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文
在素質教育視野下的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吳青文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已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完善,大學體育教學質量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其不僅關系到學生個人身體素質的提升,而且還直接影響到大學生身心素質的良好發展。
素質教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句話充分說明好身體的重要性,身體健康是日后開展學習和生活的基本保證。我國各大高校的體育教學質量,隨著我國體育教學制度的不斷完善得到高度關注,體育教學質量不僅關乎于學生個人身體素質、身心素質發展,也關系到我國整體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所以加強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是目前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一)教學模式落后、單一,學生積極性低。我國當前大部分大學體育課程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然是比較落后,陳舊的三步走方式。首先,對理論課程進行講解;然后,將學生集合于操場進行實際演練;最后,讓學生進行自由活動。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已經從小學就接觸到了,并且在教學內容上也是最基本的跑跳類,這種單一的模式既缺乏實用性,也讓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抵觸情緒,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大大降低。
(二)缺乏有關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制。現階段大學體育課考核評價的體系,還是原本的傳統體育教學模式,對學生個性、心理上存在的差異不予重視,只要求學生達到理想分數,這對學生自主選擇權產生約束,學生不能選擇感興趣的學習課題,學生自然產生不滿情緒。當前這種考核機制對大學體育教學的發展和學生自身的發展造成巨大的影響,體育教學的實際效果也難以得到發揮。
(一)將素質教育作為教學基礎,改變體育教學觀念。促進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教學,并且重視學生個性及健康的教育就是素質教育的具體內容,其面向的是全體學生。大學體育教學必須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和發展進行不斷的調整,應該將組織教育作為教學基礎,根據單簽時代發展樹立正確的體育教學觀念,并且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觀念,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有所領悟,做到深入貫徹和滲透。將健康第一和終身教育嚴格進行落實,并且將此作為大學體育教學健康發展的重要參考。只有在大量客觀事實和規律為基礎之上,順應當前時代發展潮流所獲得的教學理念才是客觀、先進的,這些科學、先進的科學教育觀念是培養未來各大高效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二)改變教育模式,體現體育課程的多樣性。當前大學生對體育方面的實際需求,已經不能通過大學體育教學獲得滿足,所以大學體育教學應該積極進行改革,從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入手,結合當前大學生實際需求和個性化發展制定出適合大學生的體育課程。歸根結底就是要求學校不斷總結體育活動的特點和規律,并且實時對知識內容和活動內容進行更新和完善,讓體育課程更加依附于體育教學發展客觀規律進行調整,在注重提高學生健康情況的同時,能夠滿足學生對體育的個性化需求。體育模型于物質資金是分不開的,如果缺少充足的物質基礎和領導對體育課程的巨大支持,是無法完成豐富體育教學內容的任務。豐富教學內容時,應該將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點作為分析基礎,將學生教育模式進行完善,會獲得更加明顯的教學效果,教學內容的無縫結合,也是豐富教學內容時應該注意的環節。
(三)創建合理、科學的教學評價制度。體育教學不光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獲得優異的運動成績,也需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整體行為能力,所以對傳統、單一的評價制度進行改革,是滿足當前教學要求的重要途徑。首先,對于評價的內容,要根據體育運動本身蘊含的運動精神為基礎,這樣能使評價制度更加科學,同時也能對學生的體育精神起到引導作用;其次,對于評價制度的整體方向,必須與過去傳統的評估模式有區別,將定性評價模式引入其中,對體育教育的影響進行充分展現;最后,要注重評價制度的相關反饋,評價不是該制度制定的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一方法讓學生通過評價的反饋,改正當前存在的問題,輔助學生確定正確的體育發展方向,保證體育教學評價制度更加科學、客觀和公正。
綜上所述,我國素質教育將體育教學作為發展基礎,其承擔的責任是非常重大的,提升當前大學生整體素質、保障大學生健康發展是現代化建設和和諧社會的需要。各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應該結合當前存在的實際問題,進行及時的改革和完善,制定出具體實施改革的策略,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可持續發展,保證學生更加健康、全面地成長。
[1]劉興旺.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探析[J].學周刊,2015(32):65.
[2]黃建河.素質教育與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的若干研究[J].現代交際,2016(2):230.
白城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