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頻頻 雷靈斌 陳祖英
摘要:2016年5月1日,中國全面貫徹營業稅改增值稅的稅收政策,征收了66年的營業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基于SWOT戰略方法對建筑業營改增中企業存在的優勢、劣勢,以及存在的威脅和機會進行分析,提出建筑企業由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應采取優勢一機會戰略(SO);劣勢一機會戰略(WO);優勢一威脅戰略(ST)等應對策略。
關鍵詞:營改增;SWOT;建筑業
中圖分類號:F812.42;F42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1-0081-02
2016年3月18日,李克強總理宣布全面營改增試點方案審議通過,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等四個行業終于步入營改增時代。營改增從初步尋找試點,到率先在上海實施,直至今日推廣到全國范圍,從最初只在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實施,到現在在全行業全面開展,已經歷時四年多。作為一項涉及面廣、影響重大而又復雜的系統工程,營改增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包括企業稅負,國家財政收入以及關乎地方政府的利益。而建筑業作為吸納了大量就業,創造了產值逐年遞增的一個產業,營改增對建筑業的供、產、銷環節都產生巨大影響,其中上游產業中向建筑業提供服務的設備租賃、砂石料供貨商和工程勞務提供方、科研院所、工程勘察、交通運輸以及下游房產業等都是營改增的對象。因此,營改增涉及面廣、牽扯利益眾多,如何積極應對,確保營改增工作的順利進行,最大限度降低其負影響,成為一個備受關注的問題。
一、基于SWOT的建筑業營改增影響分析
SWOT是企業為了實現其目標,將自身的優勢和劣勢,與企業外部環境中存在的威脅和機會進行綜合考慮,進而制定相關的應對戰略的一種分析方法。其中的S、W、O、T分別對應的是四個單詞的首字母,即代表內部優勢的Strengths,代表企業劣勢的Weaknesses,代表外部環境中存在的機會Opportunities,以及外部威脅Threats。
(一)優勢分析(s)
1.營改增消除重復征稅
全面營改增前,對建筑是征收營業稅。營業稅作為一種價內稅,其計稅依據中不扣除成本稅,直接按收入進行納稅,人工、材料、設備皆不能抵扣,而材料、設備屬于貨物是增值稅納稅范疇,即材料、設備在購進過程繳納一次營業稅,形成建筑工程后再繳納一次增值稅,這就構成了重復征稅。而增值稅作為價外稅,它是對流轉過程中的增值額進行征稅,有效地解決了重復征稅的問題。
2.進項抵扣可降低稅負
稅制改革中,建筑業實行按17%的稅率對流轉過程中的增值額計算繳納增值稅,相比原來實行的3%稅率,現行稅率比原來提高了8%。但是,在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下,建筑業的購進材料或服務則可以進行抵扣,從而減小應納稅額。例如;假設A建筑的項目價值為1000萬元,A企業購進材料花費500萬元,在購進材料都可以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情況下,按照17%做進項抵扣,則可抵扣進項稅額為85萬元,按照11%計算銷項稅額為110萬元,根據公式應交增值稅額=銷項稅額一進項稅額,A企業應納增值稅應為25萬元。同樣條件下,若是征收營業稅,按收入額的3%征收營業稅,則該例中應交營業稅為30萬元。通過對這個例子中應交營業稅額與增值稅額的對比可知,實行增值稅,企業的稅負減少30-25=5萬元,實行增值稅有效地降低了稅負。
(二)劣勢分析(W)
1.財務人員不熟悉營改增業務
營改增后,稅收政策的變化、新舊稅收制度的銜接、具體業務的處理、以及稅收核算的轉化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向財務人員提出了挑戰。營業稅業務比較簡單,涉及的核算比較簡單,會計科目也相對單一。增值稅采用的是抵扣核算,會計科目增多,核算難度大大增加。財務人員長期進行營業稅的處理,對稅制變化的敏感度降低,適應性也較弱。因此,在新舊稅制的更替上較難以切換角色。并且,建筑行業特點決定了其建筑項目跨省市的現象比較普遍,并且從成本和效率角度出發,一般每個項目處都會設立采購部門,涉及的人員比較多,歸集各個項目處的發票比較困難。根據現行增值稅法規定,建筑業實行在機構所在地繳納增值稅,且增值稅專用發票應該在開具之日起180日內到稅務機關辦理認證。因此,要在這個時間限制內歸集完全各個建筑項目的發票認證,對于財務人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資金被占用加大企業資金壓力
在實務工作中,大多數情況下建筑工程完工后,甲方往往不會如期支付工程款給建筑企業,出現拖延支付的情況,而稅務機關通常是按建筑合同的約定或結算收入來認定納稅義務發生時間,這種情況下,建筑企業不僅需要墊付工程款,而且需要繳納未收回的工程款部分相對應的稅款,導致資金占用,造成建筑企業資金緊張。資金壓力造成企業根本無法及時對上游供應商及企業的分包商的合同款進行支付,也就沒法取得增值稅發票進行及時抵扣,這又使資金壓力雪上加霜,企業為緩解壓力維持資金鏈運轉,只能通過銀行借款來緩解,使財務困境加劇。
(三)機會分析(O)
1.營改增改善上游供貨質量
在未實行全面營改增之前,建筑業是屬于營業稅的納稅范疇,它所購進的材料是用于建設工程是屬于將購進物資于非應稅項目,于是抵扣鏈條就此中斷,購進材料的增值稅也只能計入成本,這種情況下,為了降低成本,建筑企業在采購材料時通常選擇低價者,這就容易造成“劣材驅逐良材”的現象。全面營改增后,建筑工程列入增值稅范圍,上下游的抵扣鏈條又重鑄起來,建筑商在選擇供應商時選擇大型材料供應商就可以取得相應的增值稅發票從而可以獲得進項抵扣,大型材料供應商就不再處于價格劣勢,建筑商就此購買的材料質量也有了可靠的保證。增值稅發票鑄就了一個完整的信用鏈條和抵扣鏈條,加強了上下游企業的合作與發展。
2.營改增促進產業優化
國內的建筑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在建筑業實行營業稅征稅的很長時間未能對生產的機器設備進行更新改造,生產效率得不到提高。營改增之后,企業購人的設備可以進行進項稅額抵扣,這就提高了建筑企業引進先進設備、優化生產線的積極性,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也將進一步提升。
(四)威脅分析(T)
第一,建筑材料供應商納稅人身份資質良莠不齊,進項抵扣額難以最大化。建筑工程承包方式和承包范圍的不同直接影響增值稅的抵扣額度,例如,有的工程項目由施工企業自行采購工程用料和設備等物資,這樣的方式下可取得進項稅額發票較多。但也存在由建設單位購買建筑所需主材及大宗材料,再調撥給建筑施工企業使用,這樣的方式就很難取得進項抵扣。施工企業自行購買的沙、石等地材,往往就近購買,所以供應商往往是一些零散商戶,甚至有些是當地的農民,無法開具增值稅發票,不能取得進項稅。
第二,建筑工程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其人工成本占比高達20%-30%,而勞務用工主要由建制的建筑勞務公司以及零散的農民工提供。建筑勞務公司作為建筑業的一部分,其產生的銷項稅額按11%稅率核算,但勞務公司的特性決定了其很少發生進項業務,沒有抵扣項目,稅負較重。勞務公司作為微利企業只能將稅負轉嫁下游企業以求得生存。農民工作為個人,從其購入的材料無法開具發票。
第三,設備抵扣存在不利因素。建筑業生產經營需要用到許多的大型機器設備、設施,這些設施主要是向租賃業進行租借。動產租賃業也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范圍,增值稅率為17%,其存量設備價值高,可使用年限較長,不可能像易耗品一樣經常更新,所以,取得可抵扣進項業務的機會很小,也沒有可抵扣稅款,將背負17%的高額增值稅稅負。因此,為了避免承受如此高的稅負,租賃業可能會考慮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或個體戶,按3%的征收率計算繳納增值稅。而租賃業選擇小規模納稅人,對建筑業的直接影響就是可取得的進項稅額減少了。
二、促進建筑業營改增的SWOT戰略
(一)優勢一機會戰略(SO)
1.擇優選擇以實現稅負優化
在營改增后,建筑業實行進項抵扣制度,這樣一來,應納稅額的多少很大程度取決于其可以取得的進項稅額。因此,企業應建立供應商檔案,完善供應商的信息,在采購過程中選擇具備一般納稅人身份的供應商,以期得到最大額度的進項抵扣。在企業招標采購時,可以在相關招標文件中設定對供應商納稅身份進行限定,確保其為一般納稅人,從而降低稅負。另外,現行建筑業勞務用工主要來自零散民工,既不便于管理,也無法取得進項抵扣,企業應改變用工方式,通過外包來實現勞務用工的進項抵扣。
2.實現產業優化
建筑也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但其人工成本又難以取得進項抵扣,加之近年來人工價格不斷上漲,在此背景下企業急需進行轉型優化。建筑業可以借此機會對企業的施工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一方面可以取得17%進項稅,提高成本結構的可抵扣比例。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的比例,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幫助產業轉型成高產出、高技術的企業。
(二)劣勢一機會戰略(WO)
1.加強財會人員營改增意識和操作水平
財會人員在營改增的銜接問題上面臨很大考驗。因此,企業應積極展開對財務人員的營改增業務知識培訓,讓員工加深對增值稅稅率、納稅環節、納稅時間的認識,提高稅改后的適應能力。同時,建筑業項目分布在全國各地,企業應發揮“互聯網+”精神,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系統,借助信息化系統,對各項票據在傳遞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跟蹤控制,針對異地建設項目,可以通過異地采集、多點同時管理、遠距離傳遞信息,為增值稅發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捷,以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
2.積極進行稅收籌劃
建筑也實行營改增也給企業帶來納稅籌劃的機會,納稅人可以從幾個方面綜合分析進而進行納稅籌劃,例如,如何使企業可以抵扣的進項稅額最大化、對納稅人身份(一般納稅人或小規模納稅人)進行選擇、保持對優惠政策的敏感度等。例如,企業對于護坡、綠化等類似缺乏可抵扣的項目,若符合小規模納稅人身份界定,則可成立專項分支機構,以小規模納稅人身份進行納稅申報,從而有效降低稅收負擔。根據我國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頒布的《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的規定,工程項目在境外的建筑服務、工程監理服務,工程礦產資源在境外的工程勘探服務可以是可以免征增值稅的,企業可以借此機會,積極開展海外業務。
(三)優勢一威脅戰略(ST)
轉變觀念,主動適應稅制。面對新稅制的調整帶來的挑戰,建筑企業上下各級應該主動調整現在的經營模式,形成符合新的稅收制度規定和要求的經營模式;企業決策層也應認識到營改增不僅是稅制的轉換,對企業來說還是一次契機,應主動適應稅制改革,對原有的運作模式、核算以及內控管理等方面都做出相應的調整,切實落實好營改增工作。
(四)劣勢-威脅戰略(WT)
1.完善企業現金管理制度
對于建筑企業來說,現金在其運營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現資金斷裂,企業將陷入困境甚至是破產的局面。因此,建議建筑企業在計算繳稅之前,要先取得工程價款或者是取得經過業主確認并簽證的憑據,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建筑業資金壓力。企業應該對資金進行嚴格管理,及時回籠資金,嚴格控制采購物資等方面的資金支出,防止資金鏈斷裂。建筑合同應該規范,明確收款時間并嚴格執行,對企業拖延支付的情況,應該及時催收,加大其延期支付成本。
2.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加強稅企互動
建筑業涉及的增值稅鏈條比較長,其在增值稅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也可能波及到上下游企業。因此,在實行營改增過程中應該爭取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以得到重視與解決。政府部門也應該多深入企業展開相應的調研工作,并保持問題反饋渠道的暢通,及時發現、研究、解決營改增過程中企業遇到的問題,進一步完善稅制,以使企業的稅收達到真正的減負。
[責任編輯:王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