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春
摘要:跨境電子商務不僅沖破了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障礙,使國際貿易走向全球,發揮著日益舉足輕重的作用,成為了當前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貿易方式。然而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相對較晚,但發展速度卻非常快,同時不足之處也嚴重制約著跨境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物流發展滯后、通關服務差、交易信用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等諸多方面的問題。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打造互聯網+新商業模式;優化物流供應鏈;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
關鍵詞:跨境電子商務;對外貿易;發展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1-0006-04
一、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深入人們的生活,網絡購物正成為人們新的生活方式甚至生活習慣。互聯網技術使得人們獲得商品信息更加高效而便捷,國內的消費觀念早已從物美價廉進入到私人訂制的階段,人們不僅僅局限于本國的商品,使得人們將目光投向于國外的市場,網絡的出現使各國商品無界流通成為可能,于是跨境電子商務行業悄然而起,并且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趨勢。
(一)跨境電商發展模式多樣
據上述數據分析,2015年,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19.5%,預計到2020年,該比例將達到37.6%。按出入境貨物流向來看,可以分為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和跨境電子商務進口,中國跨境電子商以出口為主。2015年跨境電商出口交易額占跨境電商交易總額的83.1%,進口占16.9%。預計到2020年,跨境電商進口交易額占比將上升到25%。其中,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還可以再進一步細化為外貿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之間的交易,即B2B;外貿企業對個人之間的交易,即B2C;以及外貿個人對個人網絡零售業務,即C2C。其中中國跨境電商目前以B2B,2015年B2B占跨境電商總額的84.3%,跨境電商零售僅占15.7%,但跨境電商零售增長速度快,預計2020年跨境電商零售占比將超過30%。
(二)跨境電商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占進出口貿易額比例不斷提高
2014年我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4.2萬億元,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5.89%。2015年跨境交易額為5.4萬億元,同比增長28.6%。其中跨境出口交易規模達到4.49萬億元,跨境進口交易規模達到9072億元。預計2016年將增長到6.8萬元,占比將達到23.1%。跨境電商平臺企業超過5 000家,境內通過各類平臺開展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超過20萬家。就整體而言,由于大多數的外貿B2B企業的訂單金額都比較大,所以外貿B2B企業在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的市場格局中還是占主導地位的。雖然目前這些B2B企業的進出口貿易活動還沒有完全實現在線交易,但是隨著我國對外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以及管理服務方面的不斷完善,完全在線進行進出口貿易活動指日可待。
(三)跨境貿易商品種類多元化
在我國的跨境電商當中涉及產品多種多類,并且進出口交易商品的類別呈現出較大的差異。在跨境電商中進口產品大多數為食品和化妝品,食品中以奶制品居多,化妝品從歐美和日韓采進的居多;在跨境電商中出口產品多數為服裝、電器和電子數碼產品,服裝和電器的出口貿易交易呈現持續上升狀態。而且,未來中國跨境零售出口的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展至更多種類,經營的產品將向家居,汽車等大型產品擴展。
(四)跨境電商進出口逆差逐漸增加
據統計,2015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交易額達到7512億元同比增長約69%,其中跨境電商零售出口額5032億元,同比增長約60%;跨境電商進口額2480億元,同比增長約92%。從圖5可以看出。
資料來源:根據中國商務部、海關總署提供數據繪制自2012年開始,跨境進口交易額占比從10%逐漸增加,到2015年已經達到16.9%;而跨境電商出口額從2012年的90%逐漸減少,到2015年減到83.1%。由此可見,在未來的跨境電商當中,我們的進口會不斷增加,而增速會比出口大,所以進口的比例會越來越高。2015年在跨境電商當中,紅色的部分是進口,進口額占到16%,而我們預測到2020年進口額比例占到25%,也就是在跨境電商當中,進口的增速高于出口,進口的比例會不斷增加。
二、跨境電子商務存在的問題
據圖5顯示,2016年網絡購物投訴占全部投訴52.75%,比例最高,生活服務020其次,占21.03%,跨境網購占13.94%,互聯網金融占6.29%,物流快遞占4.20%,B2B網絡貿易領域投訴占1.34%,微商占0.15%,其他(如網絡傳銷、網絡詐騙、網絡集資洗錢等)占0.30%。數據表明:跨境網購投訴占比僅次于網絡購物與生活服務020,表明跨境網購市場份額逐漸擴大。縱觀投訴緣由,物流時間太長、產品真假無法保障、售后維權困難,成為跨境電商成長過程中遭詬病的“原罪”。
(一)交易信用和安全問題
隨著支付寶、微信等移動支付的普及,我們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轉變,以前出門必帶的三樣錢包、現金、銀行卡,現在已經不再需要,只要一部手機就能完成吃飯、交通、娛樂、購物的支付。2015年第三季度,我國第三方互聯網支付交易規模達30747.9億元,同比增長52.6%,環比增長9.3%,創近兩年來最大增幅。但是與此同時,消費者在互聯網支付中處于弱勢地位,一般很難享受到較好的售后服務,由于缺乏相應的制度和規范,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使用用戶資料和資金時,并沒有受到很好的約束。
電子商務是線上付款下單,線下物流配貨的模式,而傳統購物是現場購物付款,電子商務的缺點相對于傳統購物交易方式可以實實在在的看見、觸摸的商品來說還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在跨境電商中,賣方與買方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的信用安全問題上會有分歧,比如賣方描述的商品質量是否與實物相符、買方交易成功后對商品的評價是否是真實的、第三方結算機構對交易資金是否安全等等。據有關部門統計顯示,近幾年我國消費者在網上購物不斷地遭遇欺騙,不僅讓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受到打擊,還對個人財產和社會財產造成嚴重威脅,涉及國際對外貿易的,還影響我國國際形象,阻礙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在國際間跨境電子商務中,不僅存在上述弊端,相對于國內電子商務的這種弊端更加突出,因為還會出現由于各國對待知識產權等政策的不同導致跨境電子商務商品出現被海關扣押的情況,除此之外跨境互聯網詐騙的案件也是層出不窮。
(二)物流配送問題
“雖然電子商務減少了中間環節,可以讓商家直接面對消費者和終端市場,但是跨境電商是一個長鏈條,涉及到國外的政策和終端市場的網絡建設,需要各個環節的有機銜接。其中,物流是鏈條中的關鍵環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員李廣乾認為,我國的電商物流大都在國內進行,跨境物流還沒有發展起來,缺少國際性跨境物流大企業。
跨境電商發展速度持續增長,且受到國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勵,但由于地理環境因素的影響,單價商品運費價格高,物流配送慢、包裝破損、丟件等難以人為控制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物流配送時間快慢不一,如跨境電商平臺發貨慢也要1到2個月時間,最快的也要一到兩周。于是伴隨著的一個問題就是食品方面由于時間長而保質期已過。所以目前大多數跨境電商平臺如洋碼頭、考拉海購、蜜芽等大多采用自建保稅倉,自建物流的方式,省掉許多復雜的環節,但由于要自建海外倉,成本也會相應的提高。不過,目前周邊國家日本、韓國跨境直郵平臺的興起更加完善這個物流問題。但依然避免不了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據有消費者表示在洋碼頭買了一雙英倫男鞋,價格為2690元,賣家信誓旦旦說是英國直郵,不可能是國內現貨或者拼郵,然而查詢快遞的時候發現鞋子被發到溫州并且兜了一圈,才到她那里。所以如果消費者不當心,也有可能陷入商家的陷阱里。跨境電商除了上述的問題外,還有就是在跨境電商平臺上購買的國外品牌,售后維權、假貨無法辨別等問題接踵而來,這些問題都是普遍存在且一時間很難去消除的。
(三)跨境電商交易環境亟待改善
據市消保委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元旦至今,消費者針對本市三家較大的海淘網站投訴集中。其中,洋碼頭有60條投訴,豐趣海淘有66條投訴,小紅書有36條投訴。縱觀投訴緣由,退換貨困難、產品真假無法保障、售后維權困難,成為跨境電商成長過程中遭詬病的“原罪”。根據有關報告統計,2016年共接到的網絡欺詐報案約3.4萬例,占全部開啟網購比例接近萬分之一。這意味著,每一萬名網購消費者中,就有一個人實際遭遇網購損失。相關機構的調研也顯示,有能力但不進行網上交易的消費者中,80%是出于信用及安全方面的擔憂。而一旦出現糾紛,跨境電商平臺客服起到的作用也相當有限。不少消費者表示,求助網站客服,得到的有效幫助很少,大多讓買賣雙方自行協商。針對假貨的投訴,客服也要求消費者出具繁瑣而昂貴的鑒定證明,才會向買手追責。“我是在平臺上買東西,和平臺發生合同關系,出了問題平臺卻一推了之,讓我自己聯系買手或物流。而且,平臺的網上客服似乎很忙,隔很久才回復你一句,電話又很難打通,維權相當困難。”消費者許先生表示。國內電子商務交易信用問題突出的同時,跨境電子商務信用問題也難以幸免,對于跨境電子商務服務業,據悉,目前我國針對跨境電商尚無專門的法律法規,而國際物流、通關、商檢、關稅等問題有比較復雜,迫切需要專門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四)跨境電商人才缺乏
據《2015年度中國電子商務人才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該報告歷經數月時間經過305家樣本電商企業調查所得,在所有調查的企業中,75%的電商企業存在人才缺口。75%以上的企業存在招聘壓力,求職人數遠遠少于崗位的需求;47%的企業處于穩步成長中,每個月基本都會進行招聘;31%的企業業務規模擴大,相應崗位人數也會提高,人才數量更加不能滿足企業的需要。報告顯示,調查企業中,處于人才比較穩定,能夠滿足企業運營要求占25%,處于招聘常態化,每個月都有招聘需求的企業占36%,屬于業務規模擴大,人才需求強烈,招聘工作壓力大的企業占32%,處于企業人員流失率高,人員不穩定,招聘難度大的企業占7%。
這些數據表明,我國跨境電商方面的專業人才缺失與人才外流的現象還是相當的突出,跨境電商不同于其他類型的企業,因為特殊的線上貿易、跨國交易,所以更多的需要懂理論、跨文化溝通、詢盤復盤技巧、營銷技巧等復合型人才,還需要會實踐,包括物流與支付、新媒體策略、數據分析等,要求很高,盡管每年高校為跨境電商企業輸送大量專業人士、畢業生,但往往由于操作能力不強、專業知識不扎實、視野不夠寬廣、態度不端正等原因難以滿足企業的需要。
三、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建議
著眼于連通境內境外、促進形成全球統一大市場,要繼續完善支持跨境電商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跨境電子商務各項支持政策落地生根,為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壯大保駕護航。
(一)打造互聯網+新商業模式
倡導平臺文化和倡導的生活理念,大力發展互聯網金融,享受改革開放的宏利,以互聯網+為工具,以大眾創業為形式,塑造嶄新的經濟結構,實現財富的再次分配。創立世界級品牌的國際商城,緊跟國家最新政策,并與海關系統,保稅區聯網,運用尖端的網絡技術優勢,打造中國第一家跨境電商供應鏈。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應聯合完善網絡支付安全,運用網絡后臺技術加強對交易資金的監控;加強電子商務品牌建設,為交易雙方和客戶提供更高水平的品牌服務與安全環境,對社會、消費者承擔起負責任的態度。
(二)優化物流供應鏈
今天的跨境電商為制造企業提供產品直銷全球的機會的同時,也對其物流和供應鏈管理帶來難以想象的挑戰。企業只有更好地規劃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做到“三流合一”才能搭建好高效完整的供應鏈系統。UPS中國區市場部總監林偉江(ArthurLam)說:“當前國際市場的競爭愈加激烈,要持續保持市場競爭力以爭得領先,出口制造企業更需要優化運作效率,節約運營成本,實現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網絡與專業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優化供應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收益,搶占全球市場先機。”外貿企業不僅要加強內部采購供應鏈和銷售供應鏈的協同性,提高庫存、資金、人力的利用率,及時應對客戶需求;而且通過高效的供應鏈管理連通采購、生產、銷售、退換貨等環節,避免不必要的人力和時間成本花費,以提升整個企業的運作效率。
(三)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專業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要求也越來越高,在國際貿易跨境電子商務應用過程中,要想提高貿易效率,保證貿易質量,就必須重視專業的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注重跨境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的教育,同時還要注重國際法律、管理、經濟等多方面知識的教育。
[責任編輯:方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