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棟
吉林省四平市腫瘤醫院婦科,吉林四平 136001
婦科惡性腫瘤為嚴重影響婦女生命安全的疾病,目前臨床主要行手術方案對其予以治療[1]。由于手術需將女性生殖器官切除,患者術前易產生不良情緒,加之手術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多,進而影響術后恢復。為此該文就2016年7月—2017年7月選取的36例婦科惡性腫瘤患者行階段性康復促進模式護理,且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分析該院接收的67例婦科惡性腫瘤手術患者資料,依據護理方案不同分為2組,對照組(31例)年齡35~70 歲,平均(51.65±7.24)歲,其中 5 例宮頸癌,12例卵巢癌,14例子宮內膜癌;實驗組(36例)年齡36~72 歲,平均(52.47±8.04)歲,其中 6 例宮頸癌,14 例卵巢癌,16例子宮內膜癌;文化程度:23例初中及高中,31例大專與本科,13例研究生及以上;基線資料在2組中比對差異無統計意義(P>0.05)。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術后做好訪視夠工作,對患者給予健康宣教、心理干預、預后指導及環境護理等方面。實驗組于此基礎上行階段性康復促進模式,具體為:①準備階段: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主動與其進行交流,術前3 d向患者耐心說明手術方案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針對性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以消除其內心不必要的擔心,囑其盡量少用鎮痛藥,說明積極配合手術的重要性及益處。指導患者每日深呼吸2次,約5 min/次;告知患者術后起床與翻身要領,且每日為其做足底按摩。②起始階段:術后6 h按摩患者雙下肢,各側分別10 min;待其清醒后指導患者深呼吸,并開展上肢活動,包括伸展、握拳等,2 h/次,以緩解其情緒;適當給予患者安慰與和鼓勵,督促其進行檢查;按摩腹部,30 min/次,2次/d;協助患者更換舒適體位;鼓勵患者今早下床活動。③康復階段:護理人員指導患者開展康復運動,且每日時間控制6 h;定期開展講座或交流會,安排以往成功案例現身說法,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于患者出院前向其說明自主康復重要性,且囑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盡可能不做劇烈運動;遵醫囑按時返院復查。
比對2組術后恢復效果,包括肛門排氣、首次下床及進固體食物時間。針對2組術后生活質量情況予WHO-Qol-BREF(WHO 生活質量測定簡表)[2]評估,共包含4個維度,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探究數據,皆由SPSS 22.0統計學軟件解析,計量數據經由(±s)表達,組間之比經由t檢驗,而計數單位經由[n(%)]表達,且在組間對比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對對照組,實驗組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進固體食物時間均更短(P<0.05),詳見表1。
表1 比對2組術后恢復效果[(±s),h]

表1 比對2組術后恢復效果[(±s),h]
注:組間比較,aP<0.05。
組別 肛門排氣時間 首次下床時間 進固體食物時間實驗組(n=36)對照組(n=31)(38.63±1.25)a 47.16±1.58(30.65±7.25)a 39.96±9.57(49.03±8.31)a 58.36±9.78
實驗組社會(11.85±2.36)分、環境(12.69±2.97)分、心理(14.63±2.83)分及生活領域(14.85±2.64)分;對照組分別為(8.05±1.32)分、(9.34±2.22)分、(11.03±2.74)分、(11.24±2.43)分;2 組生活質量各維度分值對比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呈顯著增長趨勢,且患者日趨年輕化,嚴重影響婦女身體健康。手術為治療婦科惡性腫瘤疾病首選方案,但由于手術創傷性較大,易導致患者心理、生理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術后康復。相關研究表明[3],針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實施有效的康復護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術效果,促進術后恢復,并改善其預后質量。為此,該研究就選取的36例該病患者行階段性康復促進模式模式,其較之常規護理,更注重患者主動參與及其于不同階段機能恢復狀況,該文通過于不同階段實施促進方案,以減輕患者疼痛,促進術后恢復,并提高其預后質量。術前準備階段,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以消除患者內心陌生感與緊張感,使其生理機能保持最佳狀態;結合患者個人喜好,播放節奏緩和的輕音樂,轉移其注意力,以緩解其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同時,注重體位更換、深呼吸等活動,進而為術后恢復提供良好條件[4]。實施階段護理人員正確指導患者予以康復鍛煉,以減輕其術后腰腹部不適感;于術中、后對患者做好保溫措施,以促進術后血液循環。康復階段增強患者康復信心,術后開展適量運動于心理、精神方面均對患者起到調護效果,使其心理活動與體質互相促進形成良性循環,進而加快全身系統功能恢復,提高術后恢復效果[5]。經研究綜合分析,結果發現:比對對照組,實驗組肛門排氣時間、首次下床時間、進固體食物時間均更短;且生活質量各維度分值均顯著更高,提示婦科惡性腫瘤手術患者行階段性康復促進模式護理可有效促進其術后康復,并提高其生活質量。該研究由于受樣本等因素限制未對2組護理滿意度予以報告,待進一步調查再作完善。
綜上所述,階段性康復促進模式護理應用于婦科惡性腫瘤手術患者中,不僅能夠促進其術后康復,而且有效改善預后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曹征,丁豐華,肖風華,等.階段性康復促進模式在宮頸癌手術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7):2472-2474.
[2]徐敏,陳夏玲,全媛,等.兩種不同縫合法在婦科惡性腫瘤手術患者中的應用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1):1978-1979.
[3]楊文秀.惡性腫瘤患者的個性化護理[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5,31(4):116-117.
[4]崔靜.綜合性護理干預對婦科惡性腫瘤手術患者的效果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8):737-739.
[5]溫景程.階段性功能鍛煉操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8):872-873.
[6]朱娜,代瑞花,米學麗.護理干預對婦科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心理控制源傾向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4,27(10):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