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劉 蒙
(濮陽市衛生學校,河南 濮陽 457000)
“雙元制”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研究
劉艷華,劉 蒙
(濮陽市衛生學校,河南 濮陽 457000)
為滿足學生自主性、個性化、碎片化學習,增強學生實踐能力,提升教學質量,培養技能型、服務型醫療衛生人才,立足中職衛校,在醫藥衛生專業教育教學中引入“雙元制”和混合式教學模式。同時從課前、課中、課后3個方面提出構建“雙元制”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產教融合,以期一方面通過教學改革構建適合當前教育教學現狀的創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另一方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雙元制”理念;混合式教學模式;職業教育
近幾十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職業教育,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方針,例如《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等,給職業教育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然而現階段職業院校,尤其是中職衛校,多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很難滿足基礎知識掌握不足、個體差異大的中職生的教學要求,教學效果不理想,直接影響學生就業能力和質量。基于此,本文立足當前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在中職衛校醫藥衛生專業教育教學中引入“雙元制”理念和混合式教學模式,探討“雙元制”理念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以期實現以基層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核心、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服務型醫療衛生人才這一目標。
“雙元制”是德國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所謂“雙元”,一元是職業學校,另一元是企業,即學生一部分時間在職業學校學習與職業相關的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一部分時間在企業中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1]。這種模式既注重學生獲取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又關注學生綜合職業技能的培養與訓練。因此,“雙元制”是職業學校與企業協同育人,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的一種成功的職業教育模式。本文借鑒德國“雙元制”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校情和專業特點,將其創新應用于醫藥衛生專業教育教學中,大力推行學校與醫療衛生機構合作、產教結合,增強學生實踐能力,著力培養應用型醫療衛生人才。
混合式教學是指將網絡教學(線上)與課堂教學(線下)結合起來,以線下為主,線上為輔,線上以促進線下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2]。這種教學模式既能支持學生自主性、個性化、碎片化學習,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發揮教師指導、啟發、巡視、監控教學的主導作用,是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3]。混合式教學不僅彌補了以往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課堂教學的缺陷,還能突破單純網絡教學帶來的缺乏情感交流、存在安全隱患、學生無法適應網絡教學、教育功能狹隘的局限[4]。混合式教學發揮了網絡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優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課堂教學、網絡教學和醫院、藥店、實訓室等實踐場所三者有機結合,以面向基層就業為導向,構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中等職業衛生教育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
2.1 學情分析
當前社會,國家對職業教育十分重視,社會對技能型、服務型醫療衛生人才的需求增大,給中職衛生教育的發展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中職衛校辦學規模迅速擴大的同時,招生門檻越來越低,大多數學生基礎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不足,自制力差,沒有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方法。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不再適用于中職衛校教育教學,亟待教師緊跟時代潮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實現學生“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2.2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室或者實訓場所內,通過口述、板書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有利于教學的組織、管理和教學過程的調控,對教學環境建設要求比較低。然而,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法、學法、過程單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不利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網絡教學是指教師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對學生實行異地、同時、實時、互動教與學的模式,具有學生主體化、教學組織形式多元化等特點[5]。網絡教學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化、個性化學習,大大提升了教育教學質量。然而,對于大部分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不足、自制力差、個性強等的中職衛校學生來說,需要教師正確指導和監督,若采用單一的網絡教學,不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導致教育教學效果不太理想。
混合式教學是指按照課程標準及教學要求,線下課堂教學和線上網絡教學有機結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圍繞教學內容而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6]。線下課堂教學與線上網絡教學有機結合,使兩者優勢互補,既有利于教師系統知識的傳播、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又有利于學生自主化、碎片化、合作化學習,培養探究創新精神,是比較科學的教學模式。
將“雙元制”理念與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能使中職衛生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能型醫療衛生人才成為可能。
2.3 “雙元制”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活動設計
中職衛生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學生不僅要學習和掌握基礎文化知識和專業理論知識,更要掌握醫藥衛生專業的操作技能。為滿足學生的教學需要,教師不僅要設計合適的教學活動,還要結合學生所學專業設計出符合學生專業特點的教學實踐方案。借鑒德國“雙元制”成功經驗,學校與醫院、藥店、實訓室等實踐場所有機結合,靈活應用線下課堂教學和線上網絡教學有機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2.3.1 課前 教師根據中職衛生教育培養目標、課程目標、教學任務和學生情況設計教學任務,組織教學活動。首先,教師親自錄制或者使用網絡上優秀的開放教學資源,方便學生課前進行預習。然后,教師將網絡教學資源上傳網絡教學平臺上,通過百度云網盤、QQ或微信等傳送給學生,方便學生課后學習鞏固。除此之外,在網絡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做好相關網絡答疑與指導工作。
學生將教學資源下載到手機、iPad、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異地、同時、實時進行線上或線下自主性、碎片化、協作化學習,初步掌握理論知識。在課前學習或練習過程中,師生或生生之間及時交流,且在理解的基礎上完成練習或作業。在整個課前學習或練習過程中,學生應當詳細記錄遇到的問題,并及時與同學、教師交流解決或者在課堂上提出,由教師幫助解決。
2.3.2 課中“雙元制”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成為咨詢者和指導者,學生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按照掌握的知識,制訂出不同形式的項目實施方案,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既能訓練專業技能,也能培養與他人協作的能力。
混合式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一方面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指導、監督、巡視、輔助學生,進行答疑,參與問題討論,且通過簡單測評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同時對于教學重點、難點或疑點,教師在課堂上適當進行鞏固與強化;另一方面,在“雙元制”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為學生營造醫療文化氛圍和構建醫療服務的學習環境,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訓有機結合,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既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習興趣,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又為以后的就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3.3 課后 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反饋與評價,對教學活動設計不斷修正來優化教學。由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其自身能力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應不斷學習和掌握教育教學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首先,教師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到醫療衛生機構學習進修,了解就業形勢和醫療衛生機構對人才的需求,把醫藥文化、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帶入課堂。這樣既能提高教師自身實踐能力和業務水平,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素質。其次,教師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增強創新意識,多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術,促進自身教學能力提高,知識結構完善。
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將所需視頻下載到電腦、iPad、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隨時隨地與同學、教師交流學習。對于“吃不了”的學生,教師在課后自主進行查漏補缺,而對于“吃不飽”的學生,課后另外提供補充性挑戰。同時,學生課后還可進一步預習、學習新知識,為下一節課做好準備。
“雙元制”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堅持產教融合、課堂教學與實驗實訓結合、知行合一,開展教學、學習、實訓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活動,注重學生獲取職業技能與知識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既關注方法能力、專業能力與社會能力的培養,又關注綜合職業技能的訓練。
[1]張雪華.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改革探究[J].職業,2013(35):30-31.
[2]沈曉斌,孔維軍,李桂云.高等職業教育實施混合式教學有效方法和途徑研究與實踐[J].科技視界,2015(31):41.
[3]史玉新,樊旭.基于建導方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0(7):29-32.
[4]張其亮,王愛春.基于“翻轉課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4):27-32.
[5]李鵬,易龍.基于微課和混合式學習的大學英語課程設計[J].中國輕工教育,2016(2):75-79.
[6]竇凱楠,姜大雨,張羽.MOOC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廣東化工,2016,43(2):127-128.
G424.1
B
1671-1246(2017)16-0037-02
2016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微課’與‘雙元制’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創新應用研究”(ZJB16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