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巍
摘 要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產業集群現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模式,其在資源共享、集聚效應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經濟增長方面的貢獻也逐漸凸顯。但從整體上來說,我國經濟開區產業集群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各方面的發展尚不完善。接下來,本文將分析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優化策略,以期能促進經濟開發區發揮產業集群的優勢,實現快速發展。
關鍵詞 經濟開發區 產業集群 發展優化
經濟開發區模式為我國探索出了適應全球化背景與改革開放的成功道路,其在推動經濟發展、產業集群發展方面作用顯著。新形勢下,積極探究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發展的優化策略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一、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問題
(一)定位不清
從整體上來說,我國大部分開發區定位不清,缺乏突出的產業,產業種類過于廣泛,產業集群效應不足。開發區各種項目同構現象嚴重,且雜亂無序,未做詳細且全面的規劃,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鏈體系。除了各種優惠政策、廉價勞動力、土地之外,行業之間無必要聯系,沒有產生集群效應。
(二)產業鏈多而短
我國成功的經濟開發區均具有良好的主副產業關系及產業定位,如大連軟件園園區內聚集了軟件評估公司、進出口公司、軟件銷售公司,以對日軟件出口為目標,形成了有效的產業鏈體系。但是,我國大部分經濟開發區盲目追求高科技產業數量,忽略了不同產業之間的滲透性以及產業上下游關系,進而導致產業鏈多而短,無法為企業發展帶來集群效應與規模效應,經濟開發區發展動力不足。
(三)產業集群脆弱
我國大部分經濟開發區是通過提供優惠政策、土地等吸引企業進入,這種不注重內在機制的模式很難對集聚企業產生植根性。一旦開發區的政策、土地等因素發生變動,部分企業就會向政策更為優惠的地方流動。
(四)缺乏產業集群的機制
我國經濟開發區尚未形成真正的產業集群,相關產業服務不協調、配套設施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尚未構建產學研運行合作機制。第二,外資企業技術溢出效應不足。第三,尚未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援的專業分工協作產業。
二、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發展的優化策略
(一)合理規劃經濟開發區的空間布局
為了避免經濟開發區重復投資、布局過度分散等問題,必須按照集約化原則,科學規劃產業集群發展。第一,創造產業集群將會不可避免地導致重復建設等行為,成本高、風險高,且會破壞企業競爭力與現有市場結構。故而,相關部門必須立足于現有開發區實際,合理規劃,而不是刻意創造集群。在經濟開發區初期規劃階段,應明確經濟開發區的發展導向,促使相關產業合理、自發聚集。在全面分析、論證的基礎上,綜合經濟開發區的人力資源、產業特性、政策等,以開發區發展實際為基礎,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第二,合理引導經濟開發區,形成梯度產業集群。在一定空間內,資源價值與土地資本價格是呈梯度跌落,我們需要促使不同開發區結合自己的區位形成均衡的空間梯度,進而合理引導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向區級地區集中,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則向城鎮地區集中,這樣將有效促使合理空間梯度的形成。
(二)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要想發展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就必須爭取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經濟開發區主管部門必須在產業集群發展中起到指導、協調、服務、監督等作用。作為產業政策的制定方,政府部門必須加強與外部群體之間的溝通,充分利用政策指導、干預開發區集群發展。第一,由政府部門牽頭,加強公共研發機構與開發區企業之間的聯系,建立兩者之間的長期合作機制,以便集群企業可從公共研究機構、高等教育機構等獲得所需的技術、知識服務,從而全面加強集群企業的知識積累。第二,制定優化人才政策。人力資源部門必須強化經濟開發區勞動力人才市場職能,進而為引進人才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在保證高水平人才合理流動的基礎上,促進人才流動與知識擴散。與此同時,積極引入高水平的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合作,積極建立高水平科研成果研發轉化平臺。科研機構與高等院校加強合作,一方面,能促使企業加強學習、實現進步;另一方面,還能促使科技產業化,促使經濟開發區形成積極創新、競爭合作的氛圍。第三,加大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基礎設施是經濟開發區健康發展的前提,所以相關政府部門必須加大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促使集群區域在通信網絡、交通等方面更好地滿足企業發展實際需求。與此同時,將數字化開發區建設提上日程,加大管理服務體系、信息技術體系的建設力度。上述體系的建立,能更好地促進網絡創新發展,從而為維持知識共享與合作提供外部技術保障。第四,加大中介平臺建設力度。中介組織是政府、市場、企業之間的橋梁,也是保證經濟開發區集群發展的重點。政府部門必須積極鼓勵智囊團體、咨詢機構、行業協會等機構的發展,并從經濟開發區企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入手,分階段、分層次導入服務項目與中介服務機構,為園區企業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支持。
(三)建立區域特色產業
在新形勢下,以經濟開發區為核心進行產業集群建設,必須建立區域特色產業,建立健全完善的特色產業體系,從而全面提升區域綜合競爭力。第一,全面分析經濟開發區所有的軟硬件資源,并在分析基礎上設定不同的集聚目標,并加強與不同部門、企業之間的聯系,從而贏得更多的支持,進一步形成區域發展合力。第二,積極加大關聯型企業的建設力度,提高不同產業之間、不同企業之間的配套服務能力,積極推動經濟園區企業的網絡化與合作化,進而形成具有產業特色的經濟氛圍。尚未形成主導產業的經濟開發區,必須挖掘潛力,建設區域特色產業,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吸引相關企業,促進產業集群優化。
(四)擴大開放
為了全面提升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的生命力與競爭力,必須加大開放力度,積極融入國際生產體系,通過參與國際競爭與招商引資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對外開放是經濟開發區的一大優勢,目前來說,充分依靠國際技術與國際資本推動產業集權發展,是全面提升經濟開發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必由之路。故而,在新形勢下,經濟開發區必須抓住經濟結構調整的重大機遇,利用開發區的社會文化條件、經濟基礎、資源優勢等,重點引進跨國公司項目,強化對其上下游產業、產品的跟蹤,充分發揮跨國項目的產業聯動效應,促使項目招商轉化為產業招商,促使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良性發展。與此同時,還應完善經濟開發區招商配套機制,促進經濟開發區企業與跨國公司合作雙贏、互動共聯。
三、結語
本文以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發展的主要問題為切入點,從空間發展布局、政府支持、區域特色產業、擴大開放等角度,詳細論述了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發展的優化策略。多角度入手,旨在更好地促進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優化發展。
(作者單位為遼寧省葫蘆島經濟開發區公用事業管理服務中心)
參考文獻
[1] 張安律,周暢,張鵬.區域產業集群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的問題與對策——以重慶汽摩制造業為例[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
2016(1).
[2] 李毅.基于開發區視角的青海藏毯產業集群化發展策略研究[J].柴達木開發研究,2014(1).
[3] 李芝.中小企業產業集群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山東省博興縣為例[J].中國財經信息資料,2013(3).
[4] 史寶娟,宋會穎.河北省臨港產業集群發展與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20).
[5] 王玉霞,王玲.遼寧臨港產業集群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