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然紅
摘要: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發展進步,民生問題在當今形勢下逐漸呈現出復雜化多元化局面。對此,提高政府公務員服務水平與工作效能已成為當前政府著重思考的問題。筆者以吉林省公務人員為例,分為三大部分,闡述人員配備與組織戰略的內容與研究對象的現況,分析指出當前公務人員隊伍在人員配備與組織戰略研究中所出現的問題,結合人力資源管理相關理論與實際情況,提出解決公務人員配備規劃與組織戰略研究中解決主要問題的方法。
關鍵詞:吉林省公務員;人員配備規劃;組織戰略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7)01-0139-02
一、吉林省公務人員配備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吉林省部分城市經濟模式已從資源型逐漸轉化為新型工業化與第三產業相結合,在轉型工作中政府人力資源部門一直在進行科學人員配備工作,進而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機構改革方案要求,很多機構開始重組合并。機構重組后,實現了人員、職能的平穩過渡和有效整合,增強了工作創新力,提高了政策執行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在當前形勢下,仍然有許多源自于體制不完善所造成的諸般困難,公務部門在解決問題方面有“踢皮球”現象。部分權力過度集中在上一級行政部門,而將具體問題分派到地區級別行政部門,上一級行政部門不具備解決問題的公務人員,下一級行政部門雖設置解決問題公務人員但不具備對問題控制解決的權利,加上政府部門上下級分明以及現存的官場規則,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和解決程度可想而知。
吉林省內人力資源工作模式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第三產業(如服務業、旅游業等)為用工單位,務工人員大多數屬于高校畢業生或城市年輕人,當前急需解決住房與福利待遇問題;第二類是以重工業(如鞍鋼)作為用工單位,務工人員一半來自于農村一半來自于城市,因工作具有一定體力消耗和危險程度,并且因吉林省工業資源日益枯竭以及工業加工流程技術改進,重工企業受資源損耗與政策調控牽制而呈現出日益裁員局面,這些務工者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大多是人身安全與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等問題;第三類則是因城鎮公民需求多元化情以及服務型政府建設要求,部分城鎮加設事業單位與機關編制后衍生出的公務工作者。因職位新設與其他原因,這些人員與原有機關、事業單位等福利待遇略有差異,所以這些人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調整待遇與原有公務人員水平相等。
二、吉林省實行人員配備規劃與組織戰略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一)理論與實際結合困難
我國政府人事部門在招聘外部人才時,因為存在著規章制度嚴格規范人員考評環節,所以在短時間內出現失敗幾率極小。加之長時間的工作模式并無太大弊端,舊的管理理念很難短時間內改變,部分政府不免出現些許陋習。排除舊有的人事制度,部分地方政府暫時不能認清科學人事管理的重要性。例如省內某市,自黨十七大召開以來每一次例會都宣講十七大精神,然而會議結束后各級公務員并無具體行動證實如何貫徹新時期黨的要求,一如既往的做著原來的工作。貫徹落實了幾年,當地群眾并沒有感覺到生活有何種變化。也許對這樣的政府,“無事就是好事”才是其工作的工作重心,“有事再說”就是其應對突發性事件的工作態度。
(二)完全依照管理科學導致的困境
存在守舊觀念的政府領導畢竟只是個別現象,自政府部門人員招聘實行崗位聘用制與國家考核方式并行后,更多的年輕人走上領導的位置,準備在任職期間有所建樹。相較之下,這些領導更具有改革的抱負和毅力,是推行人事制度科學改革的主要力量。人事改革在企業間可以由股東民主決策,而政府部門的人事改革難免取決于上級領導的決心。困擾其改革用心的情況無非是決心失衡,即過強或過弱兩種情況。兩種情況最后導致的結果都是工作的效率低下,甚至會影響政府在民眾中的滿意程度。
部分城鎮政府具有其獨到的工作方式,根據以往的工作政績來看,這種獨到的方式十分有利于本城鎮的未來發展,于是在對未來預期工作方式上將不會有太多改動。這種情況優點在于能穩定工作現狀沒有改良出錯的危險,但其弊端則是會造成經驗主義。秉承經驗主義的舊制度與新制度的矛盾,最根本的就是人事部門及相關領導是否具有危機意識。
(三)體制問題是阻礙人事配備與組織戰略的主要原因
公務員隊伍中存在混崗問題,部分部門很多不具備公務員身份人員在公務員崗位工作,處于混崗狀態,給管理工作帶來不便,混崗人員對科學的人員配備起到一定阻礙作用,對不同時間段范圍應制定的組織戰略規劃也有一定程度的阻礙。
體制影響下的公務實行力度和效度也存在一定問題。涉及職工權益的上訪問題構成不穩定因素,問題主要集中在勞動關系、社會保險、拖欠工資等方面,但是由于政策缺失、體制不健全等因素,導致某些上訪問題一時難以解決,疊加形成隱患。
公務工作的各環節銜接性大,某一環節上的拖延,不僅會影響到下一階段的工作,還會影響到該年度工作總結和對來年的工作規劃,造成了工作推進不順暢。過分強調行政權力分割而不強調工作順暢的公務員組織自己削弱了工作效率,在相關本單位的年度總結中只存在對問題產生原因的闡述而并未提出解決方法嚴重阻礙著服務型政府的構建,同時也是制訂本單位組織戰略研究方案的另一大阻礙。
三、公務人員配備和組織戰略問題的對策
(一)理論聯系實際,樹立本位意識
無論是外部考核招聘,還是從內部提拔人才,在作為公務員走入職場之時,應反對利己主義,反對在職場中的結黨營私現象,樹立本位意識,強化其服務人民理念,不斷培育公務員的“公共精神”,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發揮領導干部表率作用,實現其由管理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切實做到權為民所用,高度重視和解決社會公眾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和困難,依法行使公共權力;在面對復雜的社會工作時,一切從社會公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為其解決實際困難,提供良好服務。
完善公務員的社會福利和激勵機制。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證公務員在行政活動中保持公共性,完善公務員社會福利保障機制是主要途徑。適度滿足公務員自身的正當利益需求,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價值,建立長久有效的公務員激勵機制,進一步提高公務員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政府進行公共管理和服務提供保證。
(二)改變看待方式,科學不是圣旨
1.如何改變對科學管理的誤解
在某種情況下,政府與企業出現明顯差異。政府沒有較充裕的時間對新舊人事管理方法作出比較,也沒有以實際工作效率可以比照新舊人事待任人員的工作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應考慮到涉及人事變動的各方面因素。例如群眾意見、同事間評價,或者可以進行適應特定情況的考核,例如人力資源管理中各種科學的人才測評表格、行為錨定法等等。這些看上去與實際相悖的科學方法的實行,是為了為人民選擇出滿意的并且能為人民更好做出貢獻的公務人員。所以在實行科學人事方法之前,應著重強調服務觀念,并且調整將實行的人事任命,使其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本單位及當事人所接受。
2.取精去蕪,融合貫通
新舊事物的交替過程中產生摩擦不可避免,公務人員隊伍中的人事管理方法變動難免也會產生不良效果。所以,為解決這種摩擦,可以考慮從公務員服務對象特殊性人手。如果群眾接受舊有政務處理方法,也就是說舊方法的力量源泉來自于群眾,可以在舊有方法中找出重點加以歸納。待重新制定工作方法和人事管理時,要辯證的接納或取締這些工作要點。工作過程中要樹立危機意識,既不過分拘泥過去的方法,也不完全采取未加實踐的所謂科學方法。
(三)針對體制對政府人事部門提出的建議
體制問題始終是困擾改革與創新的難點,在當前形勢下政府工作的重心應轉移到應對社會新形勢與新民生問題。面對現存的體制與其他不可改變因素,政府人事部門與公務員人事規劃制訂者應主動向上級單位反映實際情況,提出這些阻礙人事改革和組織戰略的體制內容,并提出相關意見與建議,以簡明的書面報告形式等論述出當年人事部門工作的重心,結合上級領導意見在工作中避免與體制相摩擦。
人事部門應考慮循序漸進的引進科學方法,選擇適當時間和合適的工作地點以補充的形式引入人員配備規劃概念,做到恰當與不可改變因素的互補,在較小范圍內形成小型的“西學東漸”氛圍,非攻非守,保持新理念與原有工作理念合作狀態。這樣,在政府公務員隊伍中才能有效地實行科學人事規劃,從而帶動政府組織性戰略的研究與制訂。
政府部門應該從經驗中抓住重心,明悟先輩工作經驗中的精華,同時結合先進的科學管理理念,在未來人事配備中有效地將兩者優勢互補從而取得更好成績。重視新引進公務員的工作方法和思維方式,從新一代公務員身上學習并展望未來趨勢,從而將經驗與實際情況相比照制訂出更好的未來組織戰略。這樣既可以不完全改動體制等相關因素,又可以促進新進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改變日常些微積累至方面性變動,以外部改革帶動內在改革,以時間積累改變體制,從而有效地開展科學人事配備工作和組織戰略研究。
吉林省在現階段科學人事配備方案與政府部門研究組織戰略尚處于初步階段時,探究出改革現有及未來所遇到阻力,以改變本位思考、經驗與實際結合和改變人為主觀因素等方法正確對待人事配備改革,從而帶動組織性未來展望與未來工作核心已成為當前政府向“服務型”轉變的重要任務。在面臨未來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情況下,著重考慮人事工作與戰略研究已成為必不可少的工作目標。人政府部門可以借助企業先進人事管理與戰略研究模式,結合以往工作方式和人事體制,制定出公務人員為適應新形勢的配備方案與組織戰略,解決現有的“官本位”錯誤思想、消極怠工和完全照搬體制應付日常工作等問題。
[責任編輯:馬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