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卓,陳愛梅
(長春師范大學,長春 130032)
新形勢下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及對策
佟 卓,陳愛梅
(長春師范大學,長春 130032)
大學生的人文精神關系到社會的整體價值導向,同時也關系到民族精神的塑造。系統分析了新形勢下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決對策,希望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自身的人文精神,進而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形勢;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原因;對策
Abstract: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i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value orientation of society, and it is also related to the shaping of national spirit. It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the lack of humanistic spiri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 their own humanistic spirit, and thus better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New situation;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Deficiency; Reason; Countermeasures
1.1 價值觀念出現錯位現象
一個多元化發展的社會,社會各個領域都存在聯系,社會環境也異常復雜。在如此復雜的社會形勢下,一些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出現了錯位現象,在大學生心中逐漸滋生了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大學生們也有崇高的理想和抱負,奈何現實是殘酷無情的。在誘惑與危險并存的社會中,大學生的價值觀出現錯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很多大學生為了滿足自己的攀比心理,穿名牌衣服,買名牌包,有些大學生甚至為了一個名牌包而將一個月的生活費全部花掉,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做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陷入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1.2 道德意識薄弱
人們對大學生的評價一直都非常高,人們普遍認為大學生受過高等教育,素質都非常高而且有文化、懂禮貌。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大學生的評價也出現了一些歧義,很多人會說大學生不講究公共衛生,滿嘴臟話、個性沖動、行為偏激。還有些人認為大學生沒有社會公德、不講禮貌。雖然這只是對一小部分大學生的評價,但是從最開始的夸獎到現在的批評,充分說明現如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已經出現了滑坡。
1.3 心理問題
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漸成為了高校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在上大學期間,大學生需要面對來自學習、生活及社交上的壓力。由于大學生長期處于這種壓力中,而且又缺少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心理問題。一般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通過教師及家長的疏導可以得到改善,但是一些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需要聯系心理醫生進行解決。
2.1 社會因素
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互聯網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而互聯網的發展對大學生思維方式、價值觀及心理健康等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這一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網絡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沖擊是非常明顯的,具體表現在網絡傳播內容的多樣性,很多大學生都受傳播多樣性的影響,將時間和精力放在了網絡游戲中,不僅耽誤了時間,而且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極大的傷害。此外,網絡世界本身就是虛擬的,網絡的虛擬性和誘惑性也在影響著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塑造。
2.2 學校因素
第一,學校教育教學模式存在缺陷。教育一直是人們重點關注的問題,而在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上,我國的很多教育教學模式都存在一些不足。大學生在大學時期的成長被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帶上了教育枷鎖,考試成為了評判大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手段,所有的成果評定基本上都是用考試來決定的。這種教育教學模式帶出來的大學生基本上都具備一個特點,那就是智商非常高,但是情商卻非常低。因此在這種應試教育下,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意識也會逐漸淡薄。
第二,學校文化因素影響。大學校園應該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地方,而校園文化的功能主要是運用學術求知氛圍培育出具有人文精神的大學生。但實際上很多大學校園給大學生的壓抑感是非常真實的,在大學校園中,大學生的思想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這也使得大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受到了極大影響。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發展需要學校具備多元化的人文類社團,但是一部分學校的人文類社團相對較少,所以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的活動也非常少,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大學生人文精神存在缺失現象。
3.1 社會方面
第一,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社會是一所大學,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影響也越來越深遠,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這一大環境中,良好的社會環境可以對大學生的人文精神培養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要求社會各個部門要加強人文精神的宣傳力度,通過電視、網絡、雜志、廣告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人文精神理念,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人文社會環境奠定基礎。
第二,凈化網絡環境。網絡在對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的同時,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現如今很多大學生都沉迷于網絡世界中無法自拔,網絡中的一些不健康信息對大學生身心造成的危害也是非常嚴重的。為了能夠有效幫助大學生重塑自身的人文精神,社會一方一定要不斷凈化網絡環境,國家也要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規范網絡發展中的一些行為,積極引導大學生屏蔽網絡中的不良信息。
3.2 學校方面
第一,及時轉變教育教學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教育教學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培養全方位人才上,所運行的教育教學模式還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隨著我國教育領域全面落實深化改革,學校也意識到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與當前的社會發展脫節,所以決定不再以考試為中心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而是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等綜合水平衡量學生的學習成果,考試只是作為學生評定的一小部分,這樣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僅智商高,而且情商也非常高。
第二,增加人文課程。由于受到社會就業現實的影響,我國大部分高校非常重視知識技能及實用技能的培養,但在這一過程中卻忽視了人文社科類課程的重要性。基于此,學校方面要積極開發人文類課程,尤其是對文、史、哲等人文學科課程的設置,以此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此外,還可以通過開展一些人文系列講座提高大學生對人文精神的認知。
第三,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學校是培養人才同時也是培養大學生人文精神的主戰場,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對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來說意義重大。學校可以將人文建設融入到教學及相關學術研究中,讓每一位大學生都可以在校園中感受到濃郁的學術氛圍,培養自己的人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1] 王麗,辛全明,夏瑩.歷史唯物主義視角下大眾文化的人文精神缺失研究[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65-66.
[2] 李濤.大學生人文精神缺失的對策探討——從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視角評析[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2005,(S1):78-79.
[3] 孫麗華.高校網絡傳播中的人文精神缺失與治理對策[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03):35-38.
[4] 丁艶席,王攀東.淺談我國高校圖書館對大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C]//圖書館與人文精神——陜西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第八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6.
[5] 周光凡.大學生戲劇對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價值[C]//社會進步與人文素養——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2006.
[6] 楊婷.高校圖書館建設中的人文精神[C]//圖書館與人文精神——陜西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第八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6.
[7] 徐軍,朱永康,張勇志.試論人文精神與圖書館[C]//圖書館與人文精神——陜西省社會科學信息學會第八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6.
[8] 姚昆田.五緣文化與中華傳統人文精神[C]//五緣文化力研究——福建省五緣文化研究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2.
[9] 王兆德.倡導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合——構建有利于科技創新的文化環境的一點思考[C]//發展篇——上海科技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會論文選編(第十輯).2004.
[10] 任麗青.當代文學史教學要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C]//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2004.
Thereasonsandcountermeasuresofthelackofhumanisticspiritofcollegestudentsinthenewsituation
TONG Zhuo, CHEN Ai-mei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32, China)
G641
A
1674-8646(2017)17-0176-02
2017-06-18
長春師范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新形勢下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cscxy2017015)
佟卓(1989-),女(滿族),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