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琪
論新時期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董雅琪
國防教育工作是高等學校必須擔負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國防教育師資隊伍是高校教育教學師資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傳授國防思想觀念、國防知識技能等多項任務。在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面臨著良好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建立一支結構優化、素質較高、相對穩定的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對搞好高校國防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國防教育;師資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全面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軍事人員現代化、武器裝備現代化。”而高校是培養軍事理論和科技人才的重要陣地,國防教育與師資建設是高校軍事理論建設的關鍵方式,因此,擁有一支結構完善、素質較高的國防教育師資隊伍,是提升高校國防教育效果的必由之路。
國防教育是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防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的后備力量和精神力量,《國防教育法》中明確規定,國防教育的目的是“使公民增強國防觀念,掌握基本的國防知識,學習必要的軍事技能,激發愛國熱情,自覺履行國防義務。”而激發愛國熱情,實現國防現代化,人才是關鍵,教育是基礎。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進一步強化高校國防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師資建設對國防教育意義深遠,就其意義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國防教育建設,提升高校國防教育實效。高校國防教育涵蓋的內容廣泛,開展的方式也呈現多樣性。在國際形勢日益復雜和學生學情多變的現實條件下,教師專業化程度與否直接影響國防教育效果。因此,轉變師資隊伍培養模式,健全師資隊伍建設體系,是提高教師專業化水平的價值訴求。而專業化的教師隊伍發展成為常態,這就意味著教師將從傳統的“教書匠”模式,向“研究型”、“專家型”轉變。[1]因此,加強國防教育師資建設,培育國防教育專家型教師有利于完善現有的國防教育方法,提升國防教育實效。
第二,有利于突出核心內容,培養高校教師理論素養。國防教育從內容上來看,既包括國防理論知識,又包括國防法規、國防技能和國防形勢,這些內容的傳遞與普及需要專門的隊伍運行,尤其是對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及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都要通過師資隊伍建設來強化輿論宣傳,使學生認識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從而激發學生發奮圖強的內在動力,同時通過教育過程的跟進,培養教師的理論素養。
高等學校國防教育是我國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防教育理論和實踐的實施基地。[2]目前,我國高校的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在綜合素質、培訓方式、學科建設方面較之前比已有很大提升,許多高校都在“以課程建設為紐帶,以精品課程建設為龍頭,對高校的國防教育課程體系進行改革,促進學科建設向專業化邁進,帶動師資隊伍專業發展。”[3]但由于現實中的各種因素,造成了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面臨一系列的問題。
(一)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專業結構不合理。當前高校由于沒有專門設置國防教育專業,因此目前高校的國防教育的教師主要來源于其他專業的教師或是輔導員等群體。從高校的國防教育負責部門來看,高校的國防教育工作主要由地方各高校的武裝部、保衛處、學生處等部門負責,甚至有些院校聘請軍轉干部承擔國防教育工作,這使得師資隊伍在專業結構上不對等,部分軍轉干部擁有良好的軍事素質和國防知識,學歷層次普遍不高,而其他專業的教師專業背景不同,軍事知識儲備普遍不足,加之沒有完備的培訓體系與準入渠道,高校的國防教育教師有些僅能滿足簡單的軍事技能訓練和基本軍事常識的普及,整體素質難以滿足教學需要,長此以往,勢必影響教育效果,影響教書育人質量。
(二)國防教育師資隊伍發展方向不明確。從當前來看,由于高校國防教育的普及化與長效化,國防教育教師的課程負擔重,甚至每位國防教育教師要擔負三、四門乃至更多的課程,因此,應付式的、低效率的教育充斥著國防教育課堂。僅是軍事理論課程,就涵蓋軍事思想、國防建設、軍事高技術、信息化戰爭等眾多內容,要將理論知識講深講透對于教師隊伍來說,難度巨大。再者,高校缺乏對國防教育隊伍的專業考評體系,這就使得他們缺乏理論研究動力,科研活動甚少。而科研能力是隊伍發展的重要考量指標,當前的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在科研能力提高方面受限,在職稱評定方面沒有明確的學科倚靠,使得絕大多數人缺乏進步的動力,因此,師資隊伍被邊緣化,發展方向尚不明確。
(三)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可持續性不強。國防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中的重要課程,與政治理論教育同列為公共必修課,并以法律形式確立下來,依法施教。[4]然而,在實際運作的過程中,由于人們對學校國防教育的認識差異較大,國防教育隊伍的知識與技能發展大多條件下都是依靠閉門造車,沒有與其他學科同等看待,加之上文提及的,教師的職務、職稱沒有完善的評聘體系,因此國防教育師資隊伍沒有形成合力。再者,“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成長過程,其最終目標是達到專業的成熟,即成為一個相對成熟的教育專業人員。”[5]但當前的眾多高校不具備成熟條件,因此,師資隊伍的流動性大,社會認可度低,可持續性不強。
針對當前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面臨的思維觀念相對滯后、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素質能力不夠全面、發展方向尚不明確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更新培養模式,構建完備的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管理體系。高校應重點思考兩方面問題。一方面,在準入機制上,要根據教育的特點和工作量,選拔政治思想素質硬、軍事文化素質強的優秀人才加入。要兼顧學科建設需要,招聘從事軍事理論、軍事技能、軍事心理學等方面的教育專員。另一方面,要構筑合理有效的培訓制度,通過崗前培訓、在崗進修、專業研討等多種方式為教師進一步深造提供平臺,同時增強國防教育隊伍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使高校國防教育隊伍健康發展。
(二)完善課程設置,構建全面的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能力體系。在高校國防教育師資的培養方面,要針對高校學生的特點,將理論研究與實踐鍛煉結合,“開設專業性較強、理論層次深、有助于基礎研究的課程,如國防教育學、軍事高技術與信息化戰爭、軍事思想研究、現代國防等。”[6]此外,要通過對師資隊伍的全面教育,增強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國防觀念,尤其是要通過合理規范的師資預測方案及符合實際的有效調控方法,構建全面的高校國防教育教師隊伍發展的理論框架和能力體系。
(三)注重機制建設,構建高效的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保障體系。要依托現代網絡技術,建立國防教育服務交流平臺,為教師隊伍提供遠程學習平臺,保障師資隊伍可持續發展。依托校地合作,發揮政府、軍隊、高校三位一體的合力作用,增大國防教育基地建設力度,保障國防教育實踐效果。此外,注重師資激勵機制建設,增強師資隊伍整體活力。通過良性競爭和履職考核,形成“優勝劣汰,逼劣促優”的用人機制,保障國防教育隊伍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穩固發展。
[1]劉興富,劉芳.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年版.
[2]余殿情.加強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
[3]陳美榮,謝建山.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回顧[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4).
[4]范海英,董邦純,董泉迪.試論高校國防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J].黨史文苑,2006(1).
[5]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版.
[6]葉欣.普通高校國防教育師資培養的創新理念[J].成都大學學報,2007(2).
淮陰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