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君
摘要:文章根據我國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結合國內外學者關于財稅激勵與創新績效的研究成果,通過選取2012~2015年112家滬深兩市掛牌上市的高技術公司的面板數據進行研究,得出以下結論:財稅激勵兩種政策中,無論是財政補貼還是稅收優惠,都會對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創新績效產生正向促進作用;財政補貼會顯著提升公司研發投入,補貼越多,企業的投入就越大;研發投入對高技術上市公司財政補貼和創新績效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企業的規模會對高技術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和創新績效產生正向影響,公司創新績效與企業規模呈現出正向的相關關系。
關鍵詞:財稅激勵;創新績效;研發投入
一、引言
高技術上市公司具有科技含量高、成長迅速的特點,對于高技術上市公司而言,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規劃和實施適當的財稅政策,不僅可以有效地發揮其刺激功能,而且通過優化市場機制,使得財政福利與稅收優惠雙管齊下,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呈現出“財稅優惠—研發投入加大—企業創新績效提升”的局面。所以,本文以高技術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利用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研究高技術上市公司財稅激勵政策和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中,同時從高技術上市公司的角度出發,為政府進一步完善財稅政策提供了一定的建議。
二、國內外文獻述評
目前,財稅激勵政策與創新績效關系的研究獲得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但是,并沒有得出統一定論。
Holger Gorg(2007)的研究結果顯示,規模較小的政府財政補貼對企業的研發投入存在正向影響,規模較大的政府財政補貼反而對企業的研發活動產生替代效應。
趙心剛(2012)在探索研發投入對上市公司績效的作用時發現,企業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存在累積效應。
解學梅、戴智華(2013)通過使用C-D生產函數去設計面板數據模型,利用我國20個省市高技術產業數據,去研究企業的研發投入與企業新產品創新績效之間存在何種關系,研究發現,企業研發投入能夠對企業的新產品創新績效產生正向影響。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本文最終選取了2012~2015年滬深兩市高技術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為依據,手動搜集了中國專利數據庫中的企業專利信息,本文通過以下原則進行篩選:剔除了2012~2015年所有被ST和PT處理的上市公司;剔除了當年專利數據披露不詳和不完整的高技術上市公司。
(二)研究假設
1. 財稅激勵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糾正“市場失靈”的現象,高技術公司在創新的過程中存在著較高的風險和外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創新熱情。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激發企業的創新熱情從而提高創新績效,故本文提出:
假設1: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均可以提升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創新績效。
2. 政府提供給企業進行創新研發行為的的財政補貼能夠促進企業的增強研發力度,政府稅收優惠政策對企業進行創新活動具有積極作用,但二者在影響創新績效方面存在很大差別,故本文提出:
假設2:相比較稅收優惠而言,財政補貼更有利于提高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創新績效。
3. 研發投入是企業創新的不竭動力,政府通過財政補貼可以有效地彌補企業的虧損,進而提升企業對于研發活動的投入,許多國家通過財政補貼以期達到提高企業研發投入的目的,故本文提出:
假設3:財政補貼政策與高技術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
4. 企業通過學習和利用新知識和新技術,加大企業的研發投入水平,最終對企業的創新績效產生影響,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著明顯的提升,故本文提出:
假設4:高技術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與其創新績效呈正相關關系。
5. 財政補貼、企業研發投入、創新績效三者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財政補貼的增加可以提高高技術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而研發投入的的增加又會提升創新績效。所以,高技術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是其財政補貼與創新績效的一個中介因素,故本文提出:
假設5:財政補貼通過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對高技術上市公司創新績效產生影響。
(三)變量選擇
1. 凈資產收益率(ROE)
企業的研發投入主要來源于自身的投入、財政的補貼、稅收優惠等,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凈資產收益率越高,表明其獲利能力越強,從而使得企業有更多的利潤可以投入到企業研發活動中去從而企業的創新績效得到提升。
2. 企業規模(Size)
企業的規模大小與研發投入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因此本文將企業規模作為控制變量,通過對高技術上市公司當年年末的總資產取對數來衡量。
3. 企業年齡(Age)
企業的年齡對企業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產生了影響,為消除高技術上市公司的成立時間不同對創新績效的影響,本文選取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年齡作為控制變量,來衡量企業成立的時間。
4. 財政補貼(FS)
由于技術創新對于經濟發展和產業調整具有重要的意義,各國政府為了激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對許多企業特別是高技術企業進行財政補貼。
5. 稅收優惠(TP)
對于高技術上司公司而言,無論是稅收的直接優惠還是間接優惠,對企業的創新績效和研發投入都有著重要影響。
6. 企業研發投入(RD)
企業研發投入包含了人員的投入和費用的投入,但是由于沒有統一的研發人員投入標準,故本文選擇高技術上市公司研發費用投入作為企業研發投入的衡量指標。
(四)模型假設
針對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設,設計了三個實證模型用以檢驗財稅激勵政策對高技術上市公司創新績效的影響。
四、實證分析
1. 政府補貼與稅收優惠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從表1和分析可知,本文假設1和假設2均得到了驗證,即政府補貼和稅收優惠均可以提高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創新績效。但是與稅收優惠相比,財政補貼與創新績效的相關性更強,所以政府補貼更有利于提高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創新績效。
2. 政府補貼對研發投入和研發投入對創新績效的影響
政府補貼對研發投入和研發投入對創新績效影響的回歸結果(見表2)顯示,在模型4中,企業的研發投入與財政補貼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呈正向的相關關系,其回歸系數為0.078,P值為2.7327。假設3得到了驗證,即財政補貼政策與高技術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呈正相關關系,在一定條件下,財政補貼越大,高技術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越高。在模型5中,高技術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與其創新績效的回歸系數為0.2484,P值為2.7027,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研發投入與創新績效呈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假設4得到了驗證。在一定條件下,高技術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越高,其創新績效可能就越高。
3. 研發投入對政府補貼和創新績效的中介作用
因此,根據驗證中介效應3個模型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研發投入是財政補貼對創新績效影響的部分中介變量,假設5得到了驗證,說明財政補貼能夠激發高技術上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從而促進了其研發產出,即專利申請數量的增加。
五、結論
根據前文的實證分析結果,本文得出了以下研究結論:
1. 財稅激勵兩種政策中,無論是財政補貼還是稅收優惠,都會對高技術上市公司的創新績效產生正向促進作用。
2. 財政補貼對公司研發投入有顯著的激勵作用,補貼越多,企業的投入就越大。
3. 研發投入充當了高技術上市公司財政補貼和創新績效的中介作用角色。
4. 就公司規模來看,企業的總資產即企業的規模會對高技術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和創新績效產生影響,公司創新績效與企業規模呈現出正向的相關關系。
參考文獻:
[1]Holger,andE.Strobl.“The Effect of R&D Subsidies on Private R&D.”Economica?74.294(2007).
[2]趙心剛,汪克夷,孫海洋.我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對公司績效影響的滯后效應研究——基于雙向固定效應模型的實證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12(08).
[3]解學梅,戴智華,劉絲雨.高新技術企業科技研發投入與新產品創新績效——基于面板數據的比較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3(03).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