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會芬
摘要:《細胞工程》是高等學校現代生物技術、生物科學等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內容多、技術新、發展速度快、實踐能力強、理論性差是這門課程的主要特點,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氛圍沉悶。為了提高本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作者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和總結,就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細胞工程;教學方法;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31-000-01
細胞工程是以細胞為研究對象,應用生命科學理論,借助工程學原理與技術,有目的利用或改造生物遺傳性狀,以獲得特定的細胞、組織產品或新型物種的一門綜合性科學技術[1]。是高等院校現代生物技術、生物科學及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為將來學生從事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的研究及產業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細胞工程課程內容涉及面極廣,課程信息量大,國內外在本領域的研究成果日新月異,且這門課具有實踐能力強,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改革細胞工程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勢在必行。
一、加強教材建設、適時更新教學內容
首先,根據教學的重點,選擇適合的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是學生學習、預習、復習課程的重要工具,是良好教學質量的基礎和前提條件[2]。目前,可供選擇的細胞工程教材很多,我課程組選擇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志勇主編的《細胞工程》作為教材,主要原因:1.這本教材主要以應用為主線,從優良動植物的人工繁殖、新品種培育、細胞工程生物制品、細胞療法和組織修復4個方面全面、系統的介紹了細胞工程的理論和技術知識,涵蓋了細胞工程研究的主要技術,突出了細胞工程涉及面廣、信息量大的特點。2.這本教材也設計一些前沿技術、學科交叉內容,較為活潑和新穎,符合90后大學生開放性、互動性的特征。其次緊跟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時補充學科發展的前沿和發展動態。由于細胞工程技術更新快,研究成果日新月異,教材的更新速度遠遠落后于科技成果的更新,這就要求教師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搜集新技術。例如:講授胚胎干細胞研究存在來源限制問題時,及時補充解決措施:iPS細胞可以有效的解決干細胞的來源問題,即將四種轉錄因子通過病毒或質粒載體導入到已經分化的體細胞中,使其核重編程而得到的類似胚胎的干細胞的一種細胞類型。iPS細胞被認為或許同胚胎干細胞一樣可以作為治療各種疾病的潛在來源問題,目前已經成為干細胞研究的熱點[3]。再比如細胞核移植時,利用2015年文獻《不同聯合激活方式對牛體細胞核移植胚胎體外發育的影響》講解細胞核移植的主要步驟,分析影響因素。通過以上案例教學,可以增加學生的信息量,開闊學生的事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使學生掌握和了解細胞工程最新的研究進展和學科前沿。
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細胞工程各個章節之間的獨立性很強、技術性強,理論表述較少,步驟復雜,給學生記憶內容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再加上細胞工程實際內容基本是微觀水平,比較抽象難懂。如果依舊采用傳統教學的“填鴨式”授課方法,很顯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也可想而知。在授課的過程中,本課程組成員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動畫、圖片、視頻等教學手段,使原本枯燥、抽象的內容轉化成形象、可視、可聽的內容,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例如,在講病毒疫苗生產時,正直冬季,流感高發季節,利用網上新聞視頻中流感疫苗生產過程,從雞胚的選擇,到病毒的接種、收獲到病毒的滅活整個過程都直觀的表現出來,用時僅兩分半時間,這樣不僅將大量的信息和繁雜的操作細節簡化,學生也很容易接受,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再例如講動物細胞培養時,播放小鼠脾細胞培養學生實驗視頻,在講到關鍵環節時,教師做出提示,播放完畢后以提問的形式重點講解,通過這種互動,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也學到了一些操作的技巧。除了在授課的過程中利用好多媒體之外,在授課過程中還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研究型學習,如在講細胞融合、轉基因生物反應器時,提前從網上下載一些文章,分小組發給學生或要求學生自行下載,學生根據課本的內容自學文章,課上主要步驟講解完畢后,以提問或討論的形式總結文章中各個技術環節的目的,藥品的作用、分析出現的問題、討論影響技術效率的因素。這樣不僅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相關問題的思考和探究中,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事也是師生之間有了良好的交流與互動,更有益于教學質量的真正提高。
三、調整考核方式,全面進行考查
考試的宗旨是檢查學生對知識和基本理論的應用能力[4]。隨著細胞工程內容的不斷更新、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出現,傳統的考核方式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根據細胞工程的特點,為了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考試時除了保持原有的填空題、簡答題的基礎上,增加了實驗設計題,且比例逐年能加,從開始的按照給定的圖片設計,到后來的“如何設計一個方案利用1-2年的時間引種奶牛、高產tpa藥物的奶羊”等,再后來的“你打算如何應用細胞工程技術去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設計一研究課題。(包括課題名稱、研究目的、 技術方案、預期結果、進度計劃、應用那些細胞培養技術)”。這些題涉及到學生感興趣的多種技術,答案不唯一,而且學生能夠合理的運用所學知識,這樣比單純考核這些技術要好很多,學生反映也很好。
四、結語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細胞工程教學的各個環節,只要我們注重課程的特點,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法,才能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程中來,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志勇.細胞工程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房耀維,劉姝,王淑軍,等.提高細胞工程教學質量的幾點體會[J].科技創新導報,2009(2):130.
[3]馮典興.細胞工程教學改革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3,34(2): 44-45.
[4]姚子昂.細胞工程課程考試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科技資訊,2010(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