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偉,王良君
(錦州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大健康視角下預防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陳明偉,王良君
(錦州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0)
當今社會需要大量高素質的預防醫學人才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公共衛生需求,這就要求預防醫學教育工作者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學生不僅要掌握理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將知識與技能熟練地應用到工作中,成為一名應用型預防醫學人才。但在實際人才培養中,預防醫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對預防醫學教育教學及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人才培養建議,希望能夠為預防醫學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幫助。
大健康視角;預防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在大健康的時代,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性已經逐漸顯現出來,為了保證能夠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公共衛生人才,我國各大醫學院校都對預防醫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改革,不僅對教學方式進行了創新,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而且加強了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1-2]。但就目前預防醫學的教學和人才培養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有待解決,現介紹如下。
1.1 教學模式及考核方式單一
一些院校還是采用以傳統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模式,不僅教學內容較為陳舊,而且講授方式較為單一,缺乏多種現代化教學法(PBL教學法、MOOC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及情境教學法等)的運用,這些都對教學效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3]。與此同時,在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時,多數都是以期末考試形式為主,缺乏考核的靈活性和全面性。
1.2 實踐教學不足
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學生在畢業時必須達到一定的實踐能力水平才會被用人單位所認可,因此在進行專業課的教學中,各院校必須要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開展實踐教學。但在現實的教學中,由于教學經費有限、儀器設備不足、雙師型教師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一些本應在實踐教學輔助下進行的課程,都沒有開展相應的實驗或實踐教學,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影響[4]。更有個別院校將實踐課程壓縮到很少,難以滿足學生對理化檢測、生物分析、疾病控制等操作能力的需求。
1.3 人才培養與市場要求有所差別
各院校預防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公共衛生系統培養具有職業道德、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預防醫學人才。因此,學校在對學生進行培養時,應時刻注意我國醫藥衛生市場的需求和變化,及時對該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和調整,從而確保預防醫學專業的畢業生能夠符合社會需求,成為合格的實用型公共衛生醫師,但目前部分院校對于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培養方案。
1.4 學生的知識結構缺乏完整性
筆者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隨機走訪調查時發現,很多學生都存在知識點銜接方面的問題,在學習新的知識點時,并不能夠將其與之前的知識點有機結合在一起,自身的知識結構缺乏完整性,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而言是極為不利的。雖然目前為了對學生進行綜合性培養,很多院校都對預防醫學專業的課程進行了改革,但各學科之間的連接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導致無法形成系統性的預防醫學教學體系。另外,由于受到原來教學模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進行專業知識講授時,都會對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與剖析,卻沒有對知識點之間的連接予以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掌握的知識較為零散,對其綜合及靈活運用形成了一定的限制,因此,這也是該專業授課教師需要注意的問題。
2.1 要在人才培養中將人文教育內容滲透到教學之中
預防醫學從業者也是“醫師”,是公共衛生醫師,所以,他們也必須要具備良好的人文素質才能更好地為公眾健康服務,但目前部分院校還是以知識教學為主,沒有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予以足夠的重視,導致很多學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后,由于人文精神的欠缺,不能切身體會作為公共衛生醫師的職業道德與職責。因此,各院校應以專業知識教學為載體,將人文精神滲透到本專業的教學之中,同時還應設置專門的人文課程,如倫理學、心理學以及管理學等,但需注意的是要理順人文課程與本專業教學之間的關系,在設定人文課程時,要根據本專業的實際情況與需求來進行設計。與此同時,各院校還可以舉辦演講比賽以及講座等形式的教學活動,這樣不僅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水平,從而使他們能夠成為優秀的公共衛生醫師。
2.2 要培養學生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能力
一般該專業的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時,多會以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為主,對傷害預防以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方面知識的教學重視程度明顯不夠;多以校內學習為主,去校外實踐的機會較少;多以學生實驗操作以及技術培養為主,在信息技術、現場組織及應急處理能力方面的培養力度不夠。針對這些存在的問題,各院校應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增加對突發事件的應對培訓,使學生掌握預防控制、監測預警以及信息管理方面的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這樣的做法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在面對突發情況時能輕松應對,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心理咨詢水平,為他們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3 要將素質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
對該專業的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素質教育以社會發展以及人類發展的具體需求為依托,按照以人為本的理念,將學生的潛能完全挖掘出來,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學校應按照醫藥市場以及社會的需求,對預防醫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不斷進行改進,進而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的應用型公共衛生人才。學校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施個性化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性。同時,為了使素質教育的方式更加多元化,保證教學對于學生的吸引力,學校可以組織舉辦相關的專家論壇、講座、第二課堂、知識競賽以及先進學生評選等形式的活動,按照學生的實際需要舉辦相關活動,以模擬求職面試為例,當學生進入最后一學期的學習時就可以開展這一活動,要盡量由雙師型教師擔當主考官對學生進行“面試”,通過這一過程能夠使學生對真正的面試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減少學生日后面試的緊張感。
2.4 要開設綜合性及設計性實驗
以往在進行相關的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時,通常都是教師示范操作,學生按部就班進行模仿性操作與驗證,這種實驗教學模式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固定的套用模式會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造成一定的限制,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該專業的教師開始對實驗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改革,嘗試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意愿和興趣對其進行分組,然后提出實驗項目和相關的注意事項,之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實驗項目的內容進行研究與分析,設計出實驗步驟,并自主完成實驗。這樣開放性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對專業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也可對他們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完善,同時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科研精神及團隊意識。
2.5 要將創新意識滲透到教學中
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作為我國公共衛生行業的中堅力量,應具備創新意識,所以在對預防醫學專業學生進行教學時,任課教師要以專業知識為依托,將創新意識滲透到日常的教學之中。首先,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學,使其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拓寬知識面,為他們創新思維的形成提供良好的條件;其次,在實驗教學時將創新意識的內容融入其中,除了要對實驗教學模式進行完善外,還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建立系統性的實驗教學體系[5-6];要在學生進行實驗時,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看待問題;同時要對實驗的評定方式進行改革,對學生進行開放式評價。最后,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及教學大綱的要求,設計相應的預防醫學任務并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通過對大健康視角下預防醫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探討了當前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不足,建議醫學院校要對自身的培養模式進行優化,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調整,并協調好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最終才能使該專業的每名學生都成為合格的應用型預防醫學工作者。
[1]袁利,王家驥,肖德生,等.我國預防醫學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0):44-45.
[2]唐明德,歐陽江,唐美秀,等.構建應用型的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3,11(6):72-73.
[3]劉靖偉,張姬華.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16(17):123-125.
[4]劉敏,馬洪波,王長文,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改革[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4(5):392-393.
[5]樊立華,曹佳,孫長顥,等.創新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1(6):587-588.
[6]王朝旭,聞穎,解微.預防醫學實驗教學體系改革與實踐[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5(3):308-309.
G640
A
1671-1246(2017)02-0003-02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立項課題(JG16DB127);2014年遼寧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研究資助項目(UPRP20140650);2012年遼寧醫學院教學改革A類研究資助項目(YA2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