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當前,大學生自主創業熱情高漲,此起彼伏,然而大學生自主創業之路道阻且長,困難重重。本文探討了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主要困境,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大學生 自主創業 現狀研究
一、大學生自主創業現象的概述
我國大學生創業風潮最早起源于1999年清華大學舉辦的“挑戰杯”大學生創業競賽,之后我國掀起了大學生創業的浪潮,一大批有志大學生加入創業隊伍中,一大批有潛力的大學生創業公司脫穎而出,進入實際運行階段并逐步走向成熟。大學生創業既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和高新技術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助推器,也是繁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加速我國經濟向前發展的動力源,更是我國在21世紀培育新經濟增長點的核引擎。
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自主創業的實際人數不多,占大學生總數的比例不大。例如,清華大學由于畢業生就業較易,而且自主創業需要承擔相當大的風險,雖然清華大學有相對較好的學生創業環境,但是選擇自主創業的人并不多。目前,清華大學自主創業的學生約500人,只占清華學生總數的2%左右。而在美國,像斯坦福等知名大學,大學生創業的比例可以達到10%。央視在2016年年初曾對大學生創業現狀進行過一次調查,認為想去創業的有79%,不想創業的有21%。調查顯示,有將近80%的大學生都懷有創業的夢想。盡管這僅僅只是一個主觀意愿調查,但這個數字很大程度上確實反映了現在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不再遵循傳統的畢業找工作的就業思路,而是希望通過自主創業體現自己的價值
二、當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困境探究
大部分大學生創業最擔心就是資金問題和創業的成功率問題。大學生創業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與同學合作,借錢,其次是來自社會的風險投資基金的贊助和學校對創業大學生的微少補助。缺少啟動資金是他們在自主創業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除了經濟基礎之外,實踐經驗、政策支持、人脈關系等因素也是困擾很多畢業生創業的難題。從目前高校畢業生們已經選擇的創業項目來看,技術含量普遍較低,大部分畢業后都投身到傳統行業中,其中以餐飲行業為甚,創業領域和創業模式陳舊。這些傳統行業并沒有充分體現大學生的技術優勢,與大學生的知識結構不一致,創業與教學相脫離,所學與所用無法很好地結合起來。
人脈關系是自主創業中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但由于受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大部分大學生的社交關系都被限制在校園范圍內,大學生作為一個尚處在學習階段的群體,沒有足夠的人脈關系來支持自主創業的順利進行。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有些大學生在自己的專業范圍內或別的領域里能夠覓得商機,卻由于受人脈關系的限制,無法整合各種資源支持自己自主創業。創業活動與教學活動脫離,大學教育依舊采用傳統的教育體系,沒有將創業思維和創業方法融入教學過程中,其創業過程顯得盲目而缺乏規劃。
此外,創業過程中涉及經濟、管理、技術、營銷、法律等多方面的知識,創業大學生在這方面資歷不夠,有的把戰略目標當作產品介紹,有的不知道要把公司發展成什么規模,這些缺陷都令這些象牙塔內的精英們的創業之路遍布荊棘。北京市高等學校就業指導中心2016年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進行的一次調查中結果顯示,“創業是可以去嘗試的”大學生比率高達62.2%,但認為創業確實“可行”的卻只有28.2%,其中,覺得“非??尚小钡膬H占5.8%。在面對“今年的就業形勢您打算怎么辦”的這一問題中,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僅為2.6%。青年創業的領域比較集中,同行競爭過大,如大學生群體更傾向于電商、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創業,青年農民更愿意從事自己比較熟悉的種植養殖業。同質化的創業在形成規模效應的同時,也難免會帶來過度競爭。此外,雇工困難、勞動力成本過高也是創業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三、關于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對策建議
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大學生創業知識的教育和培訓。進行經營管理培訓、財務管理培訓、融資知識培訓、抗壓訓練,為大學生建立信用檔案、提供信用記錄、開展信用培訓,并設立創業基金,發放創業貸款使大學生創業能夠通過政府的引導獲得貸款,從而順利啟動資金。大學生創業者應掌握的知識與經驗有:如何詳細了解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情況;如何對真實有效的數據進行分析;如何作出正確、實用的發展計劃;如何明確自身定位;如何保持企業成立后的正常運營等。缺乏財務知識是大學生創業中的一大軟肋,所以必須通過培訓了解必要的財務知識,掌握一定的財務技能,必須能看懂財務報表;具備資金流轉控制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具有財務風險意識等。這是制約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主要因素。國家和地方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惠貸款政策,創建了相關創業基金,大學生創業者需要及時了解,明確融資、擔保、申請創業基金的程序。
大學生創業者還需具有良好的心態,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敢于直面挫折和失敗,并時刻保持創業激情。除了大學生的自身努力外,也須加強這方面的專業培訓。此外,大學生創業前可以先進入行業協會了解行業信息,結識行業伙伴,建立廣泛合作關系,促成自己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還可以找一個經驗豐富的企業管理咨詢師做企業顧問,并學會借助各種資源,學會和各方面的人合作,可以入駐創業孵化器或者創業園區,借助其提供的優惠政策、財務管理、營銷支持等服務使企業穩定發展。在創業的初期,受資金的限制,在沒有形成運作團隊之前,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須自己去做,只有明確目標不斷努力,才能最終實現目標。
優秀的項目、充足的資金、有效的經營管理,再加上創業者不懈的堅持和努力,是創業成功的關鍵。時刻關注創業的五條線:國家的政策線、行業的機會線、區域的趨勢線、事業的成長線、個人優勢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應提高創業貸款額度,增加補貼,相關部門應完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等。學生還可通過參與社團組織活動、創業見習、職業見習、兼職打工、求職體驗、市場和社會調查等活動來了解市場,磨煉自己的心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商業活動無處不在,大學生平時可多與有創業經驗的親朋好友交流,甚至可以通過Email和電話與成功的商界人士交流,或向一些專業機構咨詢。
(作者單位為河南大學)
[作者簡介:趙春陽(1996—),男,河南鄭州人,河南大學2014級本科生。]
參考文獻
[1] 夏永全,蔣茂貴.論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湖南社會科學,2009(01).
[2] 蔡莉,崔啟國,史琳.創業環境研究框架[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01).
[3] 王悅.淺談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有效途徑[J].旅游縱覽(下),2014(03).
[4] 鄺坦勵,郭永強,周娜.大學生自主創業資金困難原因及對策[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
[5] 袁泰喆,李曉.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分析[J]. 才智,2014(21).
[6] 鄒高祥.淺談大學創業教育與大學生自主創業[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06).
[7] 彭妍君.簡析影響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因素及解決途徑——從外在客觀因素分析
[J].商業文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