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均平,岳萌萌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早臨床”教學模式下文化育人探究
熊均平,岳萌萌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漯河 462002)
“早臨床”教學模式使醫學生較早脫離學校文化育人環境,而在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文化育人工作往往被忽視、弱化或呈現無序、散亂狀態,這對于培養合格醫學人才十分不利。醫院應重視文化育人職能,發揮文化育人作用,與醫學院校協作共建文化育人機制,推行有效的文化育人舉措,形成文化教育合力,為社會培養合格醫學人才。
臨床教學;醫院文化;醫學生;文化育人
隨著醫學教育綜合改革創新的不斷深入,醫學本、專科院校積極探索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醫教協同”“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成為培養合格醫學生的公認理念。在這一理念指導下,本科和專科層次醫學生在學制的后1/2時間被安排到附屬醫院或教學醫院進行專業課學習、臨床實訓、見習和畢業實習。這種強化臨床實踐教學的做法符合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教研[2014]2號)精神,對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崗位適應能力十分有益。但也引發了另一問題,那就是醫學生離開學校教育環境后在醫院里如何接受文化教育,如何通過醫院文化提升人文修養和職業素質。這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前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指出,教育的實質是文化育人,“所謂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說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在醫學院校特有的環境下,醫學生接受的文化教育是獨到而多元的。然而,由于教學改革需要,醫學生較早進入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接受專業教育,基本上脫離了學校文化教育氛圍的影響。醫學生進入醫院后,學習、生活環境改變了,幾乎不能參加學校的文化活動、社團活動,錯失了學校文化教育。而對醫院和學校的管理者來說,院方忙于安排臨床教學和實習帶教,忙于學生日常管理,校方滿足于醫學生的教學檢查、實習安排和紀律、生活管理,都忽視了醫學生文化教育。臨床教師和帶教教師因為醫療工作繁忙及責任意識淡薄,僅僅滿足于教給學生知識和技能,盡量確保學生在實施醫療行為過程中“不出事”。在這樣的情境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功能難以體現,文化育人職能往往被忽視、弱化或呈現無序、散亂狀態,這對于培養合格醫學生十分不利。
教育與文化的關系十分密切,文化既是教育之根,也是教育手段,文化對教育具有直接作用和中介作用。直接作用指文化影響教育價值觀、教育目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影響甚至決定學生的成長;中介作用是指經濟、政治、社會制度等對教育的作用通過文化這個中介來實現[1]。文化可以激勵好的行為,也可以抑制不好的行為。醫學生在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接受專業教育,注定離不開文化這一教育手段,忽視了這一點,學校和醫院育人過程就會殘缺不全,育人質量就會出現問題。對于在醫院學習、生活的醫學生來說,醫院文化是發揮文化育人功能的主體,這就賦予了醫院文化重要的使命。
醫院文化究竟有哪些作用呢?(1)醫院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醫院文化注重人的因素,如何把員工個人目標統一到醫院整體目標上來,是醫院文化的重要功能。當一種價值觀被醫院員工認同后,它就會成為一種黏合劑,從各個方面把員工團結起來,從而產生一種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醫院文化具有激勵作用[2]。以人為本的管理,具有使醫院員工從內心產生一種高昂情緒和發奮進取精神的效應,其對人的激勵不是一種外在的推動而是一種內在的吸引,可以極大地調動人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每個員工自覺地為醫院拼搏奉獻。(3)醫院文化具有引領作用。優秀的醫院文化支配著員工的團隊行為和對醫院長遠目標的追求,引領員工在醫院各項工作上認識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朝著一個共同目標奮進。(4)醫院文化具有約束作用。醫院文化對員工的行為具有無形的約束力,這種約束力并非來自有形的規章制度,而是來自約定俗成的行為準則,經過潛移默化形成一種群體道德規范。
醫學生是未來的“白衣天使”,是健康和生命的“守護神”,他們的成長與醫院的教育、醫院文化的影響密切相關。在臨床教育中,醫院文化有益于醫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對培養優秀的醫生至關重要。
3.1 校院協作,共同構建文化育人機制
醫學生較早進入醫院接受教育,包括實訓、見習和畢業實習,這是醫學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是適應新形勢下醫學生人才培養標準的需要。然而,只重視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教育而忽視文化育人功能,是絕對錯誤的。為此,醫學院校和附屬醫院、教學醫院要在做好醫學生專業教育工作的同時重視文化育人,共同構建文化育人機制。醫院要有分管領導和部門專門負責文化育人工作,建議由負責醫學生專業教學工作的科教處(科)一并承擔,與教學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評。學校要以育人為己任,站在為學生負責的高度積極與醫院合作、溝通,共同研究,建章立制,將學校固化的文化現象、文化成果及時傳遞給學生,將醫院優秀的文化以教育任務和項目形式傳授給學生,扎實推進文化育人工作。
3.2 校院協作,推行有效的文化育人舉措
(1)在管理、教學和服務中體現文化育人。文化參與、文化融入是文化育人的基本途徑。①在管理中,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培養學生的友善、感恩之心及愛心,將醫院文化融入臨床實踐。②醫院制度體系在引導醫學生成為合格醫務工作者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醫學生進入醫院后,要安排其學習相關醫療法規和制度,并在實踐中執行。今天的醫學生就是明天的醫務工作者,醫院必須注重對醫學生嚴謹職業習慣和規范診療行為的培養,讓他們在臨床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遵守醫療法律法規和醫德規范的良好職業操守。③在專業教學和實習帶教中,教師要認真執教,言傳身教,鍛煉醫學生與人交流能力,掌握與人溝通技巧;培養醫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和大局意識,通過自身高尚的醫德、過硬的業務技術和富有魅力的人格影響學生,培養其責任意識、奉獻精神和良好品質[4]。④醫院各項工作要以病人為中心,時時處處體現為病人服務原則;醫務工作者要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要讓學生廣泛參與各種文化活動,深入醫療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自己的思想和風格。
(2)積極開展文化教育活動。文化活動是教育的良好載體。醫院和學校應研究制訂文化育人計劃,積極開展各種文化教育活動,將促進醫學生全面發展貫穿于臨床教學全過程。①要創造條件建設職業道德教育基地,有針對性地開展醫學人文講座、名家講座、職業作品比賽、演講比賽、志愿服務、慈善幫扶等活動,將文化育人滲透于職業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法制教育、專業教育。②要利用一些典型醫療糾紛案例、近年社會上發生的“傷醫”事件,適時對學生進行專題教育,引導學生不能只關注疾病,還要關注病人;要讓醫學生充分了解人文關懷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指導他們如何對待病人、如何處理與病人的關系、如何做到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5]。③安排學生管理教師定期到醫院了解學生文化需求,利用業余時間開展文化活動;校院共同加強校訓、校風和院訓、院風、院歌宣傳,廣泛開展推優、評先活動,樹立先進典型,通過先進人物的表率作用影響和教育學生,使其逐漸領會醫院文化的精髓。臨床實踐使學生既掌握專業知識和本領,又能深刻理解“白衣天使”的責任與使命,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養成良好的工作作風。
(3)創設醫院良好的物質文化環境。物質文化環境包括醫院的建筑風格、就醫環境、生活環境、醫療儀器設備、醫護器械等,是醫院文化的重要載體[6],屬于環境育人范疇。營造舒適的就醫環境、配置先進的診療設備、完善文化軟硬件設施等,可以外樹形象,也可以增強醫學生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醫院應重視創設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就醫環境,包括診室、病區以及為醫學生安排的教室、實訓室、見習室等,都要體現醫療崗位的特點和職業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醫院文化的熏陶。要加強醫院人文景點建設,如建設供病人康復休閑的游園、溫馨的醫患溝通“茶吧”等,以增強環境育人作用。
(4)建立開放性文化育人平臺[7]。醫院和學校要利用新媒體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開放性文化育人平臺。學校要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等,及時傳送校園文化信息,與學生分享和交流。
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整體性的,潛移默化的。文化是人們的精神家園,精神家園健康、積極、向上,家園中的人們就會受到感染,健康成長,幸福生活。因此,在“早臨床”教學模式下,醫院和學校協作形成文化教育合力,對于為社會和行業培養合格醫學人才十分必要。
[1]劉獻君.論文化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2):1-8.
[2]張東泉.文化興院,增強醫院發展軟實力[J].醫院管理論壇,2013,30(5):21-22.
[3]高源,張靜,黃蕾,等.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的醫院文化體系構建[J].中國醫院管理,2013,33(5):77-78.
[4]陶德平.打造特色文化 推進醫院發展[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5-18.
[5]俞水香,佟曉露,郭艷艷.對臨床實踐中醫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J].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4(1):46-48.
[6]胡林,丁躍明,吳學東.論醫院文化在醫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的地位和作用[J].醫學教育探索,2010,9(1):117-119.
[7]譚麗娟,周良榮,劉慧玲.論大學文化對附屬醫院文化建設的促進作用及實現途徑[J].衛生軟科學,2011,25(10):670-671.
G420
A
1671-1246(2017)09-0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