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國土資源廳 “網上國土 ”體系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信息中心 黃 斌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開啟,加快服務型政府轉型,促進政府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是當前我國政府職能轉變的必然選擇。加大政府部門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應用推進力度,不斷創新政務服務方式和手段,促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應用發展,是國家當前和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電子政務發展的重要任務。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作為浙江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擔負著組織與指導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進行國土資源政務公開、政務服務的職責,而且從工作的整體性考慮,某些內容還須由省級集中公開或集中提供服務。時代的發展對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網上國土”體系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順應互聯網發展潮流,積極開展國土資源“網上政府”——即“網上國土”建設。目前除廳門戶網站之外,還建成了省政府政務服務網部門窗口、廳政府信息公開平臺、“浙江國土”微信公眾號與“浙江國土”政務微博等平臺和渠道,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網上國土”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1.門戶網站
政府網站作為“互聯網+政務”的重要支點,是政府信息公開的第一窗口、互動交流的重要平臺,是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助推器與構建服務型政府的關鍵環節。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站于2004年正式上線,經過多次升級改版,目前已經建成涵蓋“信息公開”“辦事服務”和“政民互動”三大版塊,包含123個欄目和11個專題的大型網站,是省國土資源廳在互聯網上發布信息、提供在線服務以及與公眾互動交流的綜合性平臺,已成為全省國土資源系統公開政府信息、提供社會化服務的第一平臺。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積極開展網站內容建設,立足于宣傳國土資源政策法規,及時反映全省國土資源工作動態及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經驗,同時創造條件,為公眾提供在線辦事的途徑,回復網民咨詢舉報等。近年來廳門戶網站在國土資源部的網站評比中始終名列前茅。
2.政務服務網部門窗口
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組織建設的浙江政務服務網,整合了全省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政務服務事項,各級政府與部門以在政務服務網上開設窗口的方式向社會提供在線服務。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在政務服務網上開設的服務窗口提供了在線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互動交流和效能監察等板塊,廳屬28項行政許可審批事項、37項其他權力事項,采用統建、統一申報和數據交換3種方式進行對接。
3.政務微博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于2014年7月注冊了“浙江國土”微博賬號,轉發國土資源部與省政府及其他部門政務微博的相關信息。運營初期由于缺乏穩定的信息來源,微博更新量不大,關注人數也不多。為改變這種狀況,2015年年底政務微博納入了廳門戶網站統一管理與更新,依托于門戶網站相對豐富的信息來源,基本做到了每工作日更新3條以上信息,社會關注度也不斷上升。
4.微信公眾號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于2015年8月通過 “浙江國土”微信公眾號的實名認證。2015年年底與政務微博一起納入到廳門戶網站統一管理后,與門戶網站、微博同步更新,通過不同渠道發布國土資源最新工作動態、政策法規等信息,社會關注度快速增長。近期廳辦公室發布了《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微信公眾號與政務微博管理辦法》,規范了微信公眾號的信息發布流程,明確了職責,極大提高了相關部門的積極性。
經過近年來的不斷完善,門戶網站的內容不斷豐富、服務不斷深化、功能不斷完善;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革新、政府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公眾需求的日益增長,對門戶網站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是因為原網站版本老舊、未建立網站內容更新的長效機制、微信微博運營方式落后等原因,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目前的“網上國土”體系與領導的要求和公眾的期盼差距較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發布不及時
信息來源一直是網站建設的一大難點,近兩年通過整改,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站整合了一部分“僵尸”欄目,更新情況有了很大改善。然而因缺乏長效機制,相關單位提供信息積極性不高,應付考核的傾向較重,各信息發布平臺常作“無米之炊”。
2.信息發布形式未能較好地體現國土資源業務特色
國土資源業務與地理空間位置緊密相關,無論是土地資源調查、土地利用規劃成果,以及土地審批、礦山管理,和事后的監管、監察,都與某一空間位置相對應。然而目前門戶網站上發布的信息,幾乎都沒有與地圖相關聯,更沒有利用GPS技術發布空間定位信息。
3.大數據服務社會不足,數據開放程度不高
目前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在地質資料的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平臺上向社會提供豐富的地質資料供公眾查詢。然而土地方面的數據服務相對較少,比如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僅提供每年一次的全省土地分類面積統計數據,沒有任何圖件數據的公開;審批結果數據也沒有公開審批項目的準確位置。
4.用戶體驗欠佳
總體表現為信息公開官方語言較多,群眾語言較少;專業術語較多,通俗解讀較少;單純文字較多,圖文并茂較少。另外,部分公開的信息數據量龐大,網站沒有提供便捷的搜索查詢功能,群眾很難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5.微信、微博未能建立自主管理后臺,官方平臺的信息編輯功能相對較弱
微信、微博等社會化媒體要求內容活潑、形式生動,而目前“浙江國土”微信、微博發布的信息大多從網站、文件資料中直接復制,形式上比較枯燥乏味,語言也比較生硬。
為解決以上問題,建設適應互聯網+時代要求的“網上國土”體系,更好地服務于國土資源信息公開、提供優質的在線服務,2016年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開展了門戶網站升級改版、微信微博信息管理后臺建設以及與網站后臺的整合工作,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1.建立統一的信息管理平臺
對微信公眾號、政務微博建立信息管理后臺,并與門戶網站CMS內容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實現門戶網站、微博、微信與移動APP信息的同步發布與統一運維。微信公眾號管理后臺除支持官方后臺的所有功能外,還應包括發布信息的本地保存與統計分析、豐富的信息編輯排版功能、網民留言的收集整理與回復功能、第三方應用接入等定制功能。微博管理后臺應支持多賬號管理與信息同步功能,留言收集整理與回復功能,信息本地保存與統計分析功能等。同時微信、微博后臺與門戶網站內容管理系統進行整合,形成統一的社會化信息管理平臺。整合的方式是采購微信、微博信息管理后臺選件,對門戶網站內容管理系統進行擴展,將微信、微博后臺嵌入到門戶網站的內容管理系統中。本次后臺整合中還建設了征地信息公開省級平臺、地礦信息公示系統,其中征地信息公開省級平臺也納入了統一信息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管理,而地礦信息公示系統因業務特殊,目前未納入到統一信息管理平臺中(如圖1所示)。

圖1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統一信息管理平臺

圖2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新版門戶網站設計稿
2.廳門戶網站整體改版與門戶網站移動版建設
按照國家、省相關政府網站建設要求,浙江省國土資源廳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廳門戶網站整體進行重新規劃,前臺設計上采用符合政府網站建設趨勢的網站設計模式,打造符合當下用戶訪問習慣的政府門戶網站,大幅提升公眾訪問體驗、操作體驗,有效助推新改版的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站政務宣傳、網站推廣等。新的廳門戶網站將包含新聞動態、政務公開、辦事服務、政民互動以及專項工作五大部分,下設42個二級欄目、共有底層欄目148個(如圖2所示)。同時合理規劃欄目、設計適合手機閱讀的網站頁面、開發相應的模板,使用HTML5標準通用標記語言,兼容手機、PAD、PC等多終端瀏覽器。延續和完善網站現有的頁面及功能,使現有用戶不需改變原來的訪問習慣就可以獲取更高效的服務。
3.實現“三網”信息共享融合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門戶網站已遷移至浙江省政府網站集約化平臺,這有利于開展對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平臺和政務服務網國土資源廳窗口的三網信息共享融合工作。對門戶網站、信息公開平臺、政務服務網三網信息資源進行全面梳理,在前臺統一欄目設計的思路與原則,在后臺對信息運維進行統一整合,做到一次錄入多處同步發布,一數一源。同時優化“三網”間的切換機制,盡量消除網民瀏覽網站時的跳躍感,一張“面孔”面對公眾。
4.強化微信公眾號與微博的信息編輯功能
浙江省國土資源廳正在建設的社會信息分享平臺整合了功能強大的微信公眾號文章編輯排版工具,支持用戶素材制作與管理,也可將網絡上共享的素材添加到素材庫中供選用,還可以制作多種自定義模板,在特定環境下調用。平臺建成后將大幅度提高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的可讀性,使“雙微”發布的信息更接地氣,讓更多的人看得懂,喜歡看。
1.利用國土資源信息的空間特性,公開各類業務數據,通過一張圖就可以了解地塊的土地性質、規劃用途、審批情況、違法處置信息等。例如杭州市國土資源局的“陽光征遷”專題把歷年的征地信息定位到百度地圖上,極大方便了群眾查詢所需要的信息。
2.向社會提供saas(軟件即服務)服務,降低企業成本、提高數據質量。比如利用手機客戶端獲取GPS數據,用戶可以粗略計算地塊面積,甚至可以通過網站后臺運算,向用戶反饋土地分類面積;也可以通過門戶網站獲取用戶導入的坐標串文件,通過后臺運算向用戶反饋精確的土地利用分類面積、土地利用規劃情況等信息,從而降低企業開發相應軟件的成本,同時,也可以統一數據標準,提高行業內企業生產數據的質量。
3.目前土地市場信息的公開中,土地出讓公告到土地出讓結果公告之間是空白。未來的“網上國土”體系,可提供土地市場的一條龍信息服務,尤其是群眾最為感興趣的土地出讓過程,應向社會發布實時信息。
4.建設移動APP,完善移動端服務平臺。據易觀智庫發布的《2016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分析》稱,2015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達到了7.9億人,較2014年增長了8.4%,預計到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將達到8.9億人。政府要主動發聲,不能忽視移動互聯網如此龐大的輿論陣地。在“網上國土”體系中增加移動APP,向手機用戶提供快捷的政務信息和優質的政務服務,是提升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