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

摘要:當前的手工會計課程均是以企業的日常業務為背景,讓學生根據會計核算資料完成一個期間的全套會計處理流程的仿真演練,而對于學生的成績評定主要是通過過程性考核+總結性考核為主,這種考核形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觀性。為此,筆者試圖尋求如何使課程的評定標準得到量化,減少人為主觀因素的新思路。
關鍵詞:崗位仿真;手工會計;考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0-000-02
高職院校中設置的手工會計課程主要目的是提供一個仿真模擬實踐機會,彌補會計教育工作在教科書過渡到企業實際的缺位,訓練學生的會計處理綜合能力,對學生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尤為注重。正是這種學科定位,就要求在考核時必須體現獨立的個人動手能力在課程學習過后的提升度。但該目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評定存在很多的弊端:
首先是手工會計課程本身的局限性:從課程設計情況來看,現在的會計手工模擬實訓課程為了使學生的訓練面面俱到,多采用全班使用同一個企業的財務資料,一人獨立完成一套賬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將所有的會計崗位角色均由一人從頭至尾承擔,不符合會計實際操作中分環節、分崗位的流程[1]。從學情方面來看,學生自控能力差,依賴性強,學生在實際模擬過程中,習慣性的依賴教師,而不是像一個真正的會計工作者一樣根據企業實際的經濟業務流程以及現狀做出相應的賬務處理,與設立會計手工賬教學課程的目的背道而馳[2]。同時由于使用的是同一套的財務資料,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互相借鑒情況很難避免,因而更需要設定一套嚴格而科學的考核制度給學生在學習之初預設下一道最后的防線,逐漸強迫自己去獨立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是當前考核方式的弊端:大部分的手工會計課程教學考核成績主要通過兩方面構成:一方面實行“工作業績與分數掛鉤”,即對學生的整個實訓完成情況有一個認真、細致的觀察和記錄,從而做出評價[3];另一方面,讓學生撰寫實訓總結,教師給出分數。這兩種評定方式都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當前考核目的偏離教學目標。以上兩種傳統的考核方式的結合,在教師的角度看,目的對學生的平時表現和課程學習后的心得體會做出一個評定;在學生的角度看,是取得一個分數。這兩種看法都完全偏離了該課程教學是初衷——培養學生的會計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第二,當前考核方式助長消極怠工。傳統的考核方式只從評價的角度給予分數,使學生存在一定的僥幸心理:會計憑證、賬簿、報表做得漂亮,總結報告寫得精彩,分數自然理想,老師不會知道其中的過程,嚴重依賴教師和其他同學對會計操作處理的成果;第三,當前考核模式過于主觀臆斷。當期的兩種評定方式結合都是主要根據教師個人的主觀判斷,這難免會造成有失偏頗的情況:由于所教學生眾多,在評價時往往不能將姓名與平時的表現對號入座,只能片面根據提交的考核材料所反映出的字體漂亮、賬面整潔、總結報告絲絲入來給出相對較高的分數,而無法篩選出其中真正合格的準會計工作者,無法對其能力表現給予正確的評分。
針對傳統的手工會計課程考核模式的種種缺陷,筆者認為原來的評價式考核模式可以作為輔助的參考評分,但主要的分值的評定需要引入一種既能量化,又能杜絕“搭便車者”的更合理和科學的考核方式——崗位仿真測試。
一、崗位仿真測試的積極意義
第一,由于現實中的企業會計部門的內容會計核算工作都是采用分崗位的形式開展的,有一些不相容的會計工作崗位必須分離是會計法律法規所明文規定的。然而在平時的上課練習中,所有的崗位角色都由每一位學生全部包辦,讓學生對這種“不相容崗位要分離”的法律約束沒有更深刻的體會,非常不利于將來面對的實際會計工作。因而筆者認為,在該課程的期終的考核中采用分崗的方式來進行具有法律和現實意義;第二,學生在分崗的環境下形成崗位角色意識和分工協作意識,明白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的同時還要接受其他崗位人員的監督和檢查,對企業內部控制和權、責、利有更感性的認識;第三,在獨立的工作任務和不同的經濟業務下,單個學生不再有任何的參照物,完全要靠自己的平時的學習積累,因此測試成績很能反映出學生真正的動手能力。
二、崗位仿真測試的組織過程
(一)分組、分崗位
根據現實中的企業會計部門崗位設定,可以設置會計主管、總賬會計、出納、成本會計等崗位,學生根據抽簽的形式組合成不同的會計組和被賦予不同的工作職責,還可實現輪崗,由此形成一種獨立的工作狀態,有利于真實體現個人的工作能力。
(二)情景任務設定
在相同的測試企業背景下,不同的組給予不同的情境,并布置業務、分發原始憑證。值得注意的是,情境選擇的好壞決定著仿真教學的成敗。情境要明確體現出學生解決問題時所顯現的能力水平,要考慮到學生學習能力[4]。可設定的情境任務有:接受投資業務處理、采購業務處理、生產業務處理、銷售業務處理、成本核算、利潤形成和分配業務處理、日常活動業務處理(如:取得借款、預借和報銷差旅費、盤盈盤虧現金等)。
(三)各人代入角色,獨立執行工作職責
各人根據自己抽到的崗位各司其職,處于業務處理第一環節的學生需要對拿到的原始憑證進行識別,并進行處理,然后將會計資料進行正確傳遞,由第二環節的學生繼續進行下去,由此全組完成某個業務的全部處理流程。
(四)教師根據各人的表現和完成情況對照評分標準給予打分
教師應在事前擬定好每種情境任務中的每個崗位的評分細則,對照打分。例如:設定情境任務:報銷差旅費,設定崗位:總賬會計。評分細則表如下: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再編寫其他崗位和情境的評分細則表。
三、崗位仿真測試應注意的問題
(一)崗位仿真測試不能在期末時只進行一次,否則學生因為不適應而造成混亂,或者耽誤更多的時間去講解。雖然手工會計課程由于自身的特點需要在平時學習中學生全權包辦所有的崗位角色,但還是可以進行階段性的崗位仿真測試,如每完成一旬的業務,就插入模擬測試,讓學生對于期終的測試有個預熱過程。
(二)測試任務的安排需要有團隊合作的可能,即必須是有前后環節的,而諸如修改錯賬、計提折舊、期末結賬等任務由于環節較單純,基本由一名會計人員操作即可,因此均不適合用于測試。
(三)當上一環節的測試學生出現錯誤和卡殼時,教師必須介入,指出問題,讓學生對成績心服口服,同時也使下一環節的學生能得以順利進行測試,并且是在正確的上一環節的結果之后進行,保證起點的公平性。
筆者認為,崗位仿真測試這種方式可以延伸應用到會計類課程其他課程去,如: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出納實務、納稅實務等,因為雖然這些課程都有很獨立的崗位特點,但實際上在某些大型企業中,每個崗位內部還會進行細致的分工,因此可以根據這種現實需要,引入崗位仿真測試檢驗學生的學習水平,可以突破傳統的做題、寫試卷的呆板考核方式,使職業教育更貼近“職業”需求。
參考文獻:
[1]周嬌.會計手工模擬實訓的教學改革探討[J].經濟師:山西社會科學報刊社,2012(11).
[2]鞠祖萍.淺談會計手工賬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課程教育研究雜志編輯部,2014(5).
[3]劉秀清.會計手工實驗課程的目的與設計[J].現代企業教育:山東省職工教育辦公室,2009(9).
[4]齊文君.淺談崗位仿真法在財務會計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