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曉蘭
導學目標
1.學生通過課前查閱資料,了解關于袋鼠的形態、習性特征。
2.學生能想象并畫出有關袋鼠媽媽口袋的趣事。
3.學生在創作和欣賞中體驗學習美術的愉悅。
4.學生通過學習本課,喚起學生熱愛動物的情感。
導學重點
學習袋鼠的形態特征并引導想象。
導學難點
能抓住袋鼠的形態特征進行繪畫表現。
學生準備
有關袋鼠的資料、圖畫紙、鉛筆、彩筆。
教師準備
課件、范畫。
導學程序
預學

1.大屏幕出示相關問題,師提問:
(1)在地球上,跳的最高的哺乳動物是誰?
(2)跳的最遠的哺乳動物又是誰呢?
學生回答:在地球上跳的最高和最遠的的哺乳動物是袋鼠。
教師補充:袋鼠只會跳不會走,它最高可以跳到4米,最遠可以跳到13米,它是哺乳動物里的跳高和跳遠冠軍。
2.互動小游戲:一起來學學袋鼠跳,比一比,看誰跳的最高最遠。學生交流一下,說說自己跳的情況。
3.你還知道袋鼠的哪些知識呢?(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課堂交流)
互學
1.認識袋鼠媽媽的口袋。
圖片欣賞:教師介紹袋鼠媽媽口袋的作用(小袋鼠生下后立即被放在媽媽的育兒袋內撫養,直到6-7個月后,小袋鼠才開始短時間內地離開保育袋學習生活,一年后它才能正式斷奶并離開保育袋,但它仍活動在媽媽附近,并隨時獲取幫助。
2.歌曲欣賞。
生看課件視頻,聆聽歌曲,感知體驗偉大的母愛。
3.思考并交流。
小袋鼠和袋鼠媽媽這么相親相愛,你想說些什么呢?
4.觀察發現。
(1)圖片出示,學生觀察:袋鼠的外形特征。
(2)交流總結:長得像老鼠,頭小身體大;上肢細短,下肢長而粗壯;尾巴粗而長。
5.教師范畫。
在黑板上畫出袋鼠的坐姿和跳躍的樣子,邊畫邊講解技法。畫完之后,啟發學生想象:袋鼠媽媽的口袋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學生大膽想象,教師給予充分肯定)
6.欣賞有關袋鼠的畫,學生說說自己的看法。
7.學生作業
袋鼠媽媽的口袋可神奇了,把有關袋鼠媽媽口袋的趣事畫下來吧!
評學
1.作業展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上臺展示作業。
2.作業評價
(1)學生先自己評價一下自己的作業
(2)學生之間相互評價
(3)教師點評:同學們的作業都很不錯,值得表揚!袋鼠畫的形象生動、想象力也豐富、背景添加的也很好。就是有些同學的畫面不夠干凈,這是要改進的地方。

3.小結
看,袋鼠多么可愛啊!希望我們和袋鼠成為永遠的朋友吧!
評講
萬 平(湖北省襄陽市教研室)城關鎮小學余小蘭老師執教的《袋鼠媽媽的口袋》一課,是湘教版一年級下冊美術第八課。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
從余老師的備課、教具、課件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一是課前準備充分。教具齊全、課件精美、教案熟練;二是課堂表現沉著思路清晰,沒有出現明顯的教學遺漏等現象。三是目標明確、重難點把握得當,課堂結構合理,課堂練習先易后難,先個體后合作,循序漸進,層層深入,沒有出現知識性錯誤等,說明執教者課前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認真透徹地研究過教材,并進行過多次試教的錘煉,在課外下了不少的功夫。
從課堂教學來看,余老師運用有趣的情境教學,為課堂創設出愉快的教學情境。本節課,一開始,余老師就讓學生進行趣味搶答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提問:在地球上跳的最高的動物是誰?跳的最遠的動物又是誰呢?學生的目光一下子就吸引到袋鼠的身上來了,進而教師進一步給出數據來說明:袋鼠最高可跳到4米,最遠可跳到13米,因為一年級學生對長度并沒有什么概念,教師拿教室的長和高來進行說明,袋鼠跳高可以從教室地面跳到樓上去,跳遠的話可以從教室這頭跳到那頭,學生一下子就有這種高和遠的概念了。接下來又讓學生學袋鼠跳這個游戲,比一比看誰跳的最高跳的最遠,一是讓學生跟袋鼠作個比較,二是活躍氣氛,這樣做引起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為后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講授新課部分,余老師運用豐富有趣的袋鼠圖片和視頻播放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這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抓住了低年級學生學習心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課堂效率。接下來她還采用小組“互助互動”的學習方式,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精神,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了解袋鼠的形體特征時,余老師先讓學生認真觀察袋鼠的圖片,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先討論交流,再在全班交流:袋鼠頭小,身體大。上肢細而短,下肢粗而長。它還有一條又粗又長的尾巴。再加上余老師在黑板上畫的簡筆畫,線條流暢,畫面美觀。一下子又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瞬間調動了學生繪畫興趣。這一節課中,不管是學生來研究袋鼠的知識,還是學生在游戲、繪畫,以及后面的展示評價,老師始終都在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研討,然后再讓各組代表在全班發言,這樣的設計,具有較強的情境感、參與感,沒有一句教條,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學生深入觀察和思考,從而也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部分,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了解了袋鼠的習性,潛移默化之中,培養了學生學習繪畫的興趣。另外,余老師還注重了美術課上的德育滲透,讓學生感受母愛、感恩母愛,從而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
總之,余老師的這堂美術課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成功的課,在新課改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耳目一新,為我們如何上好繪畫課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其中的很多教學環節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由于美術課有著不同的活動形式和評價標準,每個美術老師對美術教育的認識也是不同的,我認為本節課也相應的存在一些遺憾,作為一門動手性極強的學科,美術課的示范教學是指學生理解制作方法,掌握技能的重要環節,示范教學貴在“活”字,活而得法,往往事半功倍,余老師在此環節上有些疏忽了。最后 ,余老師在作品展示環節中只考慮到展示評價好的學生作品,而忽略了對較差的學生作品的點評、指導。如果在這些方面靈活處理,我認為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課,值得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