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啟建
我們的學校還好嗎?
——關于學校效能改進的6大類24項核心問題
文 | 徐啟建
1981年8月,美國教育部干了一件影響深遠的大事。時任部長特瑞爾·貝爾任命了全美優質教育委員會,并要求該委員會向新上任的里根政府和美國人民報告美國學校的教育質量。
結果,全美優質教育委員會1983年5月就拿出了重大成果——一份叫做《處在危機中的國家》的報告。報告世界末日式的言辭震驚了全美、甚至里根總統:
“我們的國家正處在危機之中,我們曾經所向披靡的貿易、工業、科學和技術發展正在被他國超越……如果一個不友好的國家試圖把我國今日現存的低劣教育成績強加于我國,我們會認為此舉意味著向我們宣戰……”
把“低劣教育成績”視同“宣戰”,該報告的“火藥味兒”可見一斑。而給全美優質教育委員會提供“轟炸”底氣的正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約翰·古德萊得教授和他的同事們,他們全身心投入了美國教育史上規模最大、最復雜的調研之一 ——“學校教育研究”,發現美國遍地都是“好心的、漫無目標的學校”,它們在教育中的眾多“缺位”與“錯位”正威脅著美國引以為傲的社會和經濟運轉體系。
當然,古德萊得“學校教育研究”的使命不是像全美優質教育委員會那樣來一聲“棒喝”,他們希望的是:找到學校教育危機的“成因”,并找出解決這一危機的“途徑”。
正如當時的美國一樣,我們現在“好心的、漫無目標的學校”似乎也遍地都是。我們的教育似乎也在迎來同樣的困境。
學校無疑是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存在之一,但它在我們的周圍卻顯得既清晰又模糊,就像雨中玻璃窗外的風景,隱隱約約,既有淡淡的吸引,又有決絕的遠離。我們知道它的重要,但我們卻往往看不到它向我們展示這種重要。
我2009年初擔任《中國教育報》校長周刊主編,后又歷任中國教育報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院長,屬于專業跟學校和校長打交道的職業和崗位,每年大概要訪問近百所中小學,跟幾百名校長作交流,再加上2009年前在《中國教育報》文化周刊任主編、讀書周刊任編輯時與學校的對接,我應該算是新世紀以來國內走訪學校和接觸各類校長比較多的人之一。在這些眾多的訪問和交流中,我的確發現我們的大多數學校都是“面目模糊”的,你看不到它們活潑潑的“生命迸發”,更看不到它們漫天昂揚的“精氣神”,而這在一個活力十足的青少年群體集中的地方顯然是不可想象的。
我們的學校似乎陷在了“好心的、漫無目標的”陷阱之中不能自拔。它們只是在應試的流行浪潮中,不時地用分數“匯報”一下成績。
但在這個時代,只擁有分數的學校還是好學校嗎?炫耀“分數”早已像是土豪炫耀“金鏈子”一樣,被人唾棄和嘲笑。而近幾年一系列科學的調查也證實,家長和社會更需要的是一個智商、情商、行商皆高而不只是分數高的孩子!
可是,我們的學校似乎不知道還能用什么來證明自己。它們處在眾多的教育“缺位”與“錯位”中而不自知。
如果簡單一點說,我們的學校到底缺了什么?——專業!
亞洲管理之父大前研一的《專業主義》風行一時,至今尚稱經典;我國領導人近年屢屢提及“工匠精神”,國內媒體也不斷有工匠精神類的成功案例報道。“專業主義”和“工匠精神”其實強調的都是一回事兒——專業精神!
我們的學校能不能也重振一次“工匠精神”,精雕細琢方方面面的工作?我們的學校能不能也來一次社會上喊得震天響的“品質升級”,把“過去式的好學校”變成“新時代的好學校”?
客觀地說,學校教師無疑是社會上最辛苦的人群之一。早出晚歸,而回到家可能還有一堆作業要批改,一群家長要聯絡。在這樣的工作基礎上再加倍,學校管理者無疑就更辛苦了。
但如果淹沒在這些所謂的“常規”里,而不能去追問“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并思考如何完成“專業的使命”,取得“事業的成就感”,就太讓人悲哀了。
我們也需要并致力于來一場美國那樣的“學校教育研究”行動,我們命名它“專業學校改進計劃”。
我們聚集了北師大、華東師大、中國教科院、首師大、天津教科院等等中央及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的教授,也聚集了更多在一線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名師、名校長、名專家發起這項計劃,我們已經歷時三年,經歷種種實踐驗證,提煉制定了初步的“專業學校改進計劃框架”,“框架”提煉了改進學校效能的文化領導力、課程設計力、課堂創新力、教師教育力、學生發展力、信息化能力等6大類以及其24項具體核心問題。我們將和國內眾多學校一起圍繞這些問題開展持之以恒的研究和實踐,并定期以視頻、音頻以及文字等多種形式,通過電視、電臺、報紙雜志等多種媒體向社會傳播我們“專業學校改進計劃”成員的研究和實踐成果。我們期望我們的這一計劃能夠像古德萊得的“學校教育研究”一樣,歷時久遠,聚集越來越多的參與者、實踐者,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富有成效的一筆!
我們希望每一個有教育夢想的學校和它的掌舵團隊加入我們的計劃。
我們的學校也許從現在起就將分為兩類:加入專業計劃的學校和還沒有加入專業計劃的學校!
“學校改進計劃”是由校長會倡議,《教育家》強學研究版支持,北師大、華東師大、中國教科院、首師大、天津教科院等等中央及地方高校、科研院所眾多教授,以及更多在一線摸爬滾打成長起來的名師、名校長、名專家共同發起,致力于中國學校整體改進提升的一項長期行動。歡迎您加入“計劃”,與我們一起創造教育的歷史!
成為公益成員將享有以下權益:
1.成為國內最專業的教育群體一員,同國內眾多教育名家、教育同行一起研究教育,分享智慧;
2.獲得課題指導等各類教育資源,開展學校專業化研究,認清問題本質,找到具體方法,改善學校具體工作;
3.參與中國學校年度創新大會等圍繞“專業學校改進計劃”開展的各種論壇交流活動,展示、交流實踐成果;
4.優秀研究、實踐成果結集出版,并通過媒體報道向全國推廣。優秀成員作為專業“學校改進計劃”大使,全國講學,展示推廣。

專業學校改進計劃申請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申請加入“專業學校改進計劃”,詳情咨詢工作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