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成
當前,閱讀教學的比較規范和寫作教學的比較雜亂,是初中語文教學領域里的兩大景觀。究其原因,有以下兩點:一是教學課程的差異。閱讀教學的課程,是非常豐富、非常規范和非常明確的。以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為例,閱讀任務包含以下篇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丑小鴨》《詩兩首》《傷仲永》。從體裁的角度分析,涵蓋散文、寓言、詩歌等;從時空的角度分析,涵蓋古(如《傷仲永》)今(如《爸爸的花兒落了》)中(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外(如《丑小鴨》);從教學時長分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傷仲永》是基本篇目,必須耗時3-4課時,《丑小鴨》《詩兩首》是非基本篇目,只須耗時1-2課時。每個篇目,除了文本外,不僅有閱讀提示、課后練習,還有 “讀一讀·寫一寫”欄目下的核心字詞(即語文試卷第一、二題的考察范圍),以及文本以下的選文出處、字音、字形、字義等助讀系統。寫作教學的課程就比較簡單。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的寫作教學,在“敘事要完整”的專題下,只有寫作導引和寫作實踐兩部分。二是教學評價的差異。語文試卷,閱讀部分有參考答案。該答案不僅分點列出(俗稱采分點。考生答中采分點,即有分;偏離采分點,即無分),而且每點分值,均有明確的規定(如果分值為5分的題目有3個采分點,那么命題者可能規定每個采分點分值是1、2、2)。寫作部分沒有參考答案,只有一個涵蓋內容、語言、結構和方面等四個項目分等級的評分標準(該標準,不因試題變化而變化)。
我們認為,語文的閱讀與寫作,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谏鲜龅谝稽c課程原因,當前我們要按照“讀寫一體”的指導思想,在閱讀課程基本篇目的基礎上,豐富、規范和明確寫作課程,形成閱讀與寫作在知識體系上的兩個縱向序列,并“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實現閱讀與寫作在知識體系上的若干橫向交叉。
豐富、規范和明確寫作課程,這是一個涉及各行政機關、研究機構以及一線學校的浩大工程,可能需要幾十年或者幾代人的努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馬浩嵐編繹的《美國語文(中文版)》將為我們打開一扇窗。
近年來,國內學者以《美國語文(中文版)》為對象,比較了中美語文教材的價值取向、選文系統、知識系統、練習系統、助讀系統等。為實現語文讀寫的均衡發展,下面,我們參考上述學者的做法,比較中美教材的讀寫編排。為更好地比較,我們選擇《美國語文(中文版)》第一部分“文明的交會”的第四課(美國教材中的“課”,即中國教材中的單元)《弗吉尼亞通史》(下稱“美國語文第四課”)和《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下稱“中國語文第一單元”)為比較點,是基于以下兩點原因:一是寫作專題比較接近。《美國語文(中文版)》第四課的“文學聚焦”為“敘述文”,《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的“寫作”為“敘事要完整”。二是學生年齡比較接近。《美國語文(中文版)》分6部分,是美國12-18歲學生的文學教材。第一部分“文明的交會”(其他5部分分別是:“國家的誕生”“國家的發展”“分裂、和解與擴展”“不滿、覺醒和反抗”和“繁榮與保護”)的第四課,大致相當于我國《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的第一至第二單元。
“美國語文第四課”與中國語文第一單元讀寫編排差異比較明顯。(一)在體例上,美國語文第四課以“敘述文”為專題,統領閱讀篇目《弗吉尼亞通史(節選)》《普利茅斯農場(節選)》和寫作任務《紀念演講》《戲劇場面》《新聞寫作》以及《記敘文之間的比較》,在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都形成0.5+0.5=1的編排結構。這種體例,我們稱為“完整的讀寫一體”。中國語文第一單元以“成長”為主題,統領閱讀篇目《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爸爸的花兒落了》《丑小鴨》《詩兩首》《傷仲永》和寫作訓練《敘事要完整》,僅在內容上形成0.5+0.5=1的編排結構(閱讀篇目在文體上除了記敘文外,還有寓言、詩歌等,而寫作訓練為記敘文)。這種體例,我們稱為“不完整的讀寫一體”。(二)在內容上,“美國語文第四課”以美國歷史的發展為線索,閱讀篇目精選國家誕生以前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和文學代表意義的文本,體現堅定的文化傳承和一定的民族自信;寫作訓練為《記敘文之間的比較》,以寫促讀,訓練學生的文學鑒賞與評論能力。中國語文第一單元在“成長”的主題下,閱讀篇目精選涵蓋古今中外的文本,體現堅定的文化傳承與廣闊的國際視野;寫作訓練激發學生的個性體驗,生成關于“成長”的文章,如寫作實踐三《我的第一次》。(三)在項目設置上,美國語文第四課閱讀項目有閱讀指導、背景知識、文學與生活、文學聚焦(即“閱讀文本”)和問題指南(即“研討與練習”);寫作項目為作品累積,分為點子庫和微型寫作課。中國語文第一單元閱讀項目有單元提示、閱讀文本、研討與練習以及讀一讀寫一寫(即核心字詞)等,寫作項目有寫作導引和寫作實踐。
《美國語文(中文版)》第一部分“文明的交會”的第四課《弗吉尼亞通史》寫作任務是記敘文之間的比較,寫作技藝重點是清楚的組織結構。我們認為,該課寫作任務,與其他課(即單元)的寫作任務,以及本課寫作技藝重點,與其他課的寫作技藝,構成了詳細而完整的寫作課程。


上述表2和表3中的各寫作任務,旨在培養學生以下3種能力:一是使用工具進行溝通的能力,如寫作任務《格言網頁》《博物館布告》,屬于使用知識與信息溝通互動的能力等;二是在異質集體交流的能力,如寫作任務《給校長的建議》《對演講進行評價》,屬于構筑與他者關系的能力等;三是自律地行動的能力,如寫作任務《私人信件》《自傳式敘述》,屬于設計與實施人生規劃、個人計劃的能力等。上述3種能力,構成鐘啟泉教授在《基于核心素養的課程發展:挑戰與課題》中所論述的“OECD基于‘關鍵能力的界定與選擇的研究倡導‘核心素養或‘關鍵能力(Key Competency)?!?
當前,關注核心素養的培育,是世界范圍里各國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變革的重大趨勢。就中學語文而言,2001版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了“語文素養”這一概念,這意味著我國教育從“能力本位”向“素養本位”提升和飛越。如何培育語文素養?我們認為,要首先界定“語文素養”的核心是什么?!罢Z文素養”這一概念提出以來,對其外延的理解呈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觀,對其內涵(即核心)還是比較統一的,那就是“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陳寅恪先生在《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記》中說,“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于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焙髞?,“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在當年成為清華大學的學術思想,在現在成為語文素養的核心內涵。上述《美國語文(中文版)》各寫作任務,如“口頭航海報告”“復述一個神話”“博物館布告”“記敘文之間的比較”“說服力評價”等,與閱讀篇目《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龜背上的土地》等相互配合,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與社會發展的人格品質和關鍵能力,而且在民族自信(如《美國語文(中文版)》第二部分“國家誕生”第二課《獨立宣言》等)的基本上能夠培育學生的“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這就是這套美國語文教材最大的價值。
我國中學兩階段寫作任務各有重點。初中重點在記敘文,主要培養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識;高中重點在議論文,主要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理性認識。高中寫作,我們不再論述。下面,主要論述初中寫作訓練體系。按照初中寫作任務的重點,《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下))》寫作訓練專題是比較科學的。

上表中,寫作訓練專題涉及記敘、抒情、議論(即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描寫等表達方式,也涵蓋修改等寫作程序,為記敘文的寫作設計了比較好的課程?;趹嚱逃墓非蠛蜕鐣u價的強大壓力,很多學校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摒棄了表4的寫作課程,按《表1:廣州市中考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表》實施了“一對一,點對點”的應試寫作課程。下表,為廣州市白云區某高級教師在實踐中(主要是應試教育中)總結形成的七年級寫作課程。
該教師的應試寫作課程為做到“三年一篇文(即初中三年考好中考作文)”,執行以下兩個硬性規定:一是每一節訓練兩次,第一次為生態寫作(即在教師進行寫作指導后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第二次為升格寫作(即學生進行互評后進行同題目同素材的修改性寫作);二是循序漸進要點疊加,即訓練第二節時必須達到第一節的要求,訓練第三節時必須達到第一、二節的要求。當完成第五節寫作課程時,學生基本上能夠寫一篇文質兼美的記敘文了。當然,這是一篇合乎廣州市中考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表中一等文標準的記敘文。
基于上述我國寫作教學的應試現實以及語文素養的培育要求,我們建議如下:一是實施教學與考試一致的寫作評價標準。當前,要根據語文教材寫作課程設計作文考試標準,首先就要否定《表1:廣州市中考作文分項分等評分表》;二是基于培育“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的語文核心素養而設置具體而完整的寫作訓練體系,實施與《美國語文(中文版)》接軌的寫作課程。
(作者單位:廣州市白云區教育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