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查士丁尼二世“贈禮”法令》碑文談起"/>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銘文史料之新貢獻
——從《查士丁尼二世“贈禮”法令》碑文談起

2017-03-07 01:50:22李繼榮
理論月刊 2017年12期

□李繼榮

(貴州師范大學 歷史與政治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銘文史料之新貢獻
——從《查士丁尼二世“贈禮”法令》碑文談起

□李繼榮

(貴州師范大學 歷史與政治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查士丁尼二世“贈禮”法令是研究7世紀末至8世紀初拜占庭帝國外交政策、宗教態度、管理模式、社會變化等方面極為珍貴的第一手文獻。雖然目前國外學界已出版了該法令的諸多校勘本和譯本,中文文本也由筆者據希臘文和英文譯出,但是對其價值的研究學界還尚未展開,故本文擬以該法令的具體內容為基礎,進一步探討其歷史價值,以期對學界關于銘文和法令的研究有所啟發。

查士丁尼二世;贈禮;法令;歷史價值

《查士丁尼二世“贈禮”法令》①是一部石碑銘文法律文獻,篇幅不長,共16行,于1885年發現于希臘塞薩洛尼基的一座清真寺。碑文上載道:688年查士丁尼二世御駕親征巴爾干半島,在取得對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的大捷后,率軍進入塞薩洛尼基城,由于查士丁尼二世將此次戰爭的勝利歸因于圣狄米特里的圣援,故下令將城中的一處鹽庫贈與了圣狄米特里教堂。查士丁尼二世統治時期正值拜占庭史上的 “黑暗時期”[1]79,所留文獻多為教會史家的著述,該銘文法令作為查士丁尼二世時期唯一留存的一種官方法律文獻,反映了其所代表歷史時代的氣息,對其歷史價值的發掘,有利于學界對查士丁尼二世統治時期的內外政策與局勢有更清晰的認識。但目前國內外學者對該法令的研究僅限于校勘與譯注層面,比較權威性的有,希臘學者帕帕伊奧伊歐斯的校勘本[2]354-360,俄裔拜占庭學者瓦西列夫的校譯本[3]1-13。 中文本則由筆者綜合各家譯注本完成[4]33-39。 考慮到學界還未有對該法令歷史地位與價值方面的研究,故本文擬對此進行初步探討,不當之處還請方家批評指正。

1 史料的重要印證與補充

我國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在史學方面的巨大成就莫過于“二重證據法”的提出。1925年其在講授《古史新證》時于第一章“總論”中講道:

上古之事,傳說與史實混而不分。史實之中,固不免有所緣飾,與傳說無異。而傳說之中,亦往往有史實為之素地。二者不易區別,此世界各國之所同也,在中國古代已注意此事……孟子于古事之可存疑者,則曰:“于傳有之”;于不足信者,曰:“好事者為之”……疑古之過,乃并堯舜禺(引案:即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懷疑之態度及批評之精神,不無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嘗為充分之處理也。吾輩生于今日幸于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年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為實錄,即百家不雅馴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此“二重證據法”,惟在今日始得為之。雖古書之未得證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證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斷言也[5]1-3。

該方法將中國乾嘉學派的考據法與西方實證主義科學考據法相結合,強調運用地下材料(考古)與紙上材料(文獻)相互印證比較考據古史真相,還原古史原貌,已成為一種科學的學術考據理論,這一理論恰好適合于該石碑銘文研究。

就拜占庭帝國而言,自查士丁尼大帝之后,帝國便陷入了戰火連綿,局勢動蕩的時期,國庫日虧,對外防御力量也極度衰弱,北方蠻族及東方的波斯人構成極大威脅,故“6世紀末至7世紀初,拜占庭面臨的首要問題是生存問題”[6]66。在這一特殊的歷史時期,“與查士丁尼時代史料極為豐富相反,7世紀是史料極為匱乏的階段”[7]75,致使現在學界對這一時期研究所能倚重的文獻材料主要是賽奧法涅斯的《編年史》和尼基福魯斯的《簡史》。但教會史家的這兩部著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僅是因為他們對于7世紀的一些歷史事件敘述過于簡略,更重要的是,教會史家一言之堂和宗教情感的偏向,也使諸多學者對其記述的可信度持有較多質疑,如關于查士丁尼二世親征這一事件,賽奧法涅斯僅提到“公元688年皇帝查士丁尼二世遠征斯拉夫人與保加爾人,期間他擊退了保加爾人的攔截,一路進軍遠及塞薩洛尼基城,并在戰爭中俘獲了大量斯拉夫人”[8]508,其可信度無法通過其它史料得以印證。為此,6至8世紀的拜占庭學研究,既是學界較為薄弱的一個環節,也是爭論較多的一個階段。

《查士丁尼二世“贈禮”法令》恰好彌補了史料無法相互印證的難題。據銘文內容來看,查氏親自頒布的律令,首先為古史重建提供了重要、可靠的地下印證材料。一方面,考古(據)學者從銘文本身語義、語氣、內容等方面進行考證,認定該銘文為查士丁尼二世所頒布;另一方面,他們還結合賽奧法涅斯《編年史》中的關于查士丁尼二世688年御駕親征巴爾干半島的相關記載進行了比對。通過這一方式,不僅證實了學者對銘文本身年代斷定的合理性,反之銘文本身又進一步提升了兩位教會史家對該歷史事件記載的可靠性。

除此之外,它也為構建古史提供了重要補充。教會史家只是提及查士丁尼二世帶領軍隊遠征斯拉夫人與保加爾人,曾兵臨塞薩洛尼基城,但對于到達城中的所行之事卻無從考證。而該法令中關于皇帝向塞薩洛尼基的圣狄米特里教堂贈禮的原因,鹽店收益的使用范圍的規定,本身就表明了當時的拜占庭帝國局勢、皇帝對宗教的態度、帝國鹽業的管理等等,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關于皇帝進城之后活動的信息,也為我們補充了更多關于7世紀末拜占庭帝國內外局勢與策略的情況,為我們還原與豐富這一段歷史時期的原貌提供了第一手珍貴資料。

2 邊疆危機局勢的側面反映

查士丁尼大帝的大規模戰爭,在為羅馬帝國帶來了光輝的同時,也極大地損傷了帝國的根基,致使帝國對外防御力量削弱。拜占庭帝國北部的蠻族趁勢大量內遷巴爾干半島,其中影響比較大的蠻族是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可以說他們的內遷直接影響了拜占庭帝國未來的特征及發展趨勢。

“斯拉夫人首次以‘斯拉文人(Sclavenes)’的名字出現在普羅柯比的著作中”[9]140。此時的斯拉夫人已經慢慢向拜占庭帝國境內遷移,但是由于查士丁尼大帝的鐵腕政策及其繼承者們的有效打擊,甚至 “6世紀末,只有個別斯拉夫人部落開始定居巴爾干半島”,但是隨著莫里斯皇帝在多瑙河戰役中的慘敗,“7世紀初,斯拉夫人開始對巴爾干半島進行大規模占領”[7]78,且這一局勢一發不可收拾,623年,斯拉夫人甚至利用其組建的船隊,“劫掠克里特及其它島嶼,航行至赫勒斯滂及馬爾馬拉海,劫獲拜占庭供給船只”[9]7。 8世紀,巴爾干半島已經成為斯拉夫人的聚居區,利奧三世時期,一位自西方前往圣地朝拜的教徒拜訪了伯羅奔尼撒的摩尼巴西亞(Monembasia)城,稱該城位于“斯拉夫人的土地上(Slawinia)”[9]240。

同時,保加爾人也趁拜占庭帝國衰微之際,蠶食帝國領土。“保加爾人原是突厥人的一支,與匈奴人有較近的血統,原居于多瑙河東北,曾臣服于匈奴人。”[10]547世紀初,曾與拜占庭聯盟抵制來自東方的阿瓦爾人,受拜占庭文明的影響,這支游牧民族發展迅速,并向多瑙河南部拜占庭境內遷徙。鑒于此,“679年,皇帝君士坦丁四世,曾派兵討伐保加爾人,但最終以失敗告終。戰后皇帝與保加爾人簽訂合約,除了向保加爾人納貢外,也承認保加爾人對新占領帝國土地的占領”[8]498,“從此,拜占庭皇帝被迫承認的這個新王國,成為帝國最危險的敵人”[9]219。

本文所及的“查氏法令”銘文頒布于688年9月,正值斯拉夫人與保加爾人對巴爾干半島虎視眈眈和大舉進攻的時期,半島上作為拜占庭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中心之一的塞薩洛尼基是蠻族們的必爭之地。法令銘文中雖然并未明確提及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的名號,但是從皇帝御駕親征、銘文中關于“對他的及我們的諸敵人的諸戰爭”及“取得諸多戰爭的勝利”[4]35的描述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外族對巴爾干半島的入侵已經達到嚴重影響拜占庭帝國邊疆安全的程度,帝國局勢岌岌可危;第二,危機帝國的敵人并非一種,而是很多外族,結合史實,此處應該是指斯拉夫人與保加爾人對塞薩洛尼基城的多次失敗的大規模進攻;第三,雖然巴爾干半島已經有大量的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定居,但是拜占庭帝國皇帝還是對其取得諸多勝利,很多像塞薩洛尼基這樣的大城市并未遭到蠻族的蹂躪和破壞,而這也為8世紀初,拜占庭文化的復興、伊蘇利亞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在查士丁尼大帝時期,拜占庭帝國雖有蠻族侵入,但是當時的狀況帝國還能應付,如538年,查士丁尼大帝就派將領君士坦丁阻擊保加爾人對色雷斯的進攻,據載“他們將其包圍,屠殺了大量保加爾軍隊,獲得了其全部戰利品,贏得絕對性的勝利,甚至還殺死其兩位國王”[8]317;539 年,面對保加爾人的大量侵入,拜占庭帝國軍隊再次將其徹底打敗,“戰俘被押往君士坦丁堡,關置于競技場,色雷斯地區獲得長久和平……而后查士丁尼大帝將戰俘運往亞美尼亞和拉茲卡”[8]318。但是查士丁尼二世的帝國已經處于周邊蠻族的嚴重困圍之中,史料與銘文中關于皇帝的御駕親征,直到塞薩洛尼基城中及取得 “諸多戰爭的勝利”等描述,正好從側面反映出拜占庭帝國當時邊疆局勢告急的真實狀況。

3 皇帝宗教策略的直接體現

基督教自 311 年“伽勒里烏斯寬容敕令”[11]170-174及“313年尼科米底敕答”[12]65-72頒布實施取得合法地位,直至529年查士丁尼關閉雅典學園,禁止異教崇拜,基督教依附皇權,一路扶搖而上,逐漸融入到羅馬帝國日常生活中,成為帝國的精神支柱。可以說基督教至少自取得合法地位始,便與皇權形成一對相互依存,又相互斗爭的矛盾體。基督教想通過皇權力量的保護發展壯大,而皇權也希望借助基督教穩固自己的權威,如君士坦丁大帝為了獲得基督教支持,頒布下令承認基督教的合法性,促進了基督教的發展,而君士坦丁大帝因給予基督教合法地位,被基督教奉為“第十三使徒”,皇權被賦予神圣性。但是隨著教會勢力的不斷壯大,教權也試圖對皇權進行干涉與控制,雙方之間的沖突也時有發生,如“芝諾皇帝的《合一通逾》更造成了東西方教會內部的第一次大分裂(484—519 年)”[6]336。

皇權與教權這對矛盾體在依存與斗爭中貫穿于整個拜占庭帝國歷史。但總體而言,基本呈現教權依附于皇權的趨勢,“在希臘語教會地區,皇帝對教會的控制仍然占主導地位”[6]337。皇帝更多地是采取手段將教會納入其皇權統治體系,通過控制、利用宗教來神化皇權,強調“君權神授”,從而為其統治蒙上神秘色彩。早在耶穌基督赴難后,便已經開始:“那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從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由于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權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罰”[13]180。這段記載雖是早期基督教為迎合羅馬皇帝,希望獲得羅馬皇帝庇護的一種說法,卻也為羅馬皇帝的“君權神授”提供了理論根據。

在這種理論的支撐下,各代皇帝以維持 “神的和平”,督促人們對眾神的尊敬和服從神的誡命為己任,積極干預和主宰基督教會事務,逐漸走上了神化皇權之路。“君士坦丁大帝于325年親自主持了尼西亞會議,以軍隊的壓力強令所有與會主教接受 《尼西亞信經》和有關教會的法規。381年,狄奧多西皇帝主持了君士坦丁堡主教公會議,重申了《尼西亞信經》的原則,徹底清除了阿利烏斯派信眾在羅馬帝國生存和發展的條件。

真正利用基督教將皇權推向一個新的高度的是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大帝雖然堅持“政教協調”的原則,但是對于不利于其帝國穩定與統一的行為,他則會以強制手段進行干涉。為了協調教會內部的爭論,553年,查士丁尼大帝主持召開了“三章案”辯論會,“當時羅馬教宗維基里烏斯拒絕在會議決議文件上簽字,皇帝便將其軟禁,強迫其簽字,受到屈辱的教宗簽字后不久便黯然去世。 ”[9]150-153可見,所謂的“政教協調”的原則只有在教權不侵犯皇權利益的前提下才能成立。

查士丁尼大帝時代之后,伴隨著外族的入侵,拜占庭帝國大片領土喪失,但正如《歐洲劍橋經濟史》中所言“直到阿拉伯征服使其領土進一步縮小,才使集權得以完成,且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14]113。 查士丁尼二世統治時期,從本文的銘文法令來看,皇權對教權控制利用似乎更進一步。如查士丁尼大帝《法學階梯》的開篇也就是“以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名義”[4]36,用以強調法令本身的威嚴與神圣;而本銘文開篇則是“羅馬世界之君主、被上帝加冕者、和平的締造者,弗拉維·查士丁尼皇帝,特準許將吾上帝守衛之城的鹽庫贈予神圣、榮耀的殉道者狄米特里”[4]34,更為強調皇帝個人的“君權神授”與“至高無上”。皇帝對教會的“贈禮”,不論出于虔誠信仰還是政治目的,都表明此時基督教已經開始真正融入到整個拜占庭帝國的個人生活與精神領域。皇帝以向教會捐贈、在鑄幣上鑄上帝肖像等方式籠絡教會,大大促進了教會的發展,但同時也埋下了教會因過分膨脹而威脅皇權,引發伊蘇利亞王朝皇帝發起“破壞圣像運動”①關于“破壞圣像運動”,筆者曾撰文就該運動前期的性質與后期的性質進行了考辨與分析,認為利奧三世時期發起的所謂“破壞圣像運動”并非破壞,而只是禁止,至君士坦丁五世統治時期才具有了破壞的性質。具體內容參見:李繼榮,徐家玲.“破壞圣像運動”誤區考辨[J].理論月刊,2016(11):84-88.的種子。

4 帝國食鹽管理的典型案例

“美國學者湯普遜在其《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中稱拜占庭帝國為‘壟斷的天堂,特權的天堂,家長式的天堂’”[15]427。 說明拜占庭的經濟生活受到國家的嚴密控制,其經濟體制屬于國控模式。一方面,拜占庭帝國政府加強對人的控制,通過行會將各個階層的人牢固地束縛在各自身份崗位之上,并以相關機構對其進行嚴密監督;另一方面,對一些特殊行業進行官方控制,不允許私營。在這種國控模式的嚴密監控下,拜占庭帝國財政收入穩定,保障了官僚機構的正常運轉和各階級穩固的等級秩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帝國的繁榮。

但是由于文獻材料的匱乏,關于國控的程度、國控壟斷行業的范圍學界仍有爭論。如湯普遜認為“帝國自戴克里先至君士坦丁和查士丁尼的立法,都達到這樣一個結果:把所有的社會活動集中于政府手里,為了實現這個目的,建立了各種機構,一旦實現后,則以不可更動的組織來保持這種形式”[16]198,可見湯普遜更為強調國控的嚴格性與有效性;而《劍橋歐洲經濟史》中則認為“戴克里先法典規定子承父業,這條規定在整個拜占庭的歷史上一直都有,但從來沒有證據表明它曾被確實實施過”;“即便是利奧六世匯編的控制君士坦丁堡行會的規則《官員書》,表明的可能也只是國事理想的一面而非現實生活”。至于國控壟斷行業的范圍,湯普遜認為在5世紀與6世紀主要包括“礦場、采石、鹽井、造幣廠以及制造武器、軍事裝備和士兵服裝的各工廠”[16]211-212;而希臘學者安德烈則認為“礦產、采石、鹽井,并非真的屬于國家,而屬于君王的權利”[17]176-177。

本銘文法令中的“贈禮”,正好是關于頗具爭論的“食鹽”。關于食鹽,在西方歷史上,自古代時期,特別是“亞歷山大東征之后,就被各個王國當作其經濟結構中的一種極其重要的因素,生產與銷售均由國家壟斷”[9]11。托勒密王國、塞琉古王國及馬其頓王國均為此情況,并延續于整個羅馬帝國時期。其基本狀況是政府控價、獲允的私商出售,但是也有一些特權機構,“如寺院、軍隊及官府,在托勒密時期,這些特權機構可以以低于市場價格從政府手中購得大量食鹽”[9]11,至于羅馬帝國時期的食鹽運營情況,由于文獻的欠缺,我們知之甚少。但是從這篇法令銘文來看,查士丁尼二世時期,像食鹽業這樣的行業確實處于帝國或王權的控制之下,其所有權屬于帝國或皇帝個人,但與此同時,皇帝也可以以禮物的形式,頒布法令將其所有權、使用權和收益權贈予第三方。可見這一時期,帝國對某些國控行業的控制并非絕對,其管理體制也具有某些靈活性和變動性。

另外,從銘文中關于“上主所愛的教士不能以任何方式將鹽店的收益給予或打算給予任何軍事個人”[4]35的規定也值得深入研究。如前所述,在托勒密、馬其頓等王國,軍隊也屬于享有低價購買食鹽的特權機構,甚至根據有限的文獻,“可能羅馬時期軍隊也享有同樣的特權”[18]183-184。 但是銘文中“不得將其收益給予任何軍事個人的規定”,說明至少在查士丁尼二世時期,軍隊的此項特權可能已被廢止。關于查士丁尼二世為何要有這樣的規定,是否要限制軍事將領的權力及勢力,還有待于新文獻的補充。但總的來說,該銘文還是向我們提供了一些拜占庭帝國鹽業管理方面的重要信息。

5 帝國新舊文化過渡的反映

拜占庭帝國,亦稱東羅馬帝國,時間斷限約為4世紀20—30年代至1453年君士坦丁堡為奧斯曼土耳其人攻陷止,前后千余年歷史。眾所周知,在經歷了3世紀經濟危機及蠻族的侵擾,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逐漸東移,君士坦丁堡開始成為地中海世界的中心。這一過程是西羅馬漸衰的過程,也是東羅馬繼承與納新、整合與突變的過程,很多學者在提及這一階段時,或稱羅馬帝國晚期,或稱拜占庭帝國早期,實質上是在不同視角下對同一歷史時段的不同表述方式。而在這一緩慢的蛻變中,查士丁尼時代在推動地中海世界完成晚期羅馬向早期拜占庭的轉變中,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查士丁尼可以說是晚期羅馬文化的終結者,也是早期拜占庭文化的開創者。其統治時期,整個帝國的狀況已經有了巨大變化,如古代羅馬異教與公認的基督教原則的對立,古典羅馬共和體制與晚期羅馬專制體制的對立,奴隸制經濟與社會結構與隸農制生產管理體制的對立,希臘語文化中心與拉丁語官方語言的對立等等,都是查士丁尼大帝面臨的新挑戰。面對這些難題,查士丁尼大帝決定從修訂法律入手,調整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以完成新時代面臨的新問題,因此經過幾年努力,在著名法學家特里波尼安的主持下羅馬法的編修工作順利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除了《新律》用希臘文頒布,其它三部均為拉丁文,可以認為,這部民法大全是拉丁文化在拜占庭帝國之存續的最典型代表作,也是羅馬法和拉丁文化在基督教化的帝國內發展的最高境界。

自查士丁尼大帝要求《新律》必須以希臘文頒布開始,希臘語就正式登上了官方語言的寶座。這說明查士丁尼大帝已經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拜占庭希臘文化正在其“庇護”下慢慢成長。查士丁尼大帝去世之后,帝國局勢逐漸呈衰落之勢,特別是希拉克略王朝時期,波斯人、斯拉夫人、阿瓦爾人不斷入侵拜占庭帝國領土,著名拜占庭史家奧斯特洛戈爾斯基將這一時期稱為“生存斗爭和拜占廷國家的復興”[7]75時期。隨著拜占庭帝國領土范圍的縮小,最終只剩下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希臘文化圈,希臘語在拜占庭帝國中的作用進一步提升。學者湯普遜認為在“400年時,約有1/4的省民說著拉丁語,620年時,不到1/10。柏立說,到8世紀的開始,‘羅馬法,像拉丁語一樣,在帝國內不復有人懂得了,帝國正在變為完全希臘化,當時它已經失掉敘利亞、非洲以及希馬斯半島上的北方各省’”[16]222。

查士丁尼二世統治時期,正是帝國處于危機向復興過渡的時期。本文的法令銘文正是以希臘文頒布,但補遺后的銘文中也發現有一個拉丁詞 “donamus”[4]38,表明希臘語確實為帝國的官方用語,但拉丁語并未完全銷聲匿跡;另外,銘文中使用了兩個詞來表示皇帝,一個為“”,一個為“”,也傳遞出希臘與拉丁文化博弈的一種信號。“”原本是指古代希臘城邦的“王”,至羅馬帝國初期,奧古斯都建立元首制,自稱“Princeps”,意為“第一公民”,之后隨著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第一公民”的稱呼逐漸被皇帝 “Imperator”取代,與之對應的希臘語就是“”。查士丁尼大帝之后,隨著帝國內希臘語與希臘文化的復蘇,皇帝的官方稱呼也在發生變化,“希拉克略(Heraclius,610-641)皇帝首次在其法令 中 稱 呼 自 己 為 ‘’”[19]2, 但 “Imperator()”的稱呼并未消失,且這種形式一直持續至8世紀初,伊蘇利亞王朝皇帝利奧三世與君士坦丁五世共同頒布的拜占庭帝國史上第一部中世紀希臘語法典《法律選編》的問世,“”最終取代“Imperator()”,成為皇帝官方頭銜。

可見自查士丁尼大帝時代后,以希臘語為媒介的希臘文化就與以拉丁語為媒介的拉丁文化展開了博弈,最終于8世紀初以希臘語穩坐拜占庭帝國官方語言之位,希臘文化的勝利成為帝國的主題文化為結果,帝國完成了新舊文化的交替,一個中世紀希臘帝國產生,而這則法令中皇帝名稱的使用及拉丁詞匯的出現,恰好反映了這兩種文化交替階段的狀況。

6 結語

總而言之,6—7世紀末既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混亂時期,也是其發生蛻變的時期,一切都在“劇變”中發生“質變”。該法令反映出的皇權地位加強、基督教深受恩寵、文化模式更替等諸方面是整個帝國局勢變遷的結果,也是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希臘文化發展的使然。雖然它是一則“靜”的法令,但其本身所散發出來的卻是“變”的韻味,而這個“變”激發了拜占庭帝國新的活力,新的文化在孕育,新的秩序在構建,一個別樣的拜占庭文明的復興時期即將到來,而查士丁尼二世 “贈禮”法令是反映奠定8世紀初拜占庭中世紀希臘帝國的重要階段眾多史實中不可或缺的一篇。

[1]G OSTROGORSKY.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State[M].New Brunswick:Rutgers University Press,1957.

[2]P N PAPAGEORGIOS. Μνημε?α[J].Byzantinische Zeitschrift, 1908(17).

[3]A.VASILIEV.An Edict of the emperor Justinian II, September 688[J].Speculum, 1943(1).

[4]李繼榮.查士丁尼二世“贈禮”法令譯注[J].古代文明,2016(4).

[5]王國維.古史新證:王國維最后的講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

[6]徐家玲.拜占庭文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奧斯特洛格爾斯基.拜占廷帝國[M].陳志強,譯.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8]THEOPHANES.Chronicle:Byzantine and Near Eastern History AD 284-813[M].Oxford:Clarendon Press,1997.

[9]A A VASILIEV.Histor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 324-1453 Vol.1 [M].Wisconsin: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1961.

[10]劉愛蘭.民族大遷徙對中西文化發展的影響[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

[11]李繼榮,徐家玲.伽勒里烏斯寬容敕令文本考[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

[12]徐家玲,李繼榮.“米蘭敕令”新探[J].貴州社會科學,2015(1).

[13]新舊約全書·新約·羅馬書(中文版)[M].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會,1980.

[14]M.M.波斯坦.歐洲劍橋經濟史:第二卷[M].鐘和,等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年.

[15]愛德華,麥克諾爾,伯恩斯,等.世界文明史:第一卷[M].趙豐,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

[16]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上冊[M].耿淡如,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17]A ANDREADES.Byzance, Paradis du monopole et du privilege[J].Byzantion, 1934(9).

[18]S L WALLACE.Taxation in Egypt from Augustus to Diocletian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8.

[19]E H FRESHFIELD.A Manual of Roman Law the Ecloga Published by the Emperors Leo III and Constantine V of Isauria at Constantinople A.D.726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26.

10.14180/j.cnki.1004-0544.2017.12.009

K134

A

]1004-0544(2017)12-0054-05

貴州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啟動項目(2016社科博[4]號);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4ZDB061)。

李繼榮(1985-),男,山西古縣人,歷史學博士,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副教授。

①后文簡作“查氏法令”。

責任編輯 李利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91网红精品在线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免费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亚洲三级电影在线播放| 亚洲最新在线|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国产在线八区|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 超碰91免费人妻|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黄色福利在线| 亚洲婷婷丁香| 色综合激情网|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日本欧美午夜| 一级毛片网| 久久国产毛片|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99er这里只有精品| 亚洲欧美极品|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网站国产|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91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国产一级裸网站|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88| 日韩国产综合精选|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91毛片网|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视频二区亚洲精品|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久草视频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激情|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嫖妓| 亚洲精品午夜天堂网页| 在线va视频|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日韩在线播放中文字幕| 亚洲Va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婷婷五月在线| 国产在线欧美|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成人www|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91在线中文|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在线国产三级|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精品少妇人妻无码久久| 黄色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亚洲无吗淙合青草|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1024国产在线| 91成人免费观看| 亚洲午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