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曉明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 150001)
大學英語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效融合探究
范曉明
(黑龍江財經學院,哈爾濱 150001)
英語實踐能力作為必備能力,對于高技能人才走向社會具有較大的就業優勢。但傳統教學一言堂、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大學英語課程改革,要遵循以就業為導向的特點,結合專業課程,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服務。
大學英語課程;專業課程;融合
1.1 學生基礎薄弱
學生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很多學生因為自己的英語成績低而選擇汽檢、維修等專業,避免日后工作與英語接觸,存在理解偏差。所以,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不去主動學習英語知識,認為只要通過考試,獲得畢業證即可。事實并非如此,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不斷深化,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更加頻繁,英語作為通用語言,無論從事哪個職業,英語實踐能力都將成為必備的技能。
1.2 課程設置不合理
目前的英語教學主要分為基礎與行業兩部分,基礎教學主要強調對英語語音、語法知識的教學,極少涉及專業知識。在行業英語教學中,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加大,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大打折扣,人才培養的效果與預期相差甚遠。究其根本,是基礎與專業英語沒有充分銜接,且專業英語缺少合適的教材,大量生詞、復雜句式結構難度過大,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1.3 教學方法單一
英語教學改革正在進行,但一言堂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方式并未完全摒棄,多數學生依舊停留在被動狀態,沒有從真正意義上掌握專業英語,難以靈活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問題。目前,英語教學由基礎英語教師負責,而這些教師對于專業知識并不了解,雖然英語基礎扎實,但對于行業技能掌握不夠準確,無法突出教學重點,造成英語教學與崗位對教學的需求出現了偏差。因此,將二者整合到一起至關重要,是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可增強人才競爭的優勢。
2.1 加強課程體系建設
對于課程體系建設,應結合英語應用能力與專業技能,兼顧學生的雙重需求。在體系建設上,應對崗位能力需求進行分析,制定具體詳盡的人才培養計劃。如針對財會專業,學生未來就業方向有理財、銀行等,結合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進一步強化學生的職業能力。對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宜過高或過低,可以確定為通過教學,能夠使學生掌握一定量的專業詞匯,并在工具書的幫助下,閱讀和理解一般專業英語資料,從而更好地勝任未來職業的要求,以此為目標,為教學和學習指明方向。
2.2 優化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礎,但所有教材都無法做到完全滿足人才培養的需求。在融合中應以上述目標為基礎,深入到學生當前英語基礎掌握狀況中,靈活調整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及時更新學生的知識結構,發揮教材服務的功能。在實踐中,專家組應了解本專業的發展趨勢,立足于專業能力的培養,全面掌握職業發展所需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還要廣泛采納教育專家的意見,堅持難易恰當原則優選語言材料。在一般情況下,不同崗位所面對的工作場景也有所差別,在教學內容優化過程中,要盡可能將相關材料以多種形式補充其中。對教學內容的調整有利于二者充分的融合,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技能,使英語這門語言能為學生未來就業提供服務,凸顯英語語言工具性的價值。
2.3 豐富教學方法
英語教學更加強調實用性,對于英語與專業的融合,強調以崗位能力需求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實現對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興趣是學生受益的前提,沒有興趣,任何努力皆徒勞,只有當學生感受和體會到英語的魅力,并認識到它對未來就業的實用性,才能主動參與其中。而以往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無法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故豐富教學方法非常重要,要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尊重學生的需求,以“教學做”一體為核心,將學生置于工作場景中,強化對知識和技能的反復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
教學中,教師要采用靈活的方法創造更多的互動機會,如針對詞匯教學,教師可以采用分類、聯想及對比等方法,強化學生對詞匯意義的理解。在聽說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工作過程,設置多個不同的工作任務,讓學生參與其中,運用專業英語解決問題,切實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在讀寫譯教學中,可以選擇關于汽車專業的汽車文化等材料,將更多的專業內容滲透到活動中。學生在學習中難免會遇到困難,教師要適度給予幫助,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讓學生準確把握真實語義。選擇靈活的教學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于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2.4 改革考核體系
針對英語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要盡快調整考核評價體系,發揮評價反饋、激勵作用,真正對教學產生推動作用。在實踐中,應建立形成性與終結性雙重評價方式,適當增加前者比例,將其設置為60%,對學生出勤、課堂互動等表現進行評價,并將平均成績納入到總成績中,后者設置為40%,通過開卷形式,讓學生合作完成,對于考試內容,要結合專業對學生的能力需求進行設置,對于汽車專業來說,可以介紹品牌汽車的logo;模擬汽車維修場景對話等,通過這種考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汽車英語知識、技能,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身在英語學習上需要強化的環節,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5 多模態英語教學模式的建構
隨著科技的發展,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受到質疑,傳統教育模式無法滿足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影響了對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為適應社會發展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建構對大學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5.1 多模態視角下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建構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學任務為主線,依托計算機、多媒體等方式,讓學生體驗、了解和掌握語言,并與實踐緊密相聯,將其運用到實踐中的外語教學模式。體驗式外語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它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去掌握最新知識,并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不同而涉及豐富多彩的活動,從多方位、多角度、多方式,將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客體性有機結合,在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指導下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5.2 多模態視角下實踐式教學模式額度建構
實踐式教學模式是指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去學習語言知識,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思維空間。通過模擬課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自覺性和參與性,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言知識。實踐式教學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不斷總結學習經驗,最終形成一套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不斷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適合當今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新時期下,大學英語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將成為英語教學改革的必然選擇,這也是人才培養順應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具體表現。但是,當前二者脫離的現象普遍存在,融合度不高,不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教學改革中,高等院校要加強課程體系的建設,優化教學內容,充分考慮學生的職業發展需求,以學生主體地位為主,豐富其教學方法,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使英語與專業有機結合,不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 馮茹.重視人文教育,提升大學英語教學質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07):67-68.
[2] 王守仁.關于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J].特稿,2016,(01):144-146.
Probe into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FAN Xiao-ming
(Heilongjiang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Harbin 150001, China)
As a necessary ability, English practical ability has a greater employment advantage for high-skilled personnel. The single teaching mode ha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o a certain extent.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form should follow the employment-oriented features, combined with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make students have a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and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Professional courses; Integration
G23
: B
: 1674-8646(2017)16-0088-02
2017-05-25
范曉明(1977-),女,碩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