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頔
摘要:自貴陽市2008年制訂《貴陽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文件以來,貴陽市現代物流業開始迅速發展,物流已成為貴陽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特別是在國家頒布促進物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中,提議要將貴陽打造成區域性物流中心及國家二級物流園區城市,相關政策文件的出臺為貴陽物流業整體發展與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設提供了絕佳的環境與支持。文章首先通過對貴陽市物流行業現狀進行調查與闡述,進一步分析貴陽市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的優勢,進而提出建設貴陽市為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貴陽市;區域性物流中心;優勢;對策
近幾年來,伴隨著中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不斷的優化。中國未來的經濟焦點將漸漸轉移至西部地區,同時也將帶領區域性物流中心向西部的遷移。貴陽在西南地區中位處內陸交通的關鍵,同時也是黔中地區及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擁有成為內地區域性物流中心的絕好機遇,其物流系統的好壞直接影響了黔中經濟區經濟與各地區、國外的經濟往來。貴陽是連接西北、西南地區,珠江三角州、廣州、香港、澳門地區以及西南向東的第一交通樞紐。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設,不僅可以使貴陽市現代物流業的質量、效率、水平得到提高,同時能夠加強貴陽市在區域范圍內的核心競爭力,使貴陽市現代物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
一、貴陽市物流業及物流市場發展現狀
根據相關文獻研究以及數據查閱,本文以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服務為物流業總產值的數據,以反映貴陽市物流業的規模。具體情況見表1所示。
根據表1我們可得近三年來貴陽市物流行業規模在不斷擴大,隨著經濟的發展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產值所占GDP比重也在逐年增加,但從比重具體數字上反映了物流業對GDP的貢獻較小,說明貴陽市物流業的發展還有較大的空間。
2014年貴陽市貨運物流總量26421萬噸,相比2013年增加24.1%。近幾年貴陽市貨運總量及方式具體見表2所示。
貴陽市目前物流總量在逐年的加速增加,傳統的公路物流量比重較高,成本低廉的鐵路所占比重有限、水運物流所占比重非常小。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貴陽市共有148家物流企業。貴州省重點A級物流企業共有19家,貴陽市重點物流企業共有15家。其中5A級物流企業1家,4A級企業3家,3A級企業11家。貴陽市目前已占據貴州省大部分A級物流企業,并以綜合型為主并有少數倉儲型物流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初步開始發展。多家實力強的大型物流企業,包括國藥控股貴州有限公司、德邦物流、宅急送、中郵物流、中國物流、九州通醫藥物流等落戶貴陽,這些企業實體入駐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物流運作與管理理念。例如西南物流中心已全面建成并投入運營;蘇寧的西部物流配送基地一期項目已完工;美安物流園區的一期項目于2013年完工,現已正式投入運營,二期項目的征地工作已完成;扎佐興達礦產品交易中心開始進行場地的平整工作,鐵路專用線也在建設當中;改貌物流園的改貌鐵路轉運中心和立體倉庫進入運營狀態,“無水港”將啟動土地掛牌工作;西部化工(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項目工程已完工并開始試運營。
截止2014年年底,貴陽市從事交通運輸,倉儲,郵政行業的人員共計3.95萬人,占全省比重57%,較2010年從業人數增加68%。說明隨著貴陽市經濟及物流行業的發展,相關就業人員也在不斷增加,物流市場逐漸擴大。但是貴陽市內大部分中小型物流企業規模較小,大多企業只能提供基本倉儲、運輸、裝卸等單一服務,基本是靠人力完成,與信息技術產業結合較少,以致于在出現突發事故時,不能及時反饋給制造企業與物流企業,解決問題速度較慢;其次,由于物流設施老套,信息系統不健全,導致不能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多樣化的服務。
二、貴陽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優勢
(一)持續增長的物流需求
地區的國民經濟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物流需求規模,通過對貴陽市的國民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的總體情況和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可以反映出貴陽物流需求的總體規模的變化情況。通過貴陽市GDP,固定資產投資額,工業總產值以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幾項具體指標來反映貴陽市物流需求的變化趨勢。貴陽市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的逐年增長,反映了貴陽市物流業以及物流需求規模的一個發展空間。
地區經濟要得以穩定持續的增長與發展,需要有相對應的物流需求規模來支撐。因此,貴陽市的GDP、固定資產投資的迅速發展不光是物流連續增長的基礎,而且也為貴陽物流需求的增加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貴陽市工業總產值逐年遞增,2014年工業總產值為2385.88億元相較2010年增加了125%。工業企業是產生物流需求的重要主體,目前貴陽正處于工業化發展的轉型期,工業產值的迅速增長勢必帶動物流需求的全面增長。為了避免競爭,很多企業開始打破原有的傳統觀念,改變企業的傳統物流方式,向現代物流方向發展。以最大程度地獲取競爭優勢,從而刺激了工業企業的物流需求。國內社會消費品物流需求是貴陽目前物流的另一個主要來源。近年來,城鄉消費品市場在買方市場繼續深化的情況下,仍保持著穩定的增長??焖侔l展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可反映出對貴陽物流行業需求的發展趨勢。
(二)地理區位優勢及日益完善的交通運輸體系
貴州省位于西南腹地的云貴高原,與重慶、四川、云南、廣西相接壤。貴陽作為貴州省的省會中心城市,距離重慶長江口岸300公里、廣西北海500公里,具有臨江近海的相對地理優勢,有利于日后發展現階段處于較低水平的水運系統。而貴州高鐵的興建,將使貴陽成為我國西南地區路網結構中連接川、重、湘、粵、桂的重要節點。交通運輸方面,貴州是西南地區往南的重要陸路通道。自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政策以來,貴陽市開始進入了以路、鐵、航運輸為主,水運等運輸方式為輔的現代綜合運輸網絡體系的初級階段。截止至2014年貴陽交通線路總里程為9.7千公里,社會年貨運量至2014年已達21281萬噸;公路貨運量不斷遞增,2014年貨運量已達21150萬噸,年平均增長率31%;鐵路貨運總量至2014年貨運量已達1621萬噸。
(三)大數據助力智慧物流及智能物流港
近兩年來,貴州省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推進了以信息化建設為重點的信息網絡體系建設,利用信息化技術提高物流運營效率。將智慧物流云、電子商務云進行有效聯結,助力于貴州省物流信息公共服務系統平臺的建設,加強物流節點內部裝備,提升設施信息化水平,實現運輸和貨運信息、物流供求信息、在線物流在線跟蹤、物流投資項目等信息共享。同時加速建設以貴陽為中心,以遵義、六盤水、都勻為一級基地,以畢節、銅仁、凱里、興義等為二級基地的智能公路港網絡體系,構成全國模范型“智能公路港”物流平臺網絡,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和一體化物流體系構建。
三、促進貴陽市建設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的主要對策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物流運輸體系
現代物流業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交通運輸網絡,根據最新貴陽市城市發展總體規劃,貴陽市以生態文明城市的發展為目標,以打造城市區域交通樞紐為途徑,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貴陽市提出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涵蓋龍洞堡國際機場、高鐵站、火車站、改貌貨運站等,對鐵路、公路、水路、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等進行改良優化,實施中心城市“一橫、一縱、一環”的道路網的主干骨架和“三環路十六線”的主干道網絡系統。在貴陽市區域內部重點解決城際鐵路與城市內軌道交通的銜接,機場與城市交通的銜接,干線、支線、聯絡線的銜接,國家和地區綜合交通運輸樞紐建設。
(二)打造物流信息平臺
2016年貴州物流APP正式上線,貴州物流APP使用云計算、大數據以及全球定位等技術手段,盡可能地提高服務兩端的整合效率以及物流配送的效率,減少物流的浪費,從而為用戶和企業節省了成本。貴陽市應加大力度推廣此類軟件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同時在貴陽物流企業中加大新型條碼技術、RFID、GPS/GIS和FDI等技術的應用,可進一步改善貨車空駛率高的現狀。大力建設以電子服務系統、物流服務系統、電子交易系統等為基礎的第四方物流服務,從而實現物流企業、物流園區、職能服務部門之間的無縫對接。
(三)優化產業結構
貴州省作為礦產資源輸出大省,在新型工業化快速推進的重要時期,應實現產業升級,優化轉型。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步伐加快,一批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快速發展,如生物制藥、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新材料、光機電一體化、環保等,貴陽市物流業應聯手這些新興產業群,尋求共同發展。2014年貴陽市全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達2497.26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為4.33:39.10:56.75,從結構上來看貴陽市三產結構還較為合理,但是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居民消費水平,進而帶動物流業的發展,促進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設。
(四)加強物流技術研究,培養專業物流人才
貴陽市應支持鼓勵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以及物流相關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在物流人才培養方面,貴陽市應學習和借鑒先進物流教育方法,大力資助高校物流專業的開設和人才的培養,可將政府與學校、企業和研究單位連結起來,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計劃,著重培訓適應現代物流業的高技術人才。應鼓勵企業創建物流技術研究機構,提升企業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時,企業應設置專用資金來進行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管理服務,提高企業員工的業務知識水平。
(五)推進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
標準化是物流業的基礎,要想提高物流流通效率必須推進物流標準化體系的建設。針對物流專業術語、物流包裹及配送的計量和技術標準、物流數據的傳輸和行業服務標準的制定與推行,相關行業的主管部門以及相應的行業協會應該同技術標準管理部門相互協調,使現有國家及行業標準規范化。為了使相關技術標準達到一致,應在一定范圍內將一般性的物流設施和裝備標準進行整理。
參考文獻:
[1]杜鵑,劉彤.貴州物流業發展現狀與SWOT分析[J].貴州工業大學學報,2008(03).
[2]陳文舉.貴州物流現狀及對策探討[J].中國商貿,2009(10).
[3]張緒明.貴州現代物流發展的SWOT分析[J].物流科技,2013(05).
[4]靳為公.青島現代物流業的發展和區域物流中心城市的構建[D].天津大學,2006.
[5]付玲馨.長沙市區域性物流中心城市建設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6]鐘剛瓊.襄陽市區域性物流中心建設探討[J].中國市場,2013(38).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