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錚
(長春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長春 130001)
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高端人才向企業流動的思考
謝 錚
(長春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長春 130001)
科研院所和高校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而人才是企業發展建設的基礎,企業只有逐步完善科技人才流動機制,鼓勵科技創新人才向企業流動,才能進一步推動企業的科技創新。從科研院所和高校高端人才向企業流動這一內容入手,希望能夠推動科技人才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企業之間的流動,發揮產學研人才聚集的作用,實現企業同科研院所、高校之間的共贏。
高端人才;科研院所;企業流動;科技資源;創新能力
產學研科學發展戰略有利于推動科技進步,實現成果轉化,培養出更多更加優質的高新技術人才,是企業和科研院所及高校共贏新模式的主要內容。企業想要發展、想要進步,就必須要積極開展自主創新、科技創新,科研院所和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集聚地,企業需要加強與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間的交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創建企業發展、人才發展優勢。
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的加入,只有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出更多高素質人才,才能打造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三者共贏的局面,帶動企業科技創新、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產學研合作是以企業作為科研成果的試驗地,降低采購成本、縮短供料周期,實現時間上的節約,同時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專業領域知識作用,對企業生產提供指導,實現資源優勢互補,加強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
出于對我國科技資源分布現狀的綜合考量,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處于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發展產學研人才培養模式的時期。企業只有借助外部力量不斷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才能改變部分企業技術和人才上的缺陷,這是企業發展的首選。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產學研合作已經成為產業技術創新、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這種合作方式發揮了產學研幾方面資源優勢,讓科技研究人才走出實驗室,走入社會。
現階段,高新技術人才主要匯聚在科研院所和高校當中,只有讓高端人才也加入到企業發展,爭取更多的企業資源用于科學技術研究當中,才能實施產學研相結合策略,創建全新高端人才流動模式。產學研這一合作模式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中的高端人才到企業中一展身手,目前,高端人才仍較為傾向科研院所和各大高校,企業仍不是高端人才的首選。很多高端人才不愿意到企業工作,究其根本原因,我國企業整體實力不強,自身科研體系不完善,高端人才在企業中很難得到重用。反觀一些國外大型企業,自身就配備了極為強大的研發機構、科研團隊,我國企業需要改變保守的人才管理模式,加強與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間的聯系,鼓勵高端人才向企業流動,更好地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實力。
首先,我們可以從制度角度,建立集聚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資源政策體系,制定完善的人才激勵機制,推出高端人才發展政策,增加企業人才吸引力。實現企業軟硬環境兩手抓,堅持“軟著陸”,鼓勵高端人才向企業流動,建立寬松的政策環境,最大限度地解決高端人才企業就業問題,優化企業高端人才發展環境,加快企業人才引進步伐,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
為了縮短企業與相關部門“三險一金”及職稱評定等方面的差距,增強企業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企業有必要完善股權激勵、期權激勵等收益分配政策,鼓勵高端人才以技術、成果、知識管理投資,完善技術分配機制,建立完善的科技創新人才貢獻薪酬制度,對企業緊缺人才實行項目工資和協議工資等。
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高端人才到企業中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加強對其知識產權的保護,完善科技成果轉化分配政策,采用崗位分紅、成果入股等方式,將科技成果轉化為一定的經濟利益,發揮科技在市場中的作用,使其勞動成果能夠得到相應的價值收益,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加強企業科研技術優勢,打造企業“外腦”,充分發揮產學研合作模式的服務作用,發展技術聯盟,制定聯盟技術標準、產業技術路線圖,打造重大專利共享及成果轉化平臺。產學研技術聯盟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科技研發投入,推動了企業創新決策,實現了高層次人才等向企業的集聚和流動,有利于提升企業人員技術整體水平。因此,我們需要大力推動企業整合科技、教育、產業資源,促進技術創新與產品創新,加大企業科技成果等方面在社會的占有率,實現強強聯合的教育、科研、經濟全面發展。
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間加強合作,實現精力、資金等方面的企業傾斜,創造企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注重對高端人才的引入和培養。企業可以依托重點技術研發項目和改造項目,建立科技工作者特派、博士后工作站等企業科技人才服務,加快企業科技更新速度,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采取人員晉升管理制度,為高端人才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企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要深入思考如何引才聚智,重視人才培養機制和環境建設。人才看重的不單單是資金和政策,他們看重的是更加長遠的利益,是創業氛圍。企業要明確新時期人才定位,將人才看作是第一資源,進一步推動產業發展轉型升級,積極進行科研研發,努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企業要將人才培養當作一項重要工程建設,重視人才引進、尊重人才,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高端人才加入其中。要促進人才間的相互交流,加強政策引導,加強與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間的聯系,實現科學研究、人才培養、企業發展,充分挖掘人才資源優勢,打破傳統的人才選用理念,創造更有利人才發展的環境和氛圍。
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增加與企業的溝通,積極引入企業資金用于教學科研,發揮科研院所和高校高端人才資源優勢,提升企業發展優勢,以全新的人才管理理念,建立高端人才“綠色通道”,采取以企業為主體,柔性引智的科學用才機制。
人才的引進不能單純依靠企業自身,企業也應更新自身用人觀念,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才,發揮人才優勢,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高端人才向企業流動,讓其能夠積極參與企業發展,加強人才引領支撐,科學合理地發揮高校及科研院所高端人才的作用,讓高端人才在專長領域發揮作用,為人才發展打造更加寬廣的平臺,推出優化的政策、人性化的服務,落實人本主義在企業人才機制建設方面的應用,提升企業人才的吸引力,更好地幫助高端人才將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使其能夠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企業要不斷提升人才資本實力,為高端人才打造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平臺,實現人才資本對經濟增長價值和能力的轉變。我們要鼓勵科研院所和高校高端人才向企業流動,發揮高端人才集聚地資源優勢作用,讓高端人才擔任企業重要職務,更好的留住人才。
[1] 徐姍姍.遼寧省國有企業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研究[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59-60.
[2] 包水梅,李世萍.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困境及其根源與出路[J].現代教育管理,2012,(08):112-113.
[3] 秦虹.現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趨勢初探[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3):96-97.
Reflectionsonencouragingtheflowofhigh-endtalentsfromscientificresearchinstitutionsanduniversitiestoenterprises
XIE Z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130001, China)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colleges are the gathering places for high-end talents. Tal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o encourage the flow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s to flow to enterprises can further promote thei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oping to promote the flow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es,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play the role of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so as to achieve win-win situation between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nd talent; Research institutes; Enterprise mo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Innovation ability
G647
A
1674-8646(2017)22-0066-02
2017-08-21
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林省高校科研人才流動機制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5號)
謝錚(1979-),女,講師,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