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時報》1月10日報道,2017年1月9日,一則北京中關村銀行(籌)招聘信息出現在某大行軟件開發部門員工微信群聊中,引起廣泛關注。據記者了解,此前,該部門一負責人已跳槽至中關村銀行。記者查詢公開資料后發現,除黃浩外,天津金城銀行行長吳小平此前為中信銀行上海分行行長;上海華瑞銀行行長朱韜此前是中行蘇州分行行長;深圳前海微眾銀行行長李南青曾供職于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溫州民商銀行行長侯年東此前曾擔任工行溫州分行行長。除商業銀行外,政策性銀行也在被挖角。開業一年后,我國首批正式開業的民營銀行迎來了首位女董事長——曾任職于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行長的陳筱敏。陳筱敏也是繼原進出口銀行副行長曹彤后第二位跳槽至民營銀行的重量級人物。
點評:隨著民營銀行擴張,或出現新一輪“搶人”熱潮。據悉,截至2016年12月31日,銀監會已相繼批準重慶富民銀行、四川新網銀行、湖南三湘銀行、安徽新安銀行、福建華通銀行、武漢眾邦銀行、江蘇蘇寧銀行、威海藍海銀行、吉林億聯銀行、遼寧振興銀行、北京中關村銀行、梅州客商銀行12家民營銀行籌建。其中開業的僅3家。根據監管部門“批復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籌建工作”的要求,這也就意味著,其余9家民營銀行必須在今年6月份前完成招聘計劃,挖角或將出現白熱化趨勢。
民營銀行能搶到人,薪酬福利方面是重要因素,很多民營銀行能為員工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與傳統銀行相比,民營銀行薪酬方面的優勢明顯,如現有年薪20萬元左右,跳槽后能達到翻倍。除工資外,一些民營銀行還給出股權或期權的獎勵。目前,傳統商業銀行實施股權激勵的銀行仍是少數,這也令民營銀行的股權激勵策略更具吸引力。
毫無疑問,民營銀行的挖角加速了傳統銀行人才的流失,從短期看,這對傳統銀行或許不利。但是從長遠看,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民營銀行“搶人”倒逼傳統銀行加快薪酬改革步伐,比如加快為各類金融人才量身定制一整套保障和激勵機制等。另一方面,金融人才市場充分競爭對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發展也有好處,在民營銀行,一些高管將被賦予較高的自主權,這將有助于他們實現職業理想;而對于員工而言,暢通的晉升通道,能讓其中的部分人在短期內存在升職的可能,從而達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的目的。
郵儲銀行上線國內首個區塊鏈資產托管系統
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正在從“紙上談兵”進入到業務實踐。1月10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聯合IBM(中國)有限公司推出基于區塊鏈的資產托管系統。這是中國銀行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公開應用于銀行核心業務實踐。郵儲銀行方面介紹,這一系統在真實的業務環境中已經順利執行了上百筆交易。通過與IBM的合作,郵儲銀行采用超級賬本架構將區塊鏈技術成功應用于真實的生產環境。
互聯網金融監管首提技術驅動
《21世紀經濟報道》1月10日消息,關于創新互聯網金融監管,監管部門日前首度提出應樹立技術驅動型監管的思維。一是重點關注金融企業持續運營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二是關注企業的技術基礎設施監管;三是關注企業其他技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