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明輝,李 錚,張 濤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
構建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 開拓就業創業新格局
燕明輝,李 錚,張 濤
(大慶師范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面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完善就業創業工作機制,加大高校創新創業改革,使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全面提升,創業創新活力進一步增強,確保實現大學生就業保持在較高水平。
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大學生就業;地方高校
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有795萬人,加上歷年沉積未就業人數,合計需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近1000萬人,就業總量與去年相比增幅較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形勢極其嚴峻。大慶師范學院是一所中央企業創辦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學校堅持以“大慶精神”、“ 鐵人精神”辦學育人,加強為地方經濟需求服務,加強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著力推進大慶師范學院畢業生的就業創業。
針對當前人才培養模式與應用型、研究型、復合型人才培養要求不相適應的狀況,高校要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教育規律,用文化育人、合作育人、實踐育人的理念去探索多種培養模式。大慶師范學院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背景下,以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為契機,緊密圍繞服務龍江、服務油田、服務大慶的思路,建立了“以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為引領,以實習基地建設為依托,以大學生創新性實驗和學科競賽為載體”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一,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做好實踐教學頂層設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關鍵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學校堅持“實踐能力培養不斷線”的原則,優化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提高實踐學分的占比,結合創新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人才培養計劃、創新人才培養計劃等專門培養計劃的實施,凸顯了實踐教學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地位,將“在實踐中創新,在創新中實踐”的理念貫穿整個實踐教學環節中。
第二,職業技能訓練有效開展,搭建實踐訓練平臺。規范漢字訓練與考核,同時成立了大學生書法社團,培養了21名書法小先生;教師口語訓練部采取“六結合、四分法”訓練模式,對師范專業學生分教學口語和教育口語兩個方面;依托“行知杯教學技能比賽”這一平臺,堅定推行職業技能訓練以賽代考、以賽代練的模式。2016年5月—6月舉行了第八屆“行知杯”教學技能比賽活動,外國語學院滕達老師成功獲批2016年度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研究課題“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的‘三位一體’創新培養模式研究”。
第三,進一步強化校內外實踐基地建設。整合實驗教學資源,重新確定實驗室名稱,設置實驗教學中心5個、實訓中心4個、科學研究中心1個、實驗室1個、實訓室2個、科學研究實驗室3個。校企共建校內實驗實訓室24個。開展了融實習就業、教師鍛煉、科研研究為一體的示范實習基地遴選工作,與讓胡路區人民法院、大慶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圳市小勇設計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等10家企事業單位共建示范實習基地,示范實習基地達到了20個。2015年新建校外實習基地26個。2016年制定了大慶師范學院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實施方案,與大慶市教育局簽訂了教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教育見習、研習、實習基地,共同培養人才。依托市校融合項目,大慶市人社局為我校9個學院21個專業421名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解決了實習基地接受實習學生有限的問題。
黑龍江省陸續出臺了《關于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若干意見》和《2016年大學生創新創業重點工作和責任分工》等關于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的重要文件,明確提出 “推進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平臺建設,進一步明確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平臺的功能和定位”。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對于幫助大學生創業、就業,緩解社會就業壓力,培養社會創新型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均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大慶師范學院將資源進行合理統籌,通過校企合作、校政攜手、校內互動,深度扶持學生自主創業。2016年把二號辦公樓一、二兩層近1 000 m2空間改造成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目前為止,在園區內共孵化創業團隊21個。涉及教育類、廣告設計、文化傳媒、文化旅游、物流、電子研發、培訓等7個創業項目類型,吸納相關專業大學生百余人參與實踐。此外,我校與政府攜手,與大慶市讓胡路區大眾創業孵化基地共建我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場地1 000 m2,吸引8個師生創業項目入駐。
就業工作及市場需求情況是高校辦學的“晴雨表”,會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大慶師范學院以提高就業質量和促進學校加快轉型發展為核心,以“穩定規模、促進就業、高效服務、注重質量”為方向,采取加強宣傳、優化指導、凝練數據、重視創新等具體措施,將就業工作穩步推進。
第一,加大就業基地建設力度,就業市場開發取得新成果。在開發就業市場過程中,學校黨政主要領導帶頭出擊,積極深入主體行業和高端企業;職能部門全面統籌,緊緊盯住經濟發達地區和政策性就業的各個戰線和領域;各二級學院積極跟進,自主尋找市場,形成了上下聯動、各有側重的開發態勢。幾年來,按照“立足大慶、著眼哈大齊工業走廊,關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的市場開發戰略,組織二級學院省內外開發就業市場,回訪畢業生1 000余人次,新建就業基地40余個,效果顯著。
第二,完善就業管理體系,指導服務邁上新臺階。不斷加強畢業生就業工作管理體系建設,積極推進以“規范化運行、程序化操作、制度化約束、科學化實施、便捷化服務、現代化辦公”為重點的六位一體的工作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就業”新模式,搭建就業信息平臺。與北京樂易考數據分析公司共同建立我校畢業生就業反饋機制,通過“高就通就業平臺”、“龍江學子就業平臺”以及我校新開通的“就業創業微信平臺”等線上為我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信息及政策指導服務。同時,在線下開展“就業政策宣傳月”、“就業優質服務月”、“雙創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大學生職業素質拓展訓練營”等品牌活動。
第三,大力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就業創業教育實現新進展。在就業形勢異常嚴峻的情況下,畢業生的心理和心態也呈現出多元化的反應,思想也非常活躍。有的盲目樂觀,有的悲觀失望,有的對擇業和職業生涯規劃沒有充分的準備,更多的是一籌莫展。面對此種情況,職業發展教育教研室采取多種形式,大力開展以面向基層就業和創業為重點的職業觀教育,全面培養大學生良好的職業操守,引導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把握自己的價值取向,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人生觀。近年來,學校形成了以“職業生涯—拓展訓練—職業素養—創業基礎—就業指導”為模塊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下設了職業發展教育教研室和創業教育教研室,成立了大學生職業生涯咨詢室,建立了就業創業教育師資庫,指導水平進一步得到提升。
就業是民生之本,穩定之基,創新是高校永恒的主題。大慶師范學院將牢牢把握黨和國家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進一步總結經驗、完善體系,深入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學生就業創業工作,力爭取得更大成效。
[1] 尹蔚.促進就業創業[J].黨建研究, 2016,(07):98-99.
[2] 余艷艷,趙亮.“校企聯動、知行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以合肥經濟技術職業學院市場營銷專業為例[J].現代交際(學術版),2016,(08):239-240.
[3] 2015年河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報告[R].鄭州:河南省人民政府,2016.
[4] 劉寶存.確立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12-15.
[5] 金玲,殷春華.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模式研究[J].中國高校科技,2015,(04):64-66.
[6] 黑龍江省教育廳.制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主要問題[EB/OL].2016-02-26.
[7] 張政文,田剛健.面向全體 探索以創新意識培養為主旨的創業教育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7-8.
Constructing a new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opening up a new pattern of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YAN Ming-hui, LI Zheng, ZHANG Tao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China)
In the face of the pressure of economic downside and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supply side,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service level, improve the working mechanism of employment, increas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reform in colleges so as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maintain a high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New education system;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Local colleges
2016-12-06
教改項目:大慶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管理研究專項(JYKYZX-2017-05)
燕明輝(1982-),男,本科,講師,助理研究員。
G647.38
B
1674-8646(2017)03-0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