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波
摘 要:當今時代逐步走向“微時代”,教育界掀起了一陣“微風”,也就是常說的微課,以微視頻為主要的新型教育模式,成為教師和同學們學習過程中的教育資源,這也是教育領域的全面改革。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微課;設計和應用
最近幾年隨著社會科學的進步,微課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最熱門的話題,自我開始接觸微課以來,就積極地研究探索其中的知識文化,并且將這項技術應用在了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下面就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微課的介紹
隨著社會科技的迅速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教育的進度,社會的發展需要創新,于是微課就逐漸地進入人們的視野中。最早是在1993年美國的北愛荷華大學中的一位教授就提出了一分鐘的課程,這就是微課的雛形,后來在2008年的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大衛教授又提出了微課程這一概念,他說他可以將原本需要一個小時的講座時間利用微課程縮短至15~30分鐘的介紹和結論,首先是提出講座中所需要的重要概念,其次是錄制講述的內容,最終只形成一個1~3分鐘的短小視頻。隨著時代的改變和人們對于課堂的深入研究,胡鐵生教授也對其微課概念做了一系列的修改,目前已經達到了3.0的版本,微課是微課程的簡稱,它主要指的是以微小型教學視頻作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學科的知識點或是教學重難點還有一些教學細節而開發研制的一種雖微小但能力巨大的在線視頻網絡課程,對學生而言,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能夠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換而言之就是先學后教,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微課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它的時間短、主體明確,每一節課都有不同的教學主題,講述的內容也截然不同,不同的微課所表示的主題知識點也不一樣,增加了教學的興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分析答疑型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可行性
題干中提到的答疑型微課指的就是在同學們的課后復習中,老師能夠根據每位同學的反饋情況進行歸納和總結,最終給出問題的解決方式。教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老師在利用微課技術時是占有絕大優勢的,不管是在錄制視頻還是在后期制作上,都比其他學科的老師更占據優勢,只要經過學習就能夠親手制作,對于這門學科的老師而言,大幅度降低了制作微課的難度。
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同學們信息技術處理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的,而作為老師,如果只為部分同學做解答,就會忽略某些個體,無法掌握全局,但是如果統一解答,又會浪費一些已經學會的同學的時間,若是把微課作為分層教學模式,就能夠實現異步差異化的教學,讓不同階段的同學有不同的收獲,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微課有助于減輕老師們的教學負擔,減少老師們的工作量。
答疑型的微課特點和別的微課基本相同,都是時間短,內容精簡,主體明確,不同的是答疑型的微課針對教學中疑難性的、代表性的、普遍性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分析或解答。所以在制作答疑型微課時要注意以下兩點:(1)選題準確、有針對性。老師根據教材中的重、難點內容以及課后學生反饋進行歸納總結,將同一類別的題目題型結合在一起,提出當中重要的知識點,選擇一個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問題進行分析或解答制作成微課。(2)開門見山、主題突出。因為答疑型的微課一般用在課后復習中,所以在微課片頭要標清楚問題(主題),然后直接進入問題講解不需要鋪墊,避免過于冗長影響學生學習興趣。
高中信息技術課時少、課程內容涵蓋量大,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時會有很多難理解的地方,而“答疑型”微課就是可以針對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難解決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分析解答。
在引進答疑型微課以后,同學們首先要在上課之前自主學習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中的知識重點,像是二進制的轉換和計算機原理等,整理知識要點,通過老師們制作的微課課件在課上進行詳細的解說之后還是存在著疑惑或者是無法解答的題型,老師就把同學們提出的困惑進行一個歸納性總結,對重難點著重進行解答,這就使同學們的學習目標更加透徹,教學效果更加明顯,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更容易加強同學們的動腦能力和思維的發展,進而快速提升教師職業專業的成長目的。
在當今互聯網盛行的時代,信息技術這個學科對于同學們在今后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老師們應該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在信息化不斷迅速發展的今天,微課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答疑型微課能夠讓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加輕松,將答疑型微課應用至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不僅僅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實際生活中,也能夠將答疑型微課運用至其他方面,讓我國的教學能夠更加簡潔輕松,師生一起努力,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創下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薛增風.微課: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迎來新春天[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0).
[2]張琳.微視頻適合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1).
注: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高中信息技術“答疑型”微課的設計和應用》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7]GHB0744)成果。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