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振婥 劉倩倩
摘要:我國風險投資的興起與發展具有自身的特點,其資金來源結構與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有很大的不同。筆者搜集了大量關于中美兩國風險資金來源的現實資料,從風險投資資金來源的現狀、風險資金總量、風險投資機構基金規模三個方面對中關兩國的風險投資機構管理的資金問題進行了對比分析,并給出了促進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風險投資;資金來源;中關;比較
中圖分類號:F830.5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1-0120-02
一、中美兩國風險投資市場中資金來源比較
我國風險投資的興起是一種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是政府基于推動技術創新、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目的提出來的,具有濃厚的政府色彩。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里,我國的風險投資機構多為各級政府主導設立,風險投資資金主要由政府部門提供,具體的資金來源渠道包括政府財政撥款、銀行貸款及國有企業的投入等。
我國風險投資的主要資本來源可以劃分為以下五類:一是政府風險資金,包括政府和國有獨資企業投資機構的資金;二是企業風險資金;三是外資機構風險資金;四是金融機構風險資金,包括銀行、證券機構、保險公司和信托投資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除上述資本來源以外的風險資金歸于其他類型。2010年我國風險資金的具體來源為:政府出資占17.3%、國有獨資投資機構資金占20.3%,未上市公司的資金為33.3%,個人出資14.9%,外資投資3.9%,上市公司資金比例2.4%,事業單位資金為1.2%,銀行出資1.2%,非銀行金融機構出資2.9%,其他資金來源占2.5%,政府和國有獨資投資機構的資金是我國風險投資主要的資金來源。
而依據美國風險投資的成功經驗來看,風險投資應該以追逐高額風險投資利潤的個人資金、企業資金為主體。以風險投資發展迅速的1980年和2002年為例,美國1980年風險投資資本來源構成為:公司18.%,個人家庭17%,養老基金29%,國外資金8%,贈予和基金15%,銀行和保險公司13%;2002年的數據則為:公司4%,個人家庭11%,養老基金40%,國外資金1%,贈予和基金21%,銀行和保險公司23%。從中可以看出,來自養老基金、個人和公司的資金是美國風險投資主要的資金來源。
二、中美兩國風險投資資金總量的比較分析
政府資金主導模式在我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初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國風險投資資金來源渠道的這種特殊性限制了風險投資資金總量的增加。因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面臨著資金和政策上的各種壓力與限制,政府風險資金相對有限,由政府出資的風險投資機構不能滿足市場上高新技術產業和其他具有發展潛力的傳統產業發展對風險資金的需要。
在政府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政策推動之下,20世紀九十年代一批具有政府背景的風險投資機構先后在我國建立起來,比較有影響力的有:1992年沈陽市科委領導的沈陽市科技風險開發中心;1993年由浙江省科委和財政廳領導的浙江省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上海市科委領導的上海創新科技集團公司;1995年深圳市科委領導的深圳高新技術產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天津市科委領導的天津科技發展投資總公司;1998年北京市政府領導的北京高新技術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1999年至2010年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管理的資本總額分別為306.2億元、5 12億元、619.3億元、688.5億元、616.5億元、617.5億元、631.6億元、663.8億元、1112.9億元、1455.7億元、1605.1億元、2406.6億元。
而美國1999年至2010年風險投資機構管理的資本總額則分別為1409億美元、2203億美元、2553億美元、2567億美元、2575億美元、2649億美元、2711億美元、2828億美元、2596億美元、2067億美元、1787億美元、1767億美元。
可見,自1999年以來,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管理的資本總額一直在增加,其增長率呈現出階段性的波動態勢;由于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美國風險投資機構管理的資本總額自2008年開始有所下降,但在風險資金的絕對數量方面還是遠遠超過中國,中美兩國風險投資機構在所管理的風險資金總額上還有很大差距。
三、中美兩國風險投資機構的基金規模比較
我國的風險投資資金來源大多有政府背景,這一方面限制了我國風險投資的資金總量,另一方面也使得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的規模偏小,表1給出了2010年我國部分地區風險投資機構的基金規模。從中可以看到,我國不同地區風險投資機構的規模分布不盡相同,整體上以規模在1~2億元之間的居多,江蘇、浙江、湖北、遼寧、陜西各省均在此列。而美國自2003年以來,風險投資機構的規模主要分布在2.5~4.99億美元區間,遠遠超過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的基金規模,并且隨著美國風險投資的發展。風險投資機構的規模還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如表2所示。
四、總結
本文搜集了大量關于中美兩國風險資金來源的現實資料,從風險投資資金來源的現狀、風險資金總量、風險投資機構基金規模三個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經驗表明,風險投資若想取得良好的發展,必須具備一定的基金規模,而我國當前風險資金的主要來源依然是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資金,而不是追求高額風險投資收益的個人資金和企業資金,這種不合理的風險資金供給結構影響了我國風險資金總量的增加,也使得我國風險投資機構的基金規模偏小,不利于我國風險投資發展和對新興企業科技創新活動的支持。
為促進我國風險投資業健康發展,真正為高新科技的新興企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首先必須改變我國風險投資資金的來源結構,不能單純的依靠政府投資,而是應該不斷加大個人資金和企業資金的數量;其次,由于風險投資的投資對象主要是高新科技產業,與傳統產業相比具有較大的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其建立與發展的條件更為苛刻,所需的資金水平也更高,應該保證風險投資機構的資金總額;最后,由于風險投資一般是一個多階段的投資過程,必須保證一定的資金規模才能有效的進行后續融資,應該加大風險投資機構的基金規模。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