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卓,陳愛梅
(長春師范大學,長春 130032)
新形勢下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創新策略研究
佟 卓,陳愛梅
(長春師范大學,長春 130032)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與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與經濟的發展加快了人民的生活節奏,同時也使他們變得更加急功近利,精神文明生活無法得到滿足。決定國家未來發展的大學生們同樣面臨這樣的困境,為此黨中央及國務院高度重視,要求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培育大學生的人文精神。
新形勢;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創新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ople’s lives have undergone enormous changes. The students who decid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are also facing such a dilemma, for which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New situation;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Cultivation; Innovation strategy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人文精神教育成為一大亮點,同時也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長期實踐的指導思想,大力提高培養大學生人文素養是促進學生未來全面發展的長期目標。如今,一個簡單的學歷已經不能完全成為應聘工作的敲門磚,人文素養也要達到一定標準,學校更要重視人文精神的培養。目前我國不斷出現的大學生安全事件,往往發生在高學歷的學生當中,要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不要讓其擁有的知識技能成為未來不法犯罪的隱患。所以,學生的綜合發展要求學生不僅要具備現實操作能力與扎實的理論科學知識,還要培養其社會責任感和道德素養。人格教育要跟得上形勢變化,讓學生學會尊重他人,對待人和事物有一定的寬容心,為未來全面建設綜合型人才做好保障。
1.1 符合民族精神培育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媒體也得到了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傳輸系統成為當代大學生溝通聯系、獲取知識的渠道。如手機通信、短信來往,一些自媒體如微信、微博、騰訊視頻等讓學生通過這些軟件就可以便捷地掌握日常生活和社會的熱點信息。能快速掌握或傳播文化的新媒體是人類進步的表現,但同時也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負面消息的傳播或其他一些國家的拜金主義也同時影響著我們,而恰好這些西方國家的教育被很多當代大學生所崇尚,并參與或模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與習慣,對于我國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置之不理。因此,培養大學生民族精神是目前刻不容緩的事情,人文精神的培養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責任心、上進心與求知欲,這些精神是社會進步的前提。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學會如何為人處世、如何與他人處理好關系,并增強自身的使命感與社會責任感,對任何事物都要客觀地分析是人文精神的內涵。
1.2 有效提高大學生的文化素質
新時期提高大學生的道德文化素質主要體現在大學生的精神狀態上,對于一些社會熱點話題大學生們通過觀察應該有自己的觀點,在討論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聽到不同的見解,并產生交流,這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更在無形中提高了大學生的文化道德素質。大學如同一個小的社會空間,在學生們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矛盾或誤解,但如果每個學生都能充分理解人文精神的教育,懂得包容,善于為他人著想,那么就可以減少矛盾的發生,所以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提高大學生文化道德素養的有力保障。
1.3 幫助促進大學生的身心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如今的大學生人手一部手機,網絡信息的影響是眾人皆知的,這種傳播方式已被大學生們當作日常溝通的常用工具,很多大學生通過手機聊天溝通,減少了當面溝通的機會。手機的使用讓大學生們不再愛交談,每個人沉浸在手機中看電影、打游戲、微信聊天、刷朋友圈、聽音樂等不受外界干擾。久而久之,學生養成這種習慣,會漸漸失去與人溝通的能力,變得焦慮不安。如果能利用好日漸發達的新媒體便能培養學生們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1.4 幫助大學生處理好人際關系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大學生的交流方式也在發生改變。在網絡信息的普及下,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傳遞的方式也在變化。新媒體無疑給人們溝通帶來巨大便利,但同時也讓人與人之間變得陌生。人們當面溝通的機會越來越少,而大學生要想在社會發展中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學會與人溝通。大學課堂上學生眾多,很多教師不可能完全記住每一名學生,教師有時會通過手機或網絡通知事項,這也使得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溝通。培養大學生與人交往是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所以培養大學生與人相處時如何溝通、如何讓人產生興趣,并建立一個良好的溝通環境,是新形勢下培育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前提。
2.1 提高和轉變思想觀念
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讓學生重視人文精神的教育,并認識到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各大高校在管理上要清楚認識到人文精神對于學生的特殊性。其次,要調動學生干部及黨員起到帶頭示范作用,讓學生干部帶頭營造良好的風氣,打造一個和諧的人文氛圍。此外,要增加對人文精神課程的開設,提高學生對其重視度,教師要采用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發自內心地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
2.2 滲透人文思想、培養人文氛圍
大學生要充分展示自身的才華,大學校園的氛圍是培養學生開放性思維的場所,建立一個良好的人文氛圍可以開發學生的創造力。因此,在大學時代各種課外文化活動也相對較多,很多學生干部帶頭營造文化氛圍,如舉辦一些演講比賽、文藝演出等讓學生展示自我,吸引并影響學生對人文精神學習的興趣。
2.3 科學合理結合新媒體環境
對于目前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學校應利用其優勢進行一些線上教育,如英語、歷史或美術等學科。對于這些課程的開設要盡量做到知識與娛樂一體的模式,讓學生在玩中學習,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動力,更好地進行人文精神的培育。
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培養直接關乎國家的命運及未來,做好大學生的教育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大學生的培養不應該只是學術層面的培養,更多的應該是道德上的培養。學歷及學術成果只是大學生的一塊敲門磚,真正決定大學生能夠走多遠、實現多大成就的是一個人的素養及人文精神。雖然國家和高校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都很重視,也相繼推出了許多政策及方案,但實際效果不太理想。一些高校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只注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但在學生德育方面的培養卻在弱化。一方面投入的人力師資很難滿足要求,使得德育工作達不到預期效果,另一方面投入的科研經費不夠充足,在當前只注重文章、項目、課題的評優評職背景下,德育工作很難維繼。為此,要想徹底改善這種現象,應當應用創新途徑,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讓全社會都能夠認識到人文精神培養的重要性,在大學生中滲透人文思想,培養健康的人文氛圍,同時科學合理地結合新媒體環境,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1] 范結兵.基于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講座體系構建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7,(04):43-46.
[2] 李靜.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創新策略[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02):43-44.
[3] 王燕.人文講座的人文素質教育功能研究——以某高職院校人文大講堂為例[J].才智,2016,(01):21-22.
[4] 程昆.核心價值觀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J].黨政干部論壇,2015,(12):39-42.
[5] 程昆.以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為依托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5,(11):107-109.
[6] 秦昌建.創新人才培養視域下基于多元文化的講座構建探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08):61-63.
[7] 徐娜,金瑞華,孟黎,等.微信平臺在護生人文素質教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5,(18):2255-2256.
[8] 孔成.“大講堂”拓展高職院校人文素養教育途徑的思考——基于安徽工商職業學院工商大講堂案例研究[J].青年作家,2014,(22):28-39.
Theinnovativetacticsofcultivatingcollegestudents’humanisticspiritinthenewsituation
TONG Zhuo, CHEN Ai-mei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32, China)
G641
B
1674-8646(2017)17-0142-02
2017-06-10
長春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新形勢下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cscxy2017015)
佟卓(1989-),女(滿族),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