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 娟,張媛媛*,趙曉紅,趙 青,談 躍,楊勇濤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外國醫學留學生神經病學本科教學體會
鮑 娟,張媛媛*,趙曉紅,趙 青,談 躍,楊勇濤
(昆明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101)
隨著我國醫學教育與國際合作的深入,到華留學的醫學留學生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醫學院校開始開設MBBS課程。如何結合自身特點,構建適合外國留學生的教學模式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分析昆明醫科大學目前外國留學生的特點、神經病學教學模式及主要面臨的問題,結合自身帶教體會,從師資培養、教學方法、教學評估等方面探討如何提高留學生神經病學教學效果和質量,為留學生的神經病學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外國留學生;神經病學;MBBS
目前中國經濟和醫學技術的發展迅速,醫學教育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隨著各高校醫學研究和教學能力的顯著增強,醫學教育和國際合作與交流逐漸廣泛而深入。為了適應我國醫學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要求,我校自2011年開始招生臨床醫學本科(MBBS)留學生。初次招收外國留學生并進行全英文授課,教學過程中難以避免有許多困難和挑戰。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本文對MBBS課程中的神經病學帶教方法與經驗進行了初步探討,現介紹如下。
昆明醫科大學首屆MBBS留學生共61名,其中56名來自印度,5名來自尼泊爾。由于留學生的官方語言為英語,英語水平好,但漢語基礎基本為零。印度、尼泊爾等國家有鮮明的民族及宗教信仰,留學生與國內學生的生活習慣、價值觀不同,再加上留學生在出國留學前大部分接受的為英式的醫學教育模式,畢業后多參加英國執業醫師考試,這些特點促使我們必須形成一套獨特的與之相適應的MBBS醫學教學模式。
目前我們針對MBBS班的神經病學教學共分為4個部分:(1)理論課。采用集中授課方式,對神經系統常見癥狀與疾病,如眩暈、頭痛、腦血管病、癲癇、重癥肌無力、運動神經元病等進行系統講授。(2)基本技能與操作(神經系統體格檢查、腰椎穿刺術、認知功能量表評估等)。通過志愿者扮演的“標準化病人”、腰椎穿刺人體模型輔助,帶教教師示范正確操作,講解操作要點后,留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同時教師進行糾正與點評,使留學生熟練掌握神經內科基本操作技能。(3)床旁見習。在我院神經內科病房,選取較為典型的神經系統常見病患者,將留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對真實的患者進行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尤其是陽性體征的識別,判讀檢查結果,在教師引導下對患者診斷、鑒別診斷及基本治療原則進行討論分析。(4)教學評估。主要包括課后反饋、理論考試、臨床基本技能考核(多站點式)等。
雖然英語是MBBS班大部分留學生的國家官方語言,但留學生的發音地方口音濃重,語速快,而我國為非英語國家,加之能夠熟練運用英語口語交流的師資有限,給留學生和教師的交流帶來一定的困難。神經病學歷來是臨床教學難點之一,紛繁枯燥的神經解剖,復雜的神經系統疾病的定性、定位診斷,對于本國學生亦較難掌握,而MBBS班留學生還需克服語言交流帶來的問題,容易信心不足,缺乏學習主動性,甚至出現倦怠而消極缺勤、早退。
神經病學MBBS課程尚無統一教材。我院仍以人衛第七版《神經病學》中文教材為主,輔以其他全英文參考書,如《Neuro Exam》、《Understanding Neurology-a Problem-Orientated Approach》、《Adams and Victor’s Principles of Neurology》等。非統一標準的英文參考書及中文教材翻譯過程中的語言問題也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外國留學生思維較為活躍,勤于思考,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見習課中,隨時都可能向教師提出各種問題并要求解答。通過前三年基礎課程的學習,此階段的留學生對臨床專業性強的知識更感興趣,如床旁實際病例的分析討論、神經影像學結果的判讀等,單純的理論知識講授往往使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挫。因此,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留學生的需求。
昆明醫科大學很早就已開展雙語教學。以此為基礎,我校從附屬醫院各臨床科室選拔有國外留學經歷及高學歷、英語基礎好的教師作為臨床專業課程的骨干力量,并通過分次短期出國培訓、參加國際學術會議、聘請外國教師指導授課等方式對教師進行連續性培養,提高教師的英語交流水平,引進先進的國外教學理念,提高教師的全英文授課能力,從而建設一支能夠完全勝任MBBS教學的教師隊伍。
MBBS教學的課前準備至關重要。理論課上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對留學生講全英文幻燈片,即便再流利的英語表達、再優美的發音,也不能激發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幻燈片上所顯示的是授課內容的主要提綱和重點內容,我們應在課前以中文標準教材和大綱為主體,全面查閱與之相關的英文原版教材,將疾病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病理改變、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及相關進展、典型病例等中英文表述熟記于心,詳細書寫英文講稿,并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做到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同時,我們還將一些重難點,如中樞性與周圍性眩暈的鑒別、帕金森病的治療原則、癲癇藥物的分類等提前以圖表的形式書面打印后分發給留學生,便于留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
根據留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采用多種授課方式,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基于問題的教學(PBL)強調把學習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讓學習者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決復雜的、實際的或真實性的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以促進他們解決問題、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發展[1-2]。如一位腦梗死的患者,主要表現為左側肢體活動不靈,對留學生進行提問:主要癥狀?誘因?進展情況?伴隨癥狀與既往疾病?查體的陽性體征提示什么?定位?定性?再結合神經影像學檢查,讓留學生提出診斷,隨后教師再揭示患者的正確診斷,學生進一步討論治療方案,教師對整個分析過程進行適當引導,不足之處進行點評。PBL教學能夠更好地培養留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
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TBL)[3]是在PBL基礎上改革創新并逐漸興起的,是一種有助于培養學習者團隊協作精神、注重人的創造性、靈活性的新型成人教學模式。學生帶著問題看書,帶著問題查找資料,并且在本小組內先進行討論,從而加強了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及認識,同時通過與教材理論內容緊密配合的病例分析,又鍛煉了學生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的能力。另外,通過留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相督促,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留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也減少留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語言障礙。
翻轉課堂是一種學生課前學習知識、課堂師生互動討論和知識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也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輔導”的現代醫學教育學習方式[4],它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顛倒安排,改變傳統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并對課堂時間進行重新規劃,借助網絡媒介及多種智能終端,讓學生以自學的方式在課前完成知識學習,而在課堂上的大部分時間,則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進行答疑、討論、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它改變了以知識掌握為主線的課堂組織思路,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該教學方法也曾被引入MBBS課程的解剖學教學和我校的心臟診斷學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5-6]。
多媒體是目前教學中應用的常規手段。由于師生間的語言溝通問題,神經病學有許多特殊專業詞匯、概念對外國留學生來說存在理解困難,簡化、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在授課過程中顯得更為重要。在制作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大段生澀的文字描述,而配合大量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素材,讓留學生能對知識點一目了然。如帕金森病的“慌張步態”、“面具臉”、“靜止性震顫”,把真實典型患者的視頻插入教學中,在觀看的同時進行講解,比單純的語言描述及簡單的圖片展示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校MBBS班留學生多來自南亞國家,種族、膚色等有其特殊性,且留學生基本無漢語基礎,在臨床見習課中,與中國患者的交流存在很大障礙,甚至因怕患者拒絕配合而產生消極態度。作為MBBS教師,課前要和患者做好充分溝通,消除患者的抵觸心理;課中要能熟練運用英語口語表達,做好學生與患者之間的翻譯工作,必要時隨身攜帶電子翻譯設備,引導留學生正確進行問診、體格檢查以及溫和、禮貌地對待患者,讓留學生在順利完成床旁見習的同時,也學習到醫患溝通技巧。
我校在本科生體格檢查課程中,多以學生自身為教學演示對象,并鼓勵互相進行練習操作。但我校外國留學生由于風俗習慣、宗教等原因,對上述方式較為抵觸,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在后來的神經病學教學中,我們開始廣泛招募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實習生、研究生、規培生等志愿者作為標準化病人。此方法既尊重了留學生的宗教信仰,減少了教學中的語言溝通和配合障礙,學生志愿者同時也再次加強了神經病學內容的學習,雙方均在教學過程中獲益。
教師的教學方式、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英語表達能力是保證MBBS教學質量的關鍵。我校通過聘請國外教師,尤其是有良好漢語基礎的國外教師進行輔導備課、聽課、現場督導等方式對教學全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及時提出教學中的問題及改良方案。另外,每次課后我們均向留學生發放調查問卷,讓留學生對教師的授課進行評價并提出建議,根據這些建議對教學方案進行相應調整,使之不斷完善,從而促進教學效果和質量的提高。
我們的教學目的是讓MBBS班的外國留學生掌握神經病學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并能熟練運用于臨床工作中,最終能通過本國執業醫師考試,成為合格的住院醫師。因此,我們盡量采用西方國家常用的考核方式,并且除了理論考試外,還加入了課后評估、技能操作考核。在床旁見習課后,我們根據本次課的內容制訂相應的教學評估表,對課中留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與教師的互動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等進行評價。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的是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的方式,考核設3個站點,分別為醫患溝通與病史詢問、病案分析、神經系統體格檢查與腰椎穿刺術,留學生進入不同站點考試,監考教師按照評分標準進行打分,成績作為期末成績的組成部分。理論考試則多采用選擇題等方式,由院內專家及外籍專家共同創建題庫,在全部考核結束后收集留學生對于試題的反饋意見并認真分析考題設置的合理性、內容的恰當性及存在的其他問題,不斷總結、改進[7-8]。
綜上所述,我們要根據MBBS班留學生的具體特點,結合自身教學優勢與特色,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編寫與之相適應的英文專業教材,構建適合留學生的教學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到我國學習醫學,培養出符合國際需要的醫學人才。
[1]李澤生,冼利青.麥克馬斯特大學“問題學習法”[J].復旦教育論壇,2003(1):85-88.
[2]石虹,傅志君,陳世耀.從“基于問題的教學”向“基于問題的學習”過渡[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0):26-27.
[3]Beatty SJ,Kelley AK,Metzger AH,et al.Team-based Learning in therapeutics workshop sessions[J].AM J Pharm Educ,2009,73(6):100.
[4]WatsonTD.Snack cake“dissection”:a flipped classroom exerciseto engage undergraduates with basic neuroanatomy[J].J Undergrad Neurosci E-duc,2015,14(1):A8-A12.
[5]關曉偉,李敏,顧振,等.“翻轉課堂”在MBBS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基礎醫學教育,2016,18(5):385-387.
[6]周娜,林玥,林秋果,等.以系統為導向的反轉課堂教學在MBBS心臟診斷學教學中的運用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3-6.
[7]楊超,秦鑒,陳省平,等.MBBS留學生外科學教學初步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5-6.
[8]黃正.提高來華留學生醫學教育質量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2):22-24.
G420
A
1671-1246(2017)20-0021-03
(*通訊作者:張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