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娜
高校思政工作理念轉化與模式創新初探
◆徐麗娜
隨著高校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在素質教育理念下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素質水平。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未來發展的接班人,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而高校思政工作則是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重要方式。但當前高校思政教育中難以滿足現階段人才培養的需求,因此就要加強高校思政工作理念的轉化和教學模式的創新。
思政工作;理念轉化;模式創新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開在我國教育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并占據著主要的地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水平和質量受到相關業界學者的重視,現階段社會對高等教育需求和對卓越知識人才的培養需求更加激烈,而對當代大學生道德素質和政治素養的培養和提高不僅僅是高校重視和思考的問題,同樣也是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重視的問題,也是思政工作者育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一)思政工作要樹立優質服務理念。高校思政工作的落實首先需要樹立優質服務理念,加強對準確服務文化的定位,并對學校發展的歷程產生充分的認識和理解,并清醒的認識到學校與其他同類院校之間相比的長處和不足,并明確學校發展的方向和發展目標,才能從中提煉出有價值的文化元素。高校應根據社會期盼和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強對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進行培養,同時根據學生的價值觀念、興趣、性格差異和能力大小進行量化評估,建立科學的獎懲機制,使高校育人工作和每一位學生進行精準對接。此外,還要加強建設思政教師隊伍,在思政教育中,教師自身價值觀念在對學生教授和管理中存在引導性作用,教師應對自己進行科學定位和深入思考,并通過神圣的使命來激勵學生,并對自身教育行為進行積極反思,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
(二)思政工作要形成品牌效應。高校思政工作的展開還要重視示范作用和引領作用,形成品牌效應,在同一區域中構建馬克思主義院校,或在全網構建虛擬的馬克思主義院校,來對思政教育工作及教學項目進行該而過,將原有單一、枯燥的教學內容轉換為學生喜愛,并終身受益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通過教育在線主題網站、歷史舞臺劇、蒲公英孵化站、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展示會等多種教學形式來展開品牌項目,從而快速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和整體素質,通過強大的感染力來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并加強對思政教育的宣傳。
(一)用同等的眼光看問題。目前高校中主要是以90后群體為主,90后群體是目前處于風口浪尖上的一代人,社會的評價是抗壓能力差,集體意識淡薄,但也不可否認的是,這一代人也具備豐富的閱歷,成長環境優越,眼界開闊,是個性超強的一代,因此在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用平等的眼光來看待,充分發揮當代大學生的優勢,在互聯網操作和創新、創業方面有廣闊的思路,并聽過積極樂觀的心態來感染學生。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和不同類型學生進行溝通,通過客觀和全面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同時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敢于面對挫折的精神。
(二)對學生學業生涯和職業生涯進行規劃。高校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學業壓力和就業壓力,思政工作者在教育中需要讓學生樹立坦然的心境,學會珍惜生活和感恩生活,并正確面對成功后的失敗,同時還要鍛煉學生面對挫折的勇氣和能力,干預面對自身的不足。為了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同時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幫助大學生在制定就業規劃時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并為目標隨之努力奮斗。思政工作者還要幫助大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并在實踐過程中進行不斷完善和調整,由量變完成質變,同樣也樣科學的設定目標層級,如短期目標的制定和長期目標的制定,不斷豐富學生自身的閱歷,才能在人生成長和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一大步。
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新時代大學生的個性鮮明,對待事物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認識,在物欲橫流的時代下,部分大學生容易受到物質誘惑,使價值觀產生偏離。但為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和教學質量,就要建立健全相關配套體系和制度,并用發展和全面的眼光來看待,轉化傳統的教育理念,對教學模式進行不斷創新,在長期實踐中總結合適的教學方式,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加強對大學生道德素質和政治素養的培養和提升,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
[1]梁煒昊.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精神指導“基礎”課問題導向式專題化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昌吉學院學報,2017,(4):76-79.
[2]王先俊.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的“四個必須”[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7,9(3):1-6.
(工作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