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自幼嗜讀武俠,有零錢則攢之,若足即買書,日夜捧閱,廢寢忘食。數年遍覽各派,與人交談,不離金庸古龍。熏染日久,行事漸趨怪異,人稱外號中國堂·吉訶德。
常夢一白發老者,世外之高人,對余曰:“汝骨骼清奇,實屬練武奇才,天下無雙,吾將授汝絕世神功。”然白日終未見之,抑或緣分未到也。無人授余武功,余亦盲修瞎煉不輟,常學書中人物打坐練氣于操場角落,以至驚嚇到來此相會之眷侶,大罵不絕于口。欲練武功,先修其心,余默然不對,超然物外,人天合一,靜心凝慮,意守丹田,直至二人罵累,攜手而去。
某日,與家父乘公交車,見一男,形容猥瑣,以中指與食指探入一女子包內,趁其不備,取其財物。他人皆偽作不知,屏氣凝神。本少俠胸中豪氣激蕩,血脈賁張,用“獅子吼”怒喝阻止。吾父小聲勸吾,莫管閑事。小賊聞聲,怒目而視,齜牙露犬齒作威脅狀,余毫不畏懼也。一招“烏龍探海”猛撲小賊,伏于地上,擒其雙腿,小賊斷聲喝道:“找死!”遂向余身上拳打腳踢,余中招不計其數。余雖疼痛難忍,卻誓不松手。父亦至前,眾人為余之勇武所感,皆蜂擁而上,將其繩之以法。至此,余名聲大振,但有好事者竟呼我為“二百五”“腦殘”,余皆笑而不以為然也。
余在校內,若見以大欺小,恃強凌弱者,余必奮力搏之。奈何功力不夠,常渾身是傷。余被其罵曰“神經病”。雖如此,余九死而不悔,見其橫行之時,余復以血肉之軀擋于弱者之前,面無懼色也。諸如此類之荒唐不近俗情之事,不一而足也。
嗚呼,余中毒何其深也!然所幸從中得一浩然正氣也,至陽至剛,為天下之至美。余每念及此,欣然而笑也。況吾泱泱中華,若無鐵肩道義,正氣中流,則世為邪道充斥,則吾中華豈不悲哉?豈不危哉?吾輩憨直可笑之人,正是中國之元氣耳。
【亮點解讀】
對初中生而言,能夠用文言文寫作已非易事,在考場之上能夠寫出如此個性鮮明而情趣盎然的文言佳作,更是讓人拍案稱奇。縱觀全文,人物描寫栩栩如生,或進行面上的描繪,如“人稱外號中國堂·吉訶德”“呼我為二百五”等,幽默風趣;或進行點的刻畫,如“偽作不知,屏氣凝神”“雖疼痛難忍,卻誓不松手”等細節,細膩傳神。尤其是“吾輩憨直可笑之人,正是中國之元氣耳”之類的句子,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雖然筆墨有些稚嫩,個別句子在用詞上也有些欠缺,但瑕不掩瑜,對初中生而言不必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