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華++王凱


【摘要】隔震技術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的發展。是一種通過設置隔震層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的技術。在我國,隔震減震技術的應用,不僅打破了常規的“三水準”抗震設防的被動理念,而且極大提高了建筑物結構的抗震能力,通過大量實例表明,隔震技術在建筑物中的應用,在震害過后很大程度避免了地震所帶來的災害。
【關鍵詞】 隔震技術;疊層橡膠隔震支座;摩擦滑移隔震支座;阻尼器
一、地震災害
地震災害作為全球最主要的災害之一,一直以來對人類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損失。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于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所以地震一直威脅著人類的生活或者生命。地震災害給人類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在國外,發生在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震中在康塞普西翁。從5月21日至6月22日,共發生過10次7級以上的地震,其中3次超過8級。5月22日的地震,震級達8.9級。這次地震破壞最重的地區是從圣地亞哥到蒙特港等地。地震時產生的海嘯越過太平洋,日本海岸遭到的海嘯浪高達4米,造成巨大災害。由于此震甚強,它激起了明顯的地球自由振蕩。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發生了海嘯,海洋中心震級達里氏9.2級,釋放的能量相當于2.3萬顆原子彈集中爆炸的能量,地震引發的海嘯襲擊了印度洋沿岸的11個國家,遇難人數近23萬人。在中國,1976年,中國唐山發生里氏7.8級大地震,共造成24.2萬多人死亡。唐山大地震無明顯前震,余震持續時間長達16小時。唐山大地震是20世紀十大自然災害之一。2008年5月12日,中國西南部四川省遭受里氏7.9級大地震襲擊,近7萬人遇難,1000多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超過860億美元。
二、建筑結構抗震策略思想的發展
工程結構抗震設防策略思想的發展,主要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歷史上的“剛柔之爭”,即一些觀點認為建筑結構修建的越結實抗震性能越好,例如蘇聯克林姆林宮等建筑。但是其缺點是結構過于笨重,浪費材料。第二階段“消耗戰”——主體結構損傷。目的是為了消耗地震的能量,從而剩下的部分能量不足以將建筑物破壞。第三是“防御戰”,即用隔震耗能部件保護主體結構免受損傷。例如通過加隔震支座或阻尼構件隔離或消耗部分地震所產生的能量。第四個階段是“招安”——地震能量儲存和實際應用。目的是將地震所產生的能量加以利用,但目前還在研究階段。
三、隔震系統的簡介
隨著工程的發展,隔震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隔震系統可分為層間隔震體系,基礎隔震體系,懸掛隔震體系以及調協質量阻尼體系[1]。層間隔震就是在建筑上部結構層與層之間設置隔震層,而基礎隔震就是在基礎與上部結構之間設置隔震層。隔震系統一般主要由隔震支座和阻尼器構成。隔震支座一般分為三類,疊層橡膠隔震支座,摩擦滑移隔震支座與滾動摩擦隔震支座,具體分類見下圖。
四、隔震系統的優點及不足
(一)隔震技術的優點
隔震技術相比普通的抗震技術有很大的優勢,研究表明,應用隔震裝置能很大程度的減小建筑物的地震動反應。隔震結構的層間位移,加速度響應,層間剪力都比一般結構的數值小很多。應用隔震技術能有效的“隔離”地震,不僅使結構不受到破壞,而且并保護了結構內部的設備,裝置等免遭破壞。在地震過程中,能保護通訊設備,重要軍事儀器免遭破壞,是極有意義的。
(二)隔震系統的不足
現階段工程中發展比較成熟的是橡膠隔震支座,但橡膠隔震支座造價較高,橡膠容易老化使其縮短了結構本身的使用年限。滑移摩擦隔震支座在建筑與橋梁上也有應用,目前,摩擦滑移隔震在我國工程上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主要原因是各種摩擦滑移類支座有不少是以滾珠、滾軸、涂層鋼板等作為滑移材料的隔震裝置,雖具有承載力高、造價低、耐久性好、制作簡單的特點,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般摩擦滑移隔震支座都以聚四氟乙烯作為摩擦耗能材料。但是在實際應用中聚四氟乙烯卻存在著冷流性、熔體粘度高、附著性差、高軸壓下易變形和在 400℃高溫下會分解出有毒氣體等問題。其次,摩擦滑移隔震支座復位能力差,所以經常和橡膠隔震支座進行組合,并通過增加阻尼裝置進行耗能。來提高隔震系統整體的效果。
五、結束語
我國41%的國土、50%以上的城市位于地震強度7度以上的地帶,面臨的地震災害形勢非常嚴峻。現在我國已經頒布了《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和《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規范了產品的設計要求和性能指標,隔震技術已被列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重點科技成果推廣項目。隨著我國建筑隔震橡膠支座工程應用實踐的成功、國家抗震減災措施的落實、建筑隔震橡膠支座應用技術的進步以及人們抗震意識的提高,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的應用將日益廣泛,發展前景廣闊。
參考文獻:
[1]蔡蔭. 碟簧豎向隔震支座的試驗研究[D].廣州大學,2012.
[2]蘇經宇,曾德民. 我國建筑結構隔震技術的研究和應用[J]. 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4),94-101.
[3]丁攀攀. 國內建筑隔震橡膠支座的研究現狀與進展[J]. 橡膠工業,2009,08:506-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