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蘭
(本溪市衛生學校,遼寧 本溪 117004)
淺談中職助產專業校內仿真實訓中心的構建
郭玉蘭
(本溪市衛生學校,遼寧 本溪 117004)
中職助產專業畢業生應具有熟練的本專業基本操作能力,能在醫療、保健機構從事助產、母嬰護理及婦幼保健工作。基于助產專業實訓實習現狀,要達到國家新的《中等職業學校助產專業教學標準》的要求,建設助產專業校內仿真實訓中心是有效途徑之一,能助力我們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中職;助產專業;仿真實訓中心
中職助產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學生能熟練完成正常分娩的接生、母嬰護理操作,能成為本行業的技能型專門人才。新的《中等職業學校助產專業教學標準》設置的專業核心課程中,產科學基礎、助產技術、母嬰護理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單純的課堂教學無法培養出符合該教學標準要求的技能型、實用型人才,為提高教學質量,盡快培養出符合社會需要的專門人才,建設助產專業校內仿真實訓中心是有效途徑之一。本文就我校助產專業仿真實訓中心建設背景、目標、計劃等做一簡要介紹。
1.1 理論依據
根據衛生部、教育部《中等醫學教育主要專業設置標準》[1]《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和發展的決定》[2],為加強中職醫藥衛生專業建設,促進中等醫學教育改革,保證衛生技術人才培養質量,結合《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3],對助產專業校內仿真實訓中心的建設做了明確的規范要求。
1.2 現狀分析
1.2.1 助產專業學科教學中面臨的問題(1)課堂理論授課中直觀教學難以實現,學科中有些知識比較抽象、難懂,例如:講授“分娩機制”這一內容時,因為胎兒在母體產道內的旋轉過程僅憑教師講述學生很難理解,但通過到仿真實訓中心觀看相關視頻,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部分知識。另外,各教學醫院大多規定實習生在生產實習中出現的醫療事故由帶教教師承擔責任,因此帶教教師出于自我保護,更愿意親自操作,使學生臨床操作機會大大減少;(2)產科易給學生留下又臟又累的印象,導致學生產生厭惡的心理,不愿從事本專業工作。還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對學習缺乏興趣,只是被動學習,應付考試;(3)部分患者傳統意識很強,產科部分操作常涉及患者隱私,患者拒絕實習生檢查,使學生無法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4)產科醫療工作風險大,涉及母嬰生命的安全問題,如果發生醫療事故,后果嚴重,大多數教學醫院的產房不愿接受實習生,少數接受的還限制學生的操作項目,使學生的實踐機會大大減少。
1.2.2 承擔社會培訓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維護的意識明顯增強,對醫療衛生服務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尤其是對產科服務的質量要求明顯提高,追求個性化的高質量產科護理服務,例如家庭化的分娩室、陪伴分娩、母嬰同室等服務備受青睞。政府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大力培養基層醫療衛生人員,完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我校面臨的培訓任務也日漸增多,母嬰護理、助產技術、計劃生育技術技能培訓均需通過仿真實訓中心完成。
1.2.3 承擔先進診療技術的推廣 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手術已成為綜合性醫院的一種診療手段,醫務人員要在專門的模型上訓練,掌握手術技巧、設備使用、術前準備、術后護理等,熟練后才能應用于臨床,仿真實訓中心將發揮重要的橋梁作用。
按照國家新一輪《中等職業學校助產專業教學標準》要求,基于助產專業實訓現狀,我們應轉變觀念,加快助產專業校內仿真實訓中心建設,進行設施設備的更新、培養“雙師型”教師、制訂操作規程和技能考核標準、完善仿真實訓中心管理制度,從而提高助產專業教學質量,滿足中職助產專業培養目標要求,與國內外醫學教育接軌,力爭在短期內將助產專業仿真實訓中心建設成設備先進、功能多樣、管理規范的現代化實訓中心,滿足助產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努力縮小我們培養的學生質量與就業崗位技能需要的距離。
3.1 “雙師型”師資培養
師資的技能水平對教學質量會產生重要的影響,需加強“雙師型”師資培養。我校通過選派教師到高層次的院校學習,培養教師的臨床操作技能,以滿足仿真實訓中心教學的需要。
3.2 仿真實訓中心的具體設置
助產專業仿真實訓中心是供助產專業及護理專業、醫療專業、婦幼專業教學中示教、技能操作、技能測試的場所。我校仿真實訓中心模擬教學醫院設置了相關科室和設備。
3.2.1 功能與要求(1)接診訓練。使學生掌握產科、婦科患者的接診及護理程序;(2)技能操作教學。教師可為學生示范產科、婦科技能操作項目;(3)模擬操作訓練。學生可在模擬患者身上練習各項產科、婦科技能操作;(4)情境教學。創設學習情境,例如,對部分母嬰護理技術操作,讓學生扮演孕產婦、患者、患者家屬、助產士等角色,提高學生服務意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5)技能測試。學生可在仿真實訓中心接受技能測試,教師對學生的操作進行評價。
3.2.2 科室設置(1)門診區設有產科門診(導診及候診廳、產前診查室、高危妊娠診查室、產前檢查監護室、產前宣教室或孕婦學校)、婦科門診(導診及候診區、婦科診室、婦科檢查室)。門診手術室包括計劃生育手術室、微創手術室、治療室、更衣及洗手間、備品室、污物處理間;(2)產房設有待產室(產程觀察室、產前監護室)、分娩室、刷手間、衛生間、污物處理間。產婦休養區包括母嬰同室、新生兒洗浴室、產后康復訓練室;(3)婦科病區設有婦科病室、婦科檢查訓練室、婦科手術室和相關實訓物品準備室;(4)辦公區設有醫護辦公室、示教室、多媒體教室。
3.2.3 教學模型及基本設備(1)產科仿真門診配備孕婦檢查模型、超聲多普勒胎心檢查儀、B型超聲檢查設備以及導診臺、診室桌椅、患者凳、診查床、產科檢查床、雙搖護理床、床頭柜、更衣柜、換鞋柜、手術圓凳、器械柜等;(2)產房仿真實訓室配備骨盆模型、內外生殖器模型、接生示教及訓練模型、分娩機轉模型、母子急救模型、會陰切開及縫合模型、產鉗、胎頭吸引器、新生兒模型、新生兒氣管插管模型、新生兒急救處置臺、分娩臺、刷手設備、污物桶等;(3)婦科、計劃生育仿真實訓室配備婦科檢查模型、放環及取環模型、婦科檢查床、坐浴盆、人流工作站、負壓吸引器、陰道鏡等婦科診療儀器、婦科手術床等;(4)產婦休養區的母嬰同室配備患者床、床頭柜、嬰兒床、母乳喂養椅、催乳儀、產后乳房按摩儀、吸乳器等。新生兒洗浴室配備足月新生兒模型、新生兒洗浴及游泳設備、新生兒撫觸臺及新生兒護理用品;(5)實訓物品準備室配備物品柜、物品準備臺等。
4.1 教師示教
根據實訓項目,教師進行規范操作示教,使學生對本實訓項目有系統的認識,同時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
4.2 學生模擬操作
強化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熟練的操作技能。仿真教具使學生產生感性認識的同時,初步嘗試臨床實際操作,為從事臨床工作奠定基礎。
4.3 情境教學
情境教學是應用真人(角色扮演)仿真或模型模擬臨床情境的一種教學方式。這一方式能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按婦產科接診患者的程序創設情境,給出主訴、現病史等資料,啟發學生思考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完成護理評估、護理診斷,針對實際情況開展治療、護理工作,創設“基本理論—基本專業知識—基本操作技能—臨床應用”為一體的階梯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思維,增強了記憶,有效培養了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1 實訓項目考核法
按各專業、各學科實訓項目制訂考核細則,明確給分點。每一項細則由儀表、物品準備、仿真操作、實訓報告等要素組成,由實訓教師負責組織考核并給出分數。
5.2 臨床技能考核法
臨床技能考核是與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母嬰護理資格考試接軌的一種考核方式。應用實訓中心的設備、模型、模擬患者考核學生,全面評價助產專業學生的職業素質。其內容包括模擬病例問診、體格檢查、產科檢查、接生、母嬰護理等基本操作技能。
模擬婦產醫院的管理,仿真實訓中心實行“教師-實訓生”分級管理模式。教師按學生實訓科室的規范化管理要求分配學生,定崗位、定職責,實訓中教師督導檢查學生管理情況,培養學生管理意識、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
6.1 出入管理
進入實訓室的人員要求填寫《仿真實訓中心使用申請表》,經主管人員同意后方可進入實訓室;未經實訓中心主管允許,不得帶外來人員到實訓室。
6.2 清潔管理
進入本中心人員應穿白大褂,換清潔鞋。每次實訓課結束后應打掃衛生。分娩室和手術室按無菌化管理。
6.3 實訓設備及物品管理
實訓前,填寫實訓用設備、物品記錄單。先檢查設備、物品是否符合實訓要求,如有不符,及時報告管理人員,并登記,使用后再次填寫設備、物品記錄單。進入實訓中心后,未經允許,不得擅自使用設備和物品。實訓中心的物品為公物,所有設備和物品未經學校主管部門許可,不得以任何理由帶出。實訓中設備及物品有損壞,視情節予以賠償。
6.4 安全管理
仿真實訓中心電器設備較多,應注意用電安全,做好防火、防電、防盜等工作。實訓中心內嚴禁吸煙。在停電、停水時,必須拉斷電源、關閉水源,關閉好門窗再離開。
[1]衛生部,教育部.關于頒發和實施《中等醫學教育主要專業設置標準》的通知[S].衛科教發[1999]第31號.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和發展的決定[S].中發[1997]3號.
[3]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公布第二批《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目錄的通知[S].教職成廳函[2014]48號.
G40-03
B
1671-1246(2017)16-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