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金麗
浙江新鴻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論環境監測中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設
沈金麗
浙江新鴻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經濟水平逐漸提高,各個領域得到快速發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自然生態環境遭受了嚴重的破壞,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甚至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因此,加強對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只有做好環境污染的治理工作,才能實現我國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人們營造一個綠色、健康、無污染的生存環境。本文對環境監測中的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設問題進行了簡單的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為其制定有效的解決對策。
環境監測;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
在環境監測過程中常常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增加監測點布設的難度。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就應加強對問題來源的分析,并以其為基礎制定出有效的防治對策,保證環治理工作順利進行。
開展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工作時,應加強對空氣污染地區的污染情況的了解,并根據污染程度進行污染種類劃分。常見的污染種類有輕度、中度、重度等,根據已經規劃的結果合理布置空氣污染監測點,保證所布設監測點的準確性[1]。
地理位置因素是在開展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的主要因素。在布設過程中,應做好當地氣候現狀、風向、地域條件等方面的了解工作,保證在實際布設過程中根據風向的運轉位置來制定對應的布設方案。在布設過程中還應做好風向數據的收集工作,并以現有的數據信息為基礎進行布設。
在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過程中應做好當地人口數量的統計工作,根據人口數量、密度制定對應的布測點。若當地人口數量居多,應適當增加空氣污染監測點,保證所監測出來的數據信息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應選擇地域寬廣,盡可能減少與綠色植被接觸,把監測點的真正價值體現出來。若在一些綠化區域中布設監測點,就會直接影響對該地區空氣污染現狀的監測[2]。
功能分區布設方法成本較低,在布設過程中有著較高的實用性,可對各種類型的污染狀況進行監測,在各個地區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于其他布設方法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推動社會經濟效益的發展。
現階段,相關部門在開展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工作時還可通過設計方法進行。功能分區布設方法在使用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地理條件等進行布設。而設計方法可在一些惡劣的污染環境中進行操作,并為其制定對應的監測方案。
網格布置方法是空氣污染監測點在布設過程中常使用的一種方法,但該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對一些污染現象分布較為均勻的區域使用,很難進行大面積的監測。在該方法應用過程中,應做好監測區域的布置工作,并將其通過網格的形狀展現出來,根據當地地理情況來設置網格的大小[3]。最后,將對空氣污染的采樣信息放置在網格中心。
扇形布點主要在一些偏遠山區的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中應用,這種布點方式可以有效的擴大自身的監測范圍,在一些較為惡劣的天氣環境中也可開展。扇形布點在使用過程中可以以高架電源為主進行操作,并將整個高架電源立于主導風向的擬定軸線中,再通過扇形布點的形式進行布置。另外,在對空氣污染實際監測過程中,應將扇形布點弧度控制在四十五度角,并嚴格遵守指定標準進行操作。
在開展空氣污染監測工作時,應明確整個監測全過程的主要目的,并以此為基礎開展監測工作。在監測時,還要根據不同城市、地區的氣候情況、地理位置等方面來挑選出對應的布設方案,才能將監測點的真正價值發揮出來,為環境治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4]。
在開展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工作時,要做好當地污染現狀的分析工作,掌握準確的污染源,根據污染源、污染程度來挑選對應的布點方案。
在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多種原因影響整個監測點布設工作的正常進行。因此要做好當地空氣流動情況的分析工作,了解當地的地理位置、地勢情況、氣壓情況等,根據掌握的數據信息來進行監測點布設,從而保證監測點所測數據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在開展空氣污染監測點布設工作時,應該嚴格遵守國家指定標準進行操作,同時要保證設計方案滿足當地實際情況,根據該方案進行監測點數量的控制,保證在對空氣污染監測時,所得的數據信息具有較高的準確性[5]。另外,在監測點布設過程中,還要根據當地人口、建筑物等方面的密集程度來確定監測點布設的數量,實現全方面對空氣污染全方面監測。
監測點布設是我國相關部門在開展環境污染監測工作中重要組成部分,合理的監測點布設可以保證監測工作人員可以將監測數據合理利用,并保證更加準確的對城市污染狀況進行監測、管理。
[1]黨秀芳,朱玲,苑紅丹,于洋.環保監測中空氣污染監測點的布設要點分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6(10):293.
[2]史美鮮,彭林,劉效峰,牟玲,白慧玲,劉鳳嫻,楊花.忻州市環境空氣PM_(10)中有機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分析[J/OL].環境科學,2014(2).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13227/j.hjkx.2014.02.018.html
[3]李松,鄧寶昆,邵技新,徐紅勤,李戀.基于GIS的貴陽PM_(2.5)質量濃度城鄉過渡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4(8):1298~1304.
[4]王穎,霍玉俠,侯雅楠,潘峰.區域規劃環評中大氣環境監測點位布設研究[J].中國環境監測,,2011(6):33~35.
[5]高慶先,劉俊蓉,李文濤,高文康.中美空氣質量指數(AQI)對比研究及啟示[J/OL].環境科學,2015(4).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0.13227/j.hjkx.2015.0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