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千珍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上,常常是教師一個人講授、示范,學生靜靜聆聽,這種模式看起來很合理,實際上只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被教師壓制著,根本無法輕松、愉悅地進行學習。鑒于此,在新時期的美術教學中,廣大教師必須要為學生創設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他們愛上美術課。如在指導學生制作裝飾畫時,我并沒有生硬地向學生講述裝飾畫的原理、色彩搭配等,而是向學生展示了之前收集到的一些精美的裝飾畫,其生動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獨具匠心的創意更是讓學生不由自主地發出贊嘆。有了這一基礎,我順勢要求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東西自己動手制作裝飾畫。一節課下來,學生熱情高漲,制作出了很多匠心獨具的裝飾畫。可見,營造融洽的學習氛圍,給學生充分的展示空間,不僅比生硬地講解有效得多,更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美術課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鑒于學生在小學階段接受的美術教育不盡相同,基礎有好有壞,廣大教師必須在教學時引起足夠的重視,多為學生做一些示范,讓學生在直觀的觀察中加深印象,增進理解,從而大膽進行美術創作。比如,在學習版畫時,教師就要親自為學生示范制作過程中的刻和印,讓學生思考刻與凹凸的關系,理解印對顏色、效果的影響,由此加深學生對這一獨特的繪畫種類的認識,提高學習興趣。
必要的教具能夠將枯燥的美術課變得形象、生動,大大提高學生的美術認識水平,激發學習興趣。鑒于此,廣大教師一定要恰當利用這些教具,搞好課堂教學。比如,我在美術欣賞課上,常常利用掛圖、畫冊、錄像、幻燈、光碟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圖畫的魅力,在此基礎上,再指導學生深入美術作品,加深他們的理解和認識。結果表明,利用教具開展教學,不僅讓學生更好地接受了藝術的熏陶,提升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了出來。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很多時候,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某位教師而喜歡其所教的學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賞識教育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贊和鼓勵,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支持,有時即使是一個欣賞的眼神、一句加油的話,便能給他們以勇氣和信心。所以,在實際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要尊重、關愛每一個學生,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哪怕只是點滴進步,也要給予必要的鼓勵,讓學生從教師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熱情的贊語中獲得自信,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自信心。比如,“只要你細心,老師相信你會做得更好。”“這一次比上次做得好多了,要繼續努力啊!”“你做得真好,如果再精致一點的話,你的作品完全可以參加繪畫比賽!”這些話語都是教師舉手之勞即可做到的,但對學生來說卻可以有效增強自信心,調動學習的積極性。
美術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但絕不是孤立的學科,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要積極轉變思想,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拓展學生的美術視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適當穿插數學中的平面幾何知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有機結合語文課本中的景物描寫,指導學生繪制圖片……如此,既讓學生練習圖畫的繪畫技巧,又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實踐表明,很多知識僅憑教師說該怎么選景、怎么構圖,然后讓學生去機械地完成作業,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要想表現得真切,學生必須要有實地的體驗和認真的觀察。鑒于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適時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去聽、去看、去觸摸、去感受,嘗試直接用色彩去表達和抒發。比如,在一次指導學生畫了向日葵之后,我將學生帶到了校外,要求他們運用手中的顏色和畫具,畫一幅色彩風景畫。學生歡呼雀躍,繪畫時那專注的神情、認真的態度,讓我驚訝,再觀察他們的作品,比之前的要仔細得多,形象得多,有效激發了繪畫興趣。
總之,美術教師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在此基礎上傳授美術知識,培養學生的美術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審美能力、表現能力、創作能力。盡管任務艱巨,困難重重,但是我們必須在實際的工作中積極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策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美術課堂充滿朝氣和活力,收獲成功和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