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騰飛++于留瑞
【摘 要】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的目的是為工程建設的規劃、設計、施工提供必要的依據及參數,是建設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本文主要是對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的涵義、內容、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如何做好地質勘察工作進行分析論述。
【關鍵詞】建筑工程;地質勘察;措施
在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環境下,建筑工程涉及的范圍日漸擴大,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面對著不同的地質條件,因此,為了保證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與穩定性,對地質勘察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先進技術、方法的支持下,地質勘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在實際工作中,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導致地質勘察工作仍存在不足,不僅制約著建筑工程的有序實施,還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本文探討了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的相關問題,旨在進一步提高我國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的水平。
一、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的概述
(一)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的涵義
建筑工程地質勘察主要是對建筑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研究與評價,具體的工作包括地質測繪、勘探、實驗與測試等。通常情況下,工程地質條件主要是指建設場地的地形、地貌、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及水文地質條件等,在全面掌握各項條件的基礎上,結合設計建筑物的實際情況,預測二者的作用方式、特點及規模,通過準確的、科學的評價,以此提高建筑物的穩定性、安全性與可靠性。
建筑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為建筑工程設計提供了可靠的數據、分析評價和提出處理建議。此項工作對于建筑工程而言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保證了工程安全,提高投資效益,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確定勘察工作的因素
在確定了勘察階段的前提下,勘察工作的內容,方法及工作量應綜合考慮下列因素:
第一,場地地質條件復雜程度自然界的地質情況是很復雜,多變的,因區域,地區,場地而各異。為了便于勘察工作的進行,將場地按復雜程度分為幾類,作為工程地質勘察的指導原則,是必要的。場地按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分為簡單,中等復雜與復雜場地三類。分類中所包括的主要工程地質條件有地形,地貌,地質構造,地層種類和結構,巖石和土的種類和性質,基巖分布和基巖面的起伏,不良地質現象和水文地質條件等。這些主要工程地質條件又分屬場地地質和地基兩個方面。在不同勘察階段,對這兩個方面的側重應有所不同,但不能偏廢。
第二,場地地質條件研究程度及當地建筑經驗。
第三,建設規模及建筑物類別《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簡稱《勘察規范》)和《工業與民用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簡稱《地基規范》)對建筑物的類別都有所劃分。《地基規范》中的分類實質上是按地基計算的分類,其目的是區別情況,節省不必要的工作量,而又同時保證對某些建筑物有必要的變形驗算。為此,它把建筑物分為甲,乙兩類。甲類-按容許承載力計算;乙類-除按容許承載力計算外,還應進行變形驗算。《勘察規范》則主要考慮勘察工作的大小,需要采用的方法和對工作的精度要求等,因此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基底荷載的大小和對地基變形的要求及容許限度,將建筑物劃分為Ⅰ、Ⅱ兩類。
二、建筑工程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我國開始實施工程勘察體制以來,勘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當前在建筑工程地質勘察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資料搜集不全
工程勘察主要是為建(構)筑物基礎設計、地基處理和施工提供詳細的工程地質資料和技術參數。但是一些勘察單位在進場施工前,不認真收集擬建工程的基本資料,如擬建物規模、結構特征、結構類型、荷載分布、地面整平標高以及擬建物對變形有無特殊要求,從而無法保證勘察工作的質量和工程的針對性。
(二)技術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勘察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不少勘察單位由于種種原因不愿意購置先進設備;低價承接勘察業務。使許多勘察單位不愿意采用先進手段和先進設備。近年來,勘察質量和技術進步有停滯不前的趨勢。要提供準確、合理、經濟的巖土工程勘察報告,可能還缺乏科學、客觀態度及先進工作手段。經濟和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勘察方法和傳統的勘察手段已經難于滿足設計的需要,存在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工程勘察技術問題。主要原因是工程勘查人員沒有掌握先進的勘察技術,缺乏建筑、結構設計方面的知識,缺乏如何辨別去偽存真、補充印證、歸納總結的能力,無法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
(三)施工問題
在粉土、砂層和卯石層中鉆進時,沒有采用優質泥漿護壁,泥漿濃度也控制不好,出現塌孔甚至埋鉆,從而造成地層的漏記和一些原位測試無法進行;所取試樣也沒有及時貼標簽、封臘,不及時送試驗室進行試驗,導致土樣嚴重失水,致使土工試驗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數、壓縮系數和抗剪強度指標嚴重失真。在標貫和動探試驗時沒有清除孔底殘土就進行試驗,在靜探試驗中不控制貫入速率,造成試驗數據失準;當勘察場地地層中同時有潛水含水層和承壓含水層時,沒有進行分層量測水位,對承壓水頭不測,致使報告中無法明確地下水性質,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和水頭等施工問題嚴重影響了地質勘察的質量。正是由于大多數勘察單位的施工人員不是專業人員,而且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技術培訓,其技術水平遠不能勝任所從事的工程勘察工作,從而導致現場作業出現大量的不規范行為。還有少數技術人員不能自覺加強對規范、標準及強制性條文的學習,使勘察質量有所下降。
三、強化建筑工程地質勘察工作的措施
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地質勘察工作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不利于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需要針對問題,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從而做好建筑工程的地質勘察工作。具體措施如下所述: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地質勘察規章制度
建筑工程地質勘察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對現場勘察、野外勘察等展開全面的監督,避免勘察的隨意性; 對勘察報告實行嚴格的監管,提高報告的具體性、清晰性與規范性; 同時,在監督與管理過程中,要積極發揮監督機構的作用,以此保證勘察的質量與效率。
(二)加強工程技術人員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術能力
要想全面推行工程體制,就得加強工程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培訓,特別是工程設計及施工技術人員的培訓,以適應工程市場發展的急需,加強勘察技術人員的再教育和技術培訓并形成定期制度,促進其知識的更新換代。加強實施注冊工程師制度通過采用企業資質和個人執業資質雙重控制來規范勘察市場,促進勘察技術水平的提高。
(三)注重使用先進的工程勘察技術
加強測試和各種原位測試新技術的應用,加強使用施工檢測和監測技術。
確保所提供的工程設計和施工參數的可靠性。取樣和原位測試是工程勘探結果的重要數據來源,因此其也成為解決工程勘探技術問題的重點。由于測試數據是分析評價的基礎,沒有完整、可靠、適用的測試數據,一切分析評價都毫無意義。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地質勘探工作是一個非常的環節,也是搞好建筑工程安全的基礎性工作,保證工程安全和經濟效益,無論是地質勘探技術人員還是監察管理人員都應該具備高度的責任感和良好的安全質量的意識,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風尚,在不斷提高專業素質的基礎上遵循國家關于建筑工程地質勘察的有關規定,最大可能地避免工程事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鄧紹云,寧東衛.建筑工程勘測過程中關鍵問題探討[J].山西建筑,2014(32).
[2] 唐家鵬.對常見工程地質勘察問題的探析[J].黑龍江科學,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