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榮
摘要:高職學校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實用型的人才,重點是要注重實踐教學,從而培養有著較高動手操作能力的會計專業人才。然而,當前的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存在顯著的不足之處。為此,文章闡述了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關鍵詞: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問題;對策
高職學生的人才培養規劃與培養目標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一個關鍵方面,承擔著培養高技能、高素質、實用型人才的重任。作為一門技能型專業的高職的財務會計專業是文理兼收,有著廣泛的就業選擇范圍,報考者非常多。然而,高職學校的生源結構存在顯著的差異性,特別是針對財務會計專業來講,有著非常強的專業性,學生在畢業的時候還要求報考從業資格證書,這造成不少學生存在害怕和厭學的心理。鑒于此,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教學中需要以學生作為核心,探究適宜的教學模式,從而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面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能力不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學模式缺少情景性
高職學校的不少財會專業的教師都在畢業之后直接執教,缺少相關的從業經歷,在教學的過程中較難開展有針對性地教學,盡管一部分教師具備空間師資格證書,可是感受的會計經歷非常單一,這難以提高財會專業教學的質量。高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實用型的人才,而一部分高職學校不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學模式單一化,教學方式脫離教學實踐,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僅僅能夠應付考試題,卻不會怎樣去做賬。雖然高職學校也建設了校企合作的實踐基地,但是教師缺少定崗實習的機會,也很少能夠感受各種類型企業的財務。這樣,由于缺少真實的情景,學生也難以感受到財務工作的嚴密性與謹慎性。
(二)學生缺少清楚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動機以及自控能力
學生的學習得有正常開展的前提條件是學習動機,在學生存在某種要求的情況下,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推動力,清楚學習的目標。然而,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常常感覺到就業前景的迷茫,因此缺少清楚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動機,并且會計專業具備太強的專業性與嚴密的邏輯性,一部分學生難以迅速地進入學習的理想狀態當中,進而導致可能要荒廢學業。對于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來講,教師在講解了知識點之后,不少知識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消化吸收,然而不少學生未曾實時地復習和鞏固,這造成學生難以跟上教學的節奏。
(三)缺少教學的實驗裝置
高職財務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要求計算機、機房、財務教學軟件等教學裝置,這是一筆不小的投資。不少高職學校因為缺少資金支持、地方政府投入少等緣故,所以面臨缺少實驗教學裝置的問題。并且,高職學生存在欠交學費的學生,這導致高職學校的資金更加緊張,進而不利于高職學校投入財務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裝置。
二、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的對策
(一)應用幽默化的教學方式
針對高職學校學生的特殊性,針對有著較強專業性的概念、公式、語言等,務必通過學生便于理解的語言進行教學,教師可以應用幽默化的講解形式,以使枯燥、乏味的財務會計教學變得富有趣味性,像是一些學生會反映債務重組、股份支付等知識難以學習和掌握,教師能夠在教學中有效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以使教學過程變得更加通俗易懂。
(二)營造適宜的教學情境
由于財務會計教授是處理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學生不具備工作經歷,因此難以理解處理的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營造相應的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教授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后續計量的時候,對于初始投資成本小于或者是大于投資的情況下需要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形成的負商譽、正商譽是不是調整的問題,教師能夠營造教學情境,劃分學生為兩個學習小組,即被投資方與投資方,讓學生扮演角色,探討的結論也是預先設計好的,這樣能夠使教學的氣氛變得活躍起來,從而能夠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三)創新教學模式,實現開放性的教學
對于高職財務會計專業,學生是學習怎樣處理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而教材知識的概況非常抽象,如何有效地統一教學內容和實際,這是根本所在。為此,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銀行咨詢債券的投資,如此能夠讓學生對核算債券的知識進行把握。二是教師能夠組織學生到證券公司對交易股票的問題進行咨詢,以及借助證券公司提供的計算機進行交易的模擬演練,如此可以讓學生把握各種情形之下怎樣處理交易費用。三是到稅務大廳對納稅申報的流程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熟悉。四是以多樣性的方式搜集一些原始憑證,要求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多貼一些憑證,從而提高學生的操作與核算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能夠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財務辦公室的布局、企業裝訂整理的憑證等等,如此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產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從而使工作實踐與教學課堂之間的距離縮小。
(四)實施請進來和走出去戰略,實現校企聯合辦學
一是通過假期的時間組織教師到企業實習,讓教師懂得會計操作的技巧,切實實現教師實踐技能和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從而在財務會計的教學中變得游刃有余。并且,讓教師參與會計工作者的繼續教育,進而了解最新的會計核算、會計準則、會計法規等。教師還應當進一步走向社會、企業,明確企業經濟的運轉要求的各種財務人才,且實時地向學校反饋,進而對培養人才的規劃進行優化,確保根據訂單和社會需求培養財務會計工作者。二是吸引業界的注冊會計師和高級會計師充當學校的兼職教師,重視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實習能力和操作財務會計軟件的能力。三是創建校外實踐基地,且聘請有著豐富會計經驗的工作者充當實訓指導老師,讓學生在社會基層獲得鍛煉。除此之外,財務會計專業畢業的學生的適應期比較短,可能沒適應期,用人企業在開始就讓應屆畢業生熟練地工作。因此,為了跟社會的要求相符合,高校應當積極地籌集資金,地方政府部門也要注重對高職學校的資金投入,從而加速建設和完善高校的實驗室。
三、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學校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數目比較多,其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以后會計人才的能力和會計工作的質量。為此,需要針對高職財務會計專業教學面臨的問題,實施有效的解決對策,從而優化教學模式,為社會培養大量的優秀的財務會計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海英.對建設“雙師型”會計專業教師隊伍的思考[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05).
[2]徐湘云.財務會計專業“教、學、做”合一的課程模式探索[J].現代經濟信息,2009(18).
[3]黃曉榕.財務會計專業定位與人才培養模式—走教育與會計職業崗位“零距離”之路[J].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05).
[4]謝明.財務會計專業技能考核與核心課程建設探討[J].財會通訊,2012(24).
[5]劉啟.淺議高職高專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J].現代經濟信息,2009(17).
[6]周潔.財務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創新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11).
(作者單位:菏澤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