思主義“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17]406。 馬克思的《資本論》提供了科學的方法,它會隨著實踐發展而加以豐富。以下總結一下馬克思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并論述我們在經濟學研究中應如何運用這些研究方法。
2.1 要合理界定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圍
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提出了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的觀點。據此,要合理確定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圍。
第一,為研究生產關系,需要把其相應的生產力引入研究范圍。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圍寬于研究對象。這誠如馬克思所說,“使用價值一旦由于現代生產關系而發生形態變化,或者它本身影響現代生產關系并使之發生形態變化,它就屬于政治經濟學的范圍了”[18]411。 早在《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中,馬克思就已指出工藝的生產力革命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革命的影響?!顿Y本論》研究范圍包括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舉例來說,在《資本論》第一卷第四篇,以勞動時間不變為條件,分析了資本家通過勞動的技術過程和社會組織(如分工、協作)變革,攫取更多的剩余價值;詳細研究了資本主義生產經過簡單協作、工場手工業、機器大工業三個歷史階段,探討了生產力如何隨之發展及其怎樣引起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變化。在第七篇中,分析了在資本的積累、積聚和集中與勞動生產率提高相互推動下,引起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產生相對過剩人口和無產階級貧困化,指出“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達到了同它們的資本主義外殼不能相容的地步?!?/p>
我們應在研究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中而不是孤立地研究社會主義生產關系[19]24,應研究如何通過完善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的生產關系來適應和大力促進生產力發展,同時應把握好生產力標準、價值判斷標準 (如防止兩極分化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生態文明標準的關系。鑒于理論界對此已有大量論述,這里不再贅言。但要指出的是:堅持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球共識,生態文明有利于保護和發展生產力??梢蕴岢錾鷳B產品的生產力這一概念,要研究生態產品的產權關系、交換關系(一部分可通過市場交易)和分配關系 (如生態環境的投資者和保護者與受益者之間利益補償關系)。
第二,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圍要考慮研究目的。馬克思撰寫《資本論》的最終目的是要揭示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規律[20]11,喚起當時陷入貧困的無產階級進行革命斗爭和取得國家政權,把“生產資料的集中和勞動的社會化”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生產資料轉由社會共同占有?!顿Y本論》第一卷包括的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理論和資本積累理論,論證了“剝奪者被剝奪”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在《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第一冊第六章《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中,馬克思把商品作為資本的產物來敘述,這體現了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敘述方法和黑格爾所說的邏輯體系的 “結果包含著自己的開端”的觀點[21]。但在正式出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中,本可作為該卷結尾的《直接生產過程的結果》這一章卻未被收入,而以第二十四章《所謂原始積累》和第二十五章《現代殖民理論》結束。這是出于《資本論》研究目的考慮的。在第二十四章最后一節,馬克思概括了資本主義積累的歷史趨勢,指出 “剝奪者就要被剝奪。 ”[20]832《資本論》第一卷“無疑是向資產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內)腦袋發射的最厲害的炮彈”[22]543。 恩格斯說,“關于剝奪者被剝奪的概括是非常光輝的,它會收到應有的效果?!保?2]34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研究目的旨在研究和揭示社會主義經濟運動規律,并為其他經濟學分支提供理論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以人民利益為宗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范圍所涉及的理論主要包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含其主要矛盾)理論;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以及經濟增長、經濟發展的理論;適應和促進生產力發展以及兼顧效率和公平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關系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機制 (含資源配置方式中市場與包括宏觀調控在內的政府作用的關系)和經濟體制改革理論;對外雙向開放理論;等等。其中,要研究如何解放和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 (但其研究內容不完全等同于工藝學、技術經濟學和生產力經濟學),其主要內容有: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的重大意義;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經濟增長因素分析 (含各種經濟增長理論模型);新發展理念、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社會再生產重大比例的協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經濟發展戰略;對外經濟貿易關系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構建;等等。
2.2 處理好經濟學研究成果借鑒與創新、發展的關系
馬克思批判地掌握人類思想文化的新成就。在經濟學研究過程中,他讀過并作了筆記的書籍在1500部以上,所寫的有關政治經濟學的札記、摘錄、手稿、提綱、評論等至少有100多冊。他以經濟史的探索為開端,對別人的經濟學研究成果 (尤其是古典政治經濟學)進行批判性的繼承和革命性的創新。在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曾想寫作《政治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的鴻篇巨制,為此他“多年埋頭于政治經濟學批判和政治經濟學史這兩個方面的研究。 ”[8]602在《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馬克思結合對資產階級經濟學相關理論觀點的批判,敘述了《貨幣章》和《資本章》的內容。在《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章《商品》和第二章《貨幣》中,分別以歷史附論《關于商品分析的歷史》和《關于流通手段和貨幣的學說》來結束。在寫作《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過程中,1861年8月他暫?!稒C器》這一節的寫作,而去寫《剩余價值理論》(其中有評析李嘉圖和麥克庫洛赫等有關機器的使用對工人影響的觀點)。在《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和《1863-1865年經濟學手稿》中,都分析了魁奈的《經濟表》和“斯密教條”[23]40。
今天我們在經濟學研究中應正確處理借鑒與創新、發展的關系。例如,要選定一個經濟研究課題,首先要對別人在這一方面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做到了然在胸,對其已解決、沒有完全解決和尚未解決的問題做到了如指掌。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條件擬定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以及具有理論創新和實際應用價值的主要觀點。又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運用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經濟學論著中有指導意義的理論觀點,并在實踐中加以豐富和發展。與此同時,要借鑒其他經濟學理論中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其中,在我國常見的對主流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批判是:僅描述經濟表面現象間的聯系且在分析中有嚴格的假定條件,避而不談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基本矛盾和經濟危機等。有的學者還比較了在經濟增長和加速原理等有關經濟理論上馬克思的分析與西方經濟學的差異和不同。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西方宏觀經濟學關于國民收入決定、乘數理論中有益的成分,關于技術、知識積累和人力資本投資是經濟增長最重要和決定因素的新經濟增長理論觀點,關于通貨膨脹形成機理和效應的觀點,以及關于宏觀經濟政策建議中有價值的見解等,不無借鑒之處。
2.3 要調查研究客觀事實及其個性與共性的關系
馬克思指出,要 “把政治經濟學變成一種實證科學。 ”[24]170對此列寧十分贊同,并提出“政治經濟學的基礎是事實而不是教條”。為了撰寫《資本論》,馬克思自始至終堅持調查研究,千方百計收集相關實證,還注意所考察對象發展形態的成熟性和典型性。他說,“最一般的抽象總只是產生在最豐富的具體發展的地方,在那里,一種東西為許多東西所共有,為一切所共有?!保?5]42恩格斯也認為,“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且有典型性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 ”[3]533比如,他們都認為當時英國的經濟發展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對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具有典型意義,因而他們特別仔細地研究英國這個當時工業最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同時馬克思也留意其他歐美國家和亞洲國家(如印度、中國等)的經濟和對外貿易狀況,經分析和綜合、演繹和歸納而得出相關結論。又如,1869年當馬克思發現俄國的土地所有制和對農業生產者的剝削具有多種形式之后,就決定基本上用俄國農業和土地關系的資料來進一步研究地租問題。恩格斯說,按馬克思的思想,“在地租這一篇中,俄國應該起在第一卷研究工業雇傭勞動時英國所起的那種作用。遺憾的是馬克思沒有能夠實現這個計劃?!保?6]11
一個正確的經濟理論觀點最終應能得到實踐的驗證。務必堅持以實踐為基礎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我們在進行經濟研究的過程中,務必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做到事實選擇的典型與一般相結合、個性與共性相結合。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人口眾多、發展不平衡、原先經濟落后的國家(1850年當馬克思在談到“中國的社會主義”時我國還是貧弱之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正處于發展理念更新期、經濟增速換檔期、發展方式轉變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增長動力轉換期、體制改革深化期。我國經濟發展和改革、開放具有一定的多元性、典型性。因此,要立足我國國情,深入進行調查研究,進一步總結發展、改革、開放的經驗,探尋經濟規律,豐富和創新理論觀點,從而形成能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道路、中國風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使之不僅由于契合中國國情而能“經國濟民”,而且因為在一些方面反映了發展中國家的共性而具有普遍意義。我國也要認真探討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成熟形態和經驗以及新興經濟體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進行理論概括,根據我國國情加以借鑒。例如,“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會發生的現象(如有人統計,二戰后在116個發展中國家中有15個就沒發生這一現象)。但拉美、東南亞、中東等一部分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后,其在長期國際競爭中乏力、經濟停滯不前、社會矛盾凸顯。究其主要原因是:科技創新不足、人力資本薄弱、全要素生產率低下、經濟結構僵化、發展方式落后、經濟體制不改革和收入分配不完善等。對此我們應認真加以研究,引為鑒戒。
2.4 實行經濟學研究與相關的自然科學 (含數學)相結合,并運用多種分析方法
馬克思指出,自然科學“構成一切知識的基礎”。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恩格斯側重于理論自然科學,馬克思則側重于數學和實用自然科學。馬克思孜孜不倦地探究自然科學尤其是數學,這既緣于他研究興趣廣泛(研究領域涉及多學科),也出于創立新的哲學觀和新的政治經濟學體系的需要?!顿Y本論》有百科全書之稱,為撰寫《資本論》,馬克思廣泛涉獵和應用與所研究的經濟問題相關的自然科學。舉例來說,為研究“機器和大工業”,他閱讀了相關的工藝技術方面的書籍資料,重讀了工藝學的筆記《摘錄》,還去聽威利斯教授為工人開設的實習課。為研究地租問題,馬克思研讀了農藝技術、農業化學、土壤學、地質學等著作。馬克思善于用數學公式和數學方程來敘述經濟問題以及表述研究結論和經濟原理,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他提出的社會資本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方程和公式(它被多馬稱為經濟學界建立的第一個經濟增長理論模型),即是一個顯例。
在今天,為了更好地研究經濟問題,需要了解其所涉及的相關自然科學知識,以使研究做到“升堂入室”、具體深入,提高經濟研究成果的價值。再則,復雜性科學方法方興未艾,經濟學研究可運用包括自然科學在內的多學科交叉理論和方法。其中,要采用數理方法和經驗分析(統計數據、計量方法和數理模型),對當今趨于猛增的海量數據進行匯聚、整理和利用,對愈趨復雜的經濟變量間交互作用的影響進行研究,以利于做到研究的邏輯嚴謹和自洽,提高邏輯推理效率,使研究成果交流由于研究的假定和結論表述等方面的形式化而形成共同基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真實可靠的統計數據所起的驗證作用。但也要看到數理統計方法的局限性、適用范圍,避免其運用的泛化、過度化和不正確。即便在出現大數據、云計算和互聯網的當今之世,現實中錯綜復雜、變動不居且交互作用地影響多樣(呈線性、非線性乃至跳躍性)的經濟、社會、心理、人文等諸多相關因素和信息也不是都可被研究者觀察和收集到的,也不可能都可通過在嚴格假定前提下的數學模型進行全面和精確測算的。有鑒于此,既要強化和采取數理統計方法和數理邏輯分析,又要同時結合進行理論的內在邏輯分析、歷史比較分析和及時的實際調研分析等,做到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因果性分析與相關性分析相結合。
2.5 要進行科學抽象和經濟規律揭示
馬克思說:“分析經濟形式,既不能用顯微鏡,也不能用化學試劑,二者都必須用抽象力來代替”[20]8。“研究必須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種發展形式,探尋這些形式的內在聯系。只有這項工作完成之后,現實的運動才能適當地敘述出來。 ”[20]23
第一,要根據實踐發展和認識深化而對經濟學概念、范疇進行深入地科學抽象。概念和范疇是經過科學的抽象、概括來反映客觀事物的。詹姆斯·斯圖亞特(其《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的德文版譯本由黑格爾作序)是 “建立了資產階級經濟學整個體系的第一個不列顛人”,“在他那里,政治經濟學的抽象范疇還處在從它們的物質內容中分離出來的過程,因而表現得模糊不清和搖擺不定?!保?]48斯密、李嘉圖奠定了勞動價值論的基礎,研究了剩余價值的各具體形態。但馬克思認為,斯密、李嘉圖對資本主義經濟范疇的抽象還不充分和存在缺陷,如混淆了交換價值和價值,未提出創造商品的勞動二重性,并把資本主義經濟范疇看作是超歷史的,等等。馬克思對古典學派分析的經濟范疇進行批判性的改造,創造性地提出新的經濟范疇。其中,他說《資本論》第一卷有三個嶄新的因素:一是“我首先研究剩余價值的一般形式”二是分析商品的二重性和勞動二重性,“這就是批判地理解問題的全部秘密”;三是“工資第一次被描寫為隱蔽在它后面的一種表現形式。”[27]578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和范疇,在必要時可以對其內涵加以豐富或進行更深層次本質抽象。例如,資本是《資本論》中的核心范疇。在馬克思看來,資本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是“用自己的不變部分即生產資料吮吸盡可能多的剩余價值”[20]260。列寧說:“人的思想由現象到本質,由所謂的初級本質到二級本質,這樣不斷地保持下去”[28]278。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沿用資本這一概念。但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資本的利用具有特殊性,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內部資本與勞動者之間不存在剝削關系,在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中雇傭勞動者的工資待遇和合法權益得到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保護。要處理好資本收益與勞動者工資的分配關系,不斷改善勞動條件,維護職工合法權益。
要科學地提出政治經濟學新的概念和術語。恩格斯說過,“一門科學提出的每一種新見解都包含這門科學的術語革命。 ”[20]34我國出現的科學發展觀、發展新常態、發展新理念等重要的新術語,標志著對我國經濟發展必須遵循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認識得到深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水平。在科學發展觀內涵中,發展是第一要義,以人為本是核心立場,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基本要求,統籌兼顧是根本方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新理念已包含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另外,可適當地繼續引進有價值且在國際上已常用的經濟學概念和術語,這有利于豐富和更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概念和內容,也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學研究成果國際交流和傳播。
第二,要探究經濟運行規律。恩格斯指出,政治經濟學是 “作為一門研究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科學?!保?9]492“它首先研究生產和交換的每一個個別發展階段的特殊規律,而且只有在完成這種研究以后,它才能確立為數不多的、適用于生產一般和交換一般的、完全普遍的規律。同時,不言而喻,適用于一定生產方式和交換形式的規律,對于具有這種生產方式和交換形式的一切歷史時期也是適用的?!保?9]490規律是客觀事物內部的本質聯系和必然聯系。馬克思認為斯密的研究方法具有相矛盾的兩重性:“一種是深入研究資產階級制度的內在聯系”,另一種則只是按照生活過程中外部表現出來的東西“加以描寫、分類、敘述并歸入簡單概括的概念規定之中。 ”[30]182李嘉圖的《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一書的第一、二章“從分散的各種各樣的現象中吸收并集中了最本質的東西,使整個資產階級經濟體系都從屬于一個基本規律。”[30]186他研究經濟范疇是否與價值決定于勞動時間這一規定相矛盾或應在多大的程度內加以修正,但跳過了必要的中間環節。恩格斯認為“自從黑格爾逝世之后,把一門科學在其固有的內部聯系中來說明的嘗試,幾乎未曾有過”[3]529。 而《資本論》第一卷則 “把錯綜復雜的經濟問題放在應有的地位和正確的聯系之中,因此完滿地使這些問題變得簡單和相當清楚。 ”[22]329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運用了矛盾分析法、由抽象上升到具體、邏輯與歷史的辯證統一、歸納與演繹等方法,敘述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聯系和發展趨勢,還根據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從邏輯上推導出社會主義社會的某些特征。
規律既是聯系的范疇,又是發展的范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所要揭示的經濟規律大體上包括構成一個有機整體的三個層次:一是在不同社會形態下都起作用的規律,如生產關系適應生產力的規律;二是反映社會化大生產、現代市場經濟和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開放經濟的一般規律;三是與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本質、基本經濟制度、基本分配制度等相關的特殊規律。以下著重分析一下反映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及其運用的問題。
馬克思提出的關于社會再生產四個環節辯證關系的原理、按比例發展的原理,以及關于人類生產要與自然關系協調的原理等,都反映了社會化大生產的一般規律。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競爭規律、價格規律、貨幣流通規律、平均利潤率規律等,在現代市場經濟中都起作用。當代主流西方微觀經濟學主要包括需求供給和市場均衡論、效用論(消費者行為理論)、生產和成本理論、廠商均衡理論(市場理論)、要素市場論、一般均衡論、資源最優配置論,以及市場失靈論和微觀經濟政策主張等。本文在上面已述及常見的我國理論界批判西方宏觀經濟學的觀點也常見于對西方微觀經濟學的批判,此外還批判西方微觀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和剩余價值論分庭抗禮。但從生產一般和交換一般的角度來看,西方主流微觀經濟學中那些有價值的分析,對于定量分析市場供求、競爭、價格、利潤、經濟效率、廠商決策等不無裨益,對于如何矯正市場失靈也有啟迪。由于社會化大生產和市場發展的程度以及社會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不同,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程度和如何得到運用會出現差別。以資本運動來說,它會出現逐利性、競爭性、流動性和平均利潤率等趨勢。社會主義國家應運用按比例發展的規律,完善資本市場,實現投資者公平有效競爭,促進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當由于利潤較高等原因而出現投資過度時,政府應合理加以調控;反之,對那些因為微利或無利而導致投資不足的(如研發和公共基礎設施等),政府則應以資本金注入、直接投資、投資補助、專項基金、貸款貼息和稅收優惠等引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增加投入[31]。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4]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列寧.哲學筆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0]圖赫舍雷爾.馬克思經濟理論的構成和發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6]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書信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1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1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9]邱泰如.應如何理解《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的生產方式[J].當代經濟研究,2001(1).
[20]馬克思.資本論: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1]邱泰如.論《資本論》的方法[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8(2).
[2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5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2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6 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6]馬克思.資本論: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2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8]列寧全集:第 3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30]馬克思.剩余價值理論:第Ⅱ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1]邱泰如.預算控制理論及我國預算模式的選擇[J].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 (財政稅收),1999(4).
責任編輯 梅瑞祥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07.002
A81
A
1004-0544(2017)07-0010-08
邱泰如(1949-),男,福建福州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