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鵬
探析大學生自主創業對社會經濟影響
◆周小鵬
隨著全球經濟的下行蔓延,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我國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轉變。大學生自主創業正逐漸成為我國大學生就業的一種新趨勢。本文從現代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入手,分析自主創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提出推動大學生自主創業發展的建議,以期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大學生;自主創業;社會經濟;影響;創新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近年來,高校應屆生畢業人數逐年攀升。數據顯示,2016年高校畢業生創出新高,達到765萬。加上往年沉淀下來的畢業生,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產業結構的調整,市場上普遍出現大學生供大于求的現象,“僧多粥少”,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結構性失業。
(二)大學生自主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以在校大學生、畢業大學生等特殊群體為主體的創業過程。大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技能,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創業,把握機遇,努力創新,實現自身及社會價值[3]。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自2007年開始,國家出臺多項鼓勵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法規細則,給予大學生政策、資金、場地的支持,整個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創業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熱情高漲。
我國大學生自主創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大學生對自主創業具有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但實際參與自主創業的人數較少,占大學生總人數比例較低。多數大學生在創業初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多會選擇規模相對較小,容易運營管理的行業進行創業,如餐飲零售業。
(一)營造良好社會經濟環境。大學生自主創業,有助于轉變學生傳統就業思想,培養學生自主創業的能力,緩解日漸嚴峻的就業壓力,帶動就業。自主創業,本質上是培養學生探索精神、創新精神。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蓬勃發展。自主創業,解放了傳統就業思想,有利于擴大我國改革開放成果,提升創業氛圍,為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營造更適宜的環境。
(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大學生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素養,是產業升級轉型中開展創業活動的主體。創業者素質的提高,有利于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在產業調整升級的過程中,帶動相關產業融合發展,蘊含著更大的商機。大學生自主創業多以餐飲零售業為主,加強對創業者的正確引導,有助于培養一批素質較高的中小企業創業者,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積蓄力量。
(三)提升社會經濟效益。大學生群體不但是一個待業群體,更是一個創新群體。大學生思維活躍,創意無限。歐美發達國家尤其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新型的創業會為社會帶來更巨大的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政策、資金、技術等方面支持,鼓勵創業。
(一)大學生提升自身素質。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也日漸提高。為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大學生要對自身準確定位,樹立正確的自主擇業觀,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自主創業是一項面臨諸多挑戰與壓力的創造性事業,挫折與失敗時有發生,需要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坦然面對,越挫越勇,在失敗中積累經驗,加強學習,提高能力,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二)構建高校自主創業體系。高校創業教育正向科學化、普及化、專業化方向邁進,自主創業教育要向全體師生普及。大學生創業本身即是對素質教育的體現,創新的教育模式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優化大學生創業教育環境,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基礎設施,開展形式多樣的自主創業講座,加強與企業的互動合作,重視產、學、研合作教育。構建高校自主創業體系,引領大學生正確創業。
(三)政府加大扶持力度。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持,是大學生自主創業得以發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加大對自主創業大學生的資金、稅收優惠,專項資金鼓勵大學生創業。這些優惠政策要落至實處,要讓大學生們看得見摸得著,心里有了底,大學生們的創業積極性自然就提高了。縮短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監管力度,切實維護好創業者的產權和成果。
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環境,自主創業是大學生就業的一種新趨勢。與傳統就業相比,自主創業更需要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創造機會,將機遇把握在自己手中。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挫折,相信通過政府的大力扶持,高校的系統培養,自身的素質加強,多方參與,緊密協作,我國的大學生自主創業之路必將碩果累累,推動整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1]游磊,孫榮華.經濟下行趨勢下大學生“就業-創業”互動性研究[J].四川理工學報,2015(5),94-104.
[2]杜朝東,韋茵,王沁,張盛超.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調查[J].中國高校科技.2012,77-78.
長沙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