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茹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批工業產品涌入農村消費市場,農村塑料等生活垃圾也隨之逐年增加,農村生態環境遭到破壞,這已成為制約農村可持續發展的一道難題。筆者通過對多個鄉鎮和部分村社進行調研,形成此文。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環保意識淡薄
一是部分鄉鎮、村組干部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不到位,沒有充分認識到這些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對垃圾處理工作不夠重視,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存在應付檢查、考核的現象。二是村民多年形成的不良習慣一時難以改變,認為倒垃圾、潑污水是小事,在房前屋后、樹(竹)林、山岡、洼地、河溝等亂扔亂倒亂丟垃圾的陳規陋習現象普遍存在,衛生意識有待增強。三是一些村(居)民認為垃圾處理不需要多少費用,即使要產生費用也是政府的事,與自己無關,不愿意繳納垃圾處理費用。
(二)運行監管乏力
一是農村垃圾量大,產生的根源有工業廢品垃圾、生活包括餐廚垃圾以及各種各樣的白色污染。由于農村人口多,加上不斷提高的生活水平,垃圾量越來越大。再因農村居民的分散居住,也造成垃圾面廣,導致垃圾不便于集中收集。二是環保考核力度不夠。環保考核指標僅占綜合考核分值的1%,且停留在對環境衛生狀況等情況的考核上,沒有將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等納入考核。三是垃圾處理規劃滯后。農村集鎮垃圾處理運行體制建設有待加強。各鄉鎮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部分鄉鎮重規建,輕管理,有的鄉鎮將這項工作推給社區,結果到了社區也沒得到有效落實。三是由于農村居民分散居住、多年來政府無力集中處置農村垃圾以及千百年來群眾的生活習慣等原因,農村居民處置垃圾的辦法要么倒在房前屋后園場地里,要么傾倒在河道兩岸,造成農村面源污染特別嚴重,環境惡劣、生態破壞。盡管政府一再宣傳、引導農村居民不能亂倒垃圾,但群眾的生活習慣卻很難改變,政府也沒有更強硬的措施對亂倒垃圾的行為加以約束。
(三)投入嚴重不足
農村垃圾量大面廣,要實現集中收運、集中處置,需要添置大量的設施設備,需要大量的財力支撐,而鄉鎮在這方面財力有限,集中表現在:一是經費投入不足。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經費主要來源于各鄉鎮財政,渠道單一。全縣農村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置費用大約每年需要1.9億元,而實際投入僅510萬元,經費嚴重不足。二是人力投入不足。保潔員工資靠當地政府自籌解決,因經費少聘用工資低,造成保潔人員數量嚴重不足,且年齡偏大,素質低,隊伍不穩定,難以做到當天清運,保潔效果差。三是設施設備落后。不少鄉鎮無專用運輸車輛,無專用垃圾桶,個別集鎮和農村集中居住點的垃圾更是處于無人掃、無箱裝、無車拉、無處理的狀態。
二、對策及建議
(一)宣傳教育,加強引導
盡管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難以改變,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環境認識水平的提高,農村居民也希望進一步改善居住環境,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一是廣泛宣傳,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利用開院壩會、進村入戶、散發宣傳資料、電視、廣播、學校等平臺和形式,豐富載體,創新形式,加強對群眾的引導,形成保護環境、愛護環境的良好氛圍。二是積極引導,培養良好文明習慣。通過訂立鄉規民約促使村民進一步規范衛生行為,養成愛護環境的文明習慣,倡導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讓村民形成自覺繳納垃圾處理服務費用的意識。還要將環保意識培養融入學校、融入課堂,從娃娃抓起。
(二)多措并舉,齊抓共管
1.加強新農村建設力度,引導農村居民適度集中居住。新農村建設反對大拆大建,重點是改善農戶生產、生活條件,比如道路、水、電、氣、環境等。但條件具備的地方也可以引導農戶適度集中居住,這便于基礎設施的建設,更有利于村民的自治管理,尤其是在垃圾處置方面更方便集中處置。
2.對農村垃圾實施分類處理。對垃圾分類,只是一個習慣問題。農村千百年來形成的垃圾處理習慣根深蒂固確實難以改變,但如果能引導農戶對垃圾分類處理,將極大地節約處理成本。
一是分戶回收處理。所謂“分戶處理”,就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分別處理。對金屬、玻璃、塑料制品、廢紙等可回收廢棄物,引導家家戶戶設置擱置點,拿到廢品回收中心集中回收處理。二是發酵堆肥處理。對農村大量的秸稈、菜葉、畜禽糞便等垃圾采用還田還樹還園處理,實現此類垃圾的無污染再利用。可以利用沼氣池發酵處理,可以挖池子堆肥處理,可以集中填埋于樹下、園場處理。三是連片集中處理。對不可回收的垃圾,實行聯戶連片集中回收處理。采用十戶一聯、百戶一片集中設置垃圾回收點,引導農戶將不可回收垃圾放入回收點的垃圾箱、垃圾池里,村、鎮集中收運到垃圾中轉站處理。
3.建立鎮、村、組、片、點管理網絡,實現垃圾管理的網格化。鎮、村、組下面十戶一聯形成點,十點百戶形成片,就形成了一個網絡無數網格。每個點有網格員,每個片有網格長,每個網絡有負責人,層級管理,分工負責,各施其責,上下齊管。實際上這個網絡是可以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網絡資源共享的。
4.建立村規民約,實現垃圾管理的自治化。社會治理的終極目標是自我約束。很多成功的案例顯示,依靠村規民約進行自我管理在廣大農村是行之有效的辦法。政府對農村垃圾處置沒有更多的強制措施,除了提供必要的設施設備,加強宣傳引導,更多的還是要靠自我約束。
(三)加大投入,集中處置
垃圾集中處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一是區縣級以上財政要加強垃圾集中收運、處置的財力預算,確保設施、設備到位,人力、物力到位,解決鄉鎮集鎮垃圾清掃保潔工具及收運車、垃圾桶、果皮箱等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和運行管理費用問題。二是多渠道爭取資金。區縣級相關職能部門,要努力爭取上級預算內專項資金和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項目經費,加大對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的資金支持。三是強化費用征收。依據重慶市城市垃圾處置費征收管理辦法,制定出臺鄉鎮垃圾處置費征收管理辦法或實施細則,通過集鎮垃圾處理費的合法征收,解決部分鄉鎮集鎮垃圾處置的投入和運行管理經費問題。四是加大財政投入。實行環境衛生整治資金全縣統籌,區縣政府每年財政預算中適當增加經費,解決鄉鎮集鎮垃圾清掃保潔工具及收運車、垃圾桶、果皮箱等基礎設施設備的投入和運行管理費用問題。
(作者單位為重慶市梁平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