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艷華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學校教育的重要性,社會對教育的關注、對教育的要求、對教育的期望,無不在增加,這也在無形中加重了教育一線教師的壓力,職業幸福和教師仿佛正在漸行漸遠。為了更好地促進教育的發展,提高教師們的積極性,教師職業幸福感問題備受關注,因為幸福感提升既是和諧校園構建的要求,又是廣大教師積極工作的內動力。簡單講述了影響女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對于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提出幾點建議,拋磚引玉。
關鍵詞:高中教師;職業幸福感;影響因素;提升策略
教師職業幸福感是指:“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近年來,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不斷深入,一大波的新思想、新理念匆匆襲來,教師的教育思想問題、認識問題、壓力問題甚至心理問題也隨之逐漸增多、增大,尤其是女性教師,相對男性教師來說,心理更脆弱,承受能力較低,除了學校的操勞之外,還要承受來自家庭的煩惱,導致教師職業幸福感降低,有時還會選擇不恰當的宣泄方式,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甚至有時候還會觸犯法律。一個沒有職業幸福感的老師就沒有積極向上的心態,不僅不利于自身的發展,還會嚴重影響被教育的學生。那么,是什么影響了女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又該如何提高女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呢?
一、影響女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因素分析
本文從本市多所學校進行女教師選樣,分別根據不同年齡、任教的不同年級、不同科目進行調查分析,嘗試了解女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基本情況以及影響因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學校
學校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表現在學校的領導。領導有方的校長會影響并帶動學校的教師。很多教師對于這樣的校長會給予肯定的評價,并以校長為工作榜樣,校長管理的人文精神會使得女教師幸福感比較強;另一方面表現在學校的期望。學校的期望換句話說就是學校全體人員的愿望,愿望良好,就會為師生構建強大內在動力,使教師更有勇氣,從而影響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對于學校教學理念非常認同的教師來說,他們的職業幸福感也是比較強的,在工作中也會積極很多。
2.教師
對于教師自身來說,一方面是教師在學校內的人際關系。人不是獨立存在的,人際關系對于教師的工作狀態、職業幸福感有著很大的影響。擁有良好人際關系的教師,認為與其他同事之間的談心、相處、互幫互助等都能夠減緩她在工作中的壓力,得到幸福感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教師與學校評價制度的關系。對于有優質評價體系的學校教師來說,她們認為“認可就是一種幸福感”,認識自己,改善自己,發展自己,成功自己,是對其幸福感的有力保障。
3.家庭
相對于男性教師來說,女性教師更加顧家,對于她們來說,家庭和學校同等重要,學校忙碌之后,還需要在家庭中照顧,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家務等等,繁忙的生活會讓女性教師精疲力竭,影響幸福感的提升。認為家庭繁瑣會影響職業幸福感的女老師居多。
二、提升女教師職業幸福感的對策建議。
通過調查研究不難發現,學校領導的良好管理、學校的共同期許、和諧的人際關系、合理的評價制度,和諧的家庭環境等都讓女教師擁有較高的職業幸福感。但就當前的現狀而言,女教師職業幸福感高的居少數,大部分教師都在學校要求的“高分”下,擁有更多的教學無奈和壓力,職業幸福感差。那么,如何提高女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呢?
1.踐行新的教育理念,創造寬松的教學環境
新課改中呼吁寬松的教學環境,既給予了學校自主發展的空間,同樣也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保證。學校要摒棄“一時負責”的應試教育理念,踐行“一生負責”的終身教育觀念,樹立新理念,踐行新方法,創造寬松教育環境,減輕教師的壓力,讓教師充分享受專業自主、教學自主,實現自我發展,提高職業幸福感。
2.實施新的評價制度,保障教師評價實施質量
觀念的更新是制度變更的前提,制度實施質量是重中之重。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制度不僅能有效促進教師的發展,而且還能完善教師在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評價制度。換一個角度看學生,學生的優點更多,教師的幸福感也就越高。
3.組織教師繼續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通過教師的繼續學習,能夠提高教師課堂教育能力,教學工作中的得心應手,不僅是提升幸福感這一點,同樣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
總之,提升女教師職業幸福感,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系統思考,改革創新,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在構建學習型學校中提升女教師幸福感。
參考文獻:
[1]陳學明.淺談提高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6,12(1).
[2]莊彭紅.淺談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提升策略: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武進辦學點為例[J].電大理工,2014(11).
注:本論文是2017年度白銀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提升高中女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有效策略研究》(課題批準號BY[2017]G219)階段性成果之一)。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