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榮
說到硅谷,自然想到美國的那塊科技創新地,令人向往,使人產生許多遐想。其實,硅谷,已不是一個地名,而是科技創新的符號;硅谷,也不只是美國的,它是人類科技文明的共同象征;硅谷也不只屬于成人的,兒童、少年也應有屬于自己的科技創新之地。
這塊科技創新地在江蘇,在南京的江寧,在那叫作銅山的鄉村,在一所叫作銅山的中心小學。銅山中心小學幾十年來,一直進行教育教學改革,尤其重視鄉村兒童的科技教育。近幾年來,他們又以培養和發展科技素養為重點,將科技教育與課程、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果。在此基礎上,他們成功申報了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項目。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們按著項目的預設,在不少方面又有了新的突破。今天,他們將成果進行梳理,形成了一本成果集,名字叫“鄉村少年硅谷”。
取名“鄉村少年硅谷”,首先基于一種開放的心態和理念。科學技術是無國界的,對于人類一切文明成果,我們都應尊重、吸納。在全球化進程加快的今天,我們更不能自我封閉。銅山中心小學瞭望世界,前瞻未來,讓鄉村兒童依憑良好的素養走向世界。同時,這也是一種自信,相信我們國家的課程改革,相信我們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生態,相信中國的孩子、中國的鄉村孩子有天賦、有理想、有志氣,也有巨大的可能性,可以創造自己的科技世界?!班l村少年硅谷”正是這種理念和自信的表現與表達。
兒童為先,是銅山中心小學建設“少年硅谷”的重要理念。兒童為先,就是“少年硅谷”一定是少年兒童自己的,是為兒童科技素養發展服務的,而且是以兒童為主體的。銅山中心小學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面向所有學生,而絕不是只面向少數尖子學生的;旨在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而絕不是為了培養科學家的,與此同時,他們又注重學生人文素養的發展,絕不只是囿于科技素養的發展,讓科技素養與人文素養成為學生騰飛的兩只翅膀。
既是“鄉村少年硅谷”,那么一定會有那么一個地方、一個場館。銅山中心小學確實有,但他們把科技活動散布在學校所有地方:百果園、地理園、生態林、創造室……他們把“大山”請進校園,把雨水循環利用系統呈現在兒童面前;在池塘里可以研究魚的養殖,在種植園里進行各種種植方法的比較;他們向晴天取水,從紫心山芋的成長中進行土壤適應性的研究;他們領養兔子、鴿子,照料柿子樹、枇杷樹、櫻桃樹……幾乎在學校的所有地方都有小科技、小研究活動。因此,“鄉村少年硅谷”又不是那個館、那個園,而是整個學校,整個校園,幾乎所有的教室、所有的角落,都叫“少年硅谷”。
可貴的是,他們還進行了科技教育的整體建構,近來他們形成了《鄉村少年硅谷:科技教育行動綱要》。這是綱領性文件,是行動的指南,是教師操作的方案。這表明他們的研究已從局部走向了整體,而且無論是實踐還是理論都有進一步提升。這也是一個進入新階段的標志,銅山中心小學科技教育開始了新的出發,以問題為導向、以興趣為引領、以知識為基點、以探究為方式;課程融合、運用實踐,社會邀約、活動激發,情境生成、資源發現,拓展延伸、多元發展……這些新的架構將會把鄉村兒童科技教育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評價始終是個難題,但科技教育、科技素養的發展,又不能缺失評價。銅山中心小學決心破解這個難題。為了將前瞻性教學改革深入開展,他們擬定了“鄉村兒童科技素養表現性評價”的課題研究。他們認為,科技素養既要內化于心,又要外化于行,是可以表現出來的,用表現性評價可以促使科技素養的外化;表現性評價,既要對結果進行評價,更要對過程進行評價,用過程推動科技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完全可以說,表現性評價本身就是科技素養發展的過程。
“鄉村少年硅谷”,是東方少年綠洲,是田野中一朵小花,充滿著生命創造的能量,充滿著希望。我們祝愿它綻放得更艷。<\\Ysc01\d\江蘇教育\2016年\2016江蘇教育管理\管理12\KT1.TIF>
(作者系原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國家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