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婷

摘 要 本文采用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12年的問卷調查數據,分析了我國居民的主觀幸福感及信任狀況,并使用有序logit回歸模型構建了主觀幸福感的分析框架,得出以下結論:性別、年齡、健康狀況、經濟狀況、信任程度、社會態度對幸福感均有顯著影響。其中,男性比女性的幸福感低,青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比中年人高,身體越健康的人幸福感越強,家庭經濟狀況越好的人幸福感越強,心態越積極越陽光對他人越信任的人幸福感越強。這表明,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須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確保經濟建設和社會文明同步發展,進而切實增強居民的幸福感。
關鍵詞 主觀幸福感 信任度 OLS估計 有序logit回歸模型
一、導論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宗教信仰、健康狀況、個人收入、個體社會地位等個體因素;也包括家庭年總收入、家庭關系等家庭因素;還包括人際關系等社會因素。在不同文獻中對幸福感的衡量不同,如使用總體幸福感量表,或者生活滿意度,主觀幸福感等。鑒于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而且“主觀幸福感”具有穩定性、長期性和綜合性等優良特點,本文采用主觀幸福感來衡量居民的幸福感。本文從信任度視角研究信任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程度,目的在于:第一,考察不同群體的主觀幸福感和信任狀況的差異性,如性別不同、家庭經濟狀況不同的人群的幸福感水平及信任狀況;第二,明確信任度對居民主觀幸福感是否有影響,若有影響,其影響是否顯著,根據分析結果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二)國內外文獻綜述
對幸福感這一課題的研究早期大多集中在心理學、哲學領域,20世紀50年代開始,關于幸福感的研究開始從哲學轉向心理學,開始興起了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Pedro Conceicao、Romina Bandura指出用GDP、社會環境因素、快樂指數等作為衡量幸福感的指標有明顯的缺陷。其次,由于幸福感本身具有很強的主觀性,不同的人對于幸福的認識和理解各不相同,因此目前對幸福感的衡量通常都用“主觀幸福感”來表示。
與國內相關研究相比,本文的創新之處有:第一,對于信任度對幸福感的影響,之前的研究只限于小范圍內的問卷調查分析,沒有全國范圍內的大樣本數據研究,而本文研究對象覆蓋范圍較廣,覆蓋了中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各個年齡段的居民。第二,信任度這一變量涵蓋了對親戚、朋友、鄰居、同事、陌生人、醫生、記者、政府官員等的信任,比較全面地描述了信任度這一核心變量。第三,本文還采用了價值觀數據,如您認為現在社會公平嗎?做虛擬變量,來衡量價值觀對幸福感的影響。
二、數據與變量
(一)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自2012年CGSS項目,包括我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488個村/居委會,每個村/居委會調查了25個家庭,每個家庭隨機調查一人,最終獲得11765個樣本。剔除了有缺失值的樣本,最終采用了5038個有效樣本。
(二)變量描述
本文的因變量是主觀幸福感。關于因變量的問題是“總的來說,您覺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共有5個答案:“非常不幸福”“比較不幸福”“說不上幸福不幸福”“比較幸福”和“非常幸福”。結果顯示:比例分別為1.50%、7.36%、15.84%、58.97%、15.97%。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均值為3.808,介于“說不上幸福不幸福”和“比較幸福”之間。自變量為性別、民族、受教育水平、婚姻狀況、健康狀況、經濟狀況、信任度等。其中,信任度狀況如表1。
三、結論及建議
本文的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2012年我國居民的主觀幸福感處于中上等水平,接近于“比較幸福”,其中,男性的平均幸福感略低于女性,中年人的平均幸福感略低于青年人和老年人。第二,我國居民的人際信任狀況也不是不容樂觀,89.34%的被訪者認為“大多數人是可以信任的”,而且不信任的情況往往是針對陌生人;大約93%的被訪者對陌生人持不信任態度。因此,提升對陌生人的信任度將有助于提升整體信任水平。提升對陌生人的信任是關乎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提升信任水平:一是從主觀角度提高人際信任,進而提升個人的主觀幸福感。比如在校學生應加強自己的人際觀,樹立積極的人際交往觀念,培養健全的人格,合理把握人際信任。二是從客觀角度提高人際信任,進而提升我國居民的主觀幸福感。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小到社區,大到國家,潛移默化中提升道德水平,進而提高整體信任度。第三,信任度對居民主觀幸福感有顯著影響,從信任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回歸分析可知,對他人越信任的人群幸福感越強。因此,提高居民的信任水平也是提升幸福感的有效途徑。第四,我國居民對親人、朋友、鄰居的信任度總體來說較高,對醫生、老師、警察、政府官員均有不同比例的不信任。其中,對地方政府官員不信任的比例達42.2%,對中央政府官員不信任的比例達20.4%,對醫生不信任的比例達17.5%,對老師不信任的比例達8.4%。因此,各級政府應在提高政府公信力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做到為老百姓做實實在在的事、惠及民生的事;另一方面,要讓老百姓更加了解政府的行事,對政府官員賞罰分明,提高政府辦事的透明度,進而提升我國居民對政府的信任。第五,人們的社會態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程度比較大,而且非常顯著。一方面,社會態度反映出個體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另一方面,其也可以反映出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因此,引導居民形成合理的價值觀念也將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進而提升全社會整體的幸福感水平。
(作者單位為山西財經大學統計學院)
參考文獻
[1] 陳剛,李樹.政府如何能夠讓人幸福?——政府質量影響居民幸福感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12(8):55-67.
[2] 崔開源.大學生幸福觀的現狀、原因及教育重點分析[J].現代閱讀,2012(06):19-20.
[3] 黃毅.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人際信任的相關性研究[D].廣西:廣西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