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增宏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安徽 合肥 238000)
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內容改革探討
江增宏
(合肥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安徽 合肥 238000)
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現代職業教育要求,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作為醫學類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方法和手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但教學內容方面的改革相對滯后,已不適應新形勢下專業發展的需要,本文對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內容改革的必要性和途徑進行探討。
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
人體生理學,通常簡稱為生理學,主要研究正常機體的生命現象和功能,是醫學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對高職護理專業學生而言,學好生理學,能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等專業課程奠定必要的理論基礎。隨著新形勢下社會對教育教學要求的提高,生理學傳統的教育方式已不適應專業發展的要求,特別是對于基礎知識薄弱的高職生而言,教學內容改革尤為重要和迫切。筆者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內容的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培養技能型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轉型,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由于當前職業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存在結構不合理、質量有待提高、辦學條件有待完善、體制機制不健全等問題,為提高勞動者素質,培養中高級技能型人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重大戰略部署[1]。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必須進行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改變舊的教育觀念與思想,實現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育手段與方法、課程體系、教育評價體系和教育管理體制等的現代化,培養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2]。
調查發現,對于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生理學內容,學生普遍反映不感興趣,理解難度大,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其原因如下。
由于普通本專科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門檻的降低,導致部分生源質量下降,他們基礎知識薄弱,對一些課本知識不感興趣,不愛學習,學習主動性較差。護理專業學生大多為女生,缺乏邏輯思維,基礎知識薄弱,理解能力較差,加之生理學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內容抽象、難理解,如心臟電生理,導致學生學習難度大,教學效果欠佳。
在傳統“填鴨式”教學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學習,這樣的教育教學方式扼殺了學生創新精神和思辨能力,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3]。另外,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方式以及人們學習、生活方式,以口述或文字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教學已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要求。
當前高職所使用的《生理學》教材和本科院校臨床醫學專業所選的教材內容基本相同,教材使用針對性差,內容偏多、偏深,未能體現高職護理教育特點。此外,高職《生理學》教材還涵蓋了近代理論研究成果,難度較大,如心臟電生理、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等理論性較強的知識,這些理論知識學習對象應該是研究人員,而不是高職生。
目前,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微課、慕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與翻轉課堂的運用,豐富了教學方法和手段,使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提高。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和手段,最終目的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特定對象,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非常重要。因此,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內容同樣需要改革,與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相輔相成,共同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的現代化。本文就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內容改革進行探討。
現代高職教育要求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技術進步和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需要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1]。要想培養出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既要強調知行并重,培養受教育者基本文化素質與綜合職業能力,又要注重受教育者滿足一定職業崗位(群)要求的技術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的養成[4]。因此要防止職業教育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只注重理論教育,忽視實踐教育,認為只要把課本內容教給學生就行了,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動手能力差,缺乏應有的技能,不能很快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另一個極端是只注重實踐教育,忽視理論教育,認為一些理論知識難學,且對以后工作幫助不大,因此忽視理論教育,最終影響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可持續發展,使其不能真正成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因此,職業教育在注重實踐教育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理論教育。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掌握主動權,不斷創新,才有可能成為優秀的“工匠”,否則就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現“盲人摸象”、底氣不足的現象[5]。
根據高職教育培養目標,要想培養知識、能力并重的具有較高人文素質的應用型護理人才,在注重護理技術訓練的同時,必須進行理論教育。選擇高職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內容時,應以能幫助學生了解人體常見的生理現象,理解臨床疾病發生的原因機制和提高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以期為學生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職業生涯更好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必須將生理學基本概念、理論列為教學內容,如心臟的泵血功能、血壓的形成、肺通氣的原理、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與交換、體溫的調節、尿的生成過程、尿生成的調節、自主神經的受體分類與分布及效應等方面知識。
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學習生理學這門課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人類正常生理情況,理解疾病發生的表現、機制以及藥物治療的藥理作用等,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應把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內科學及外科學等臨床專業課中與生理學聯系密切的理論作為教學重點,提高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和應用相關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習血液循環理論能幫助認識心臟疾病(如心衰)、高血壓病;肺通氣原理是學習氣胸、心臟按壓的基礎;血液凝固系統與出血性疾病和血栓性疾病有關;消化系統生理與胃潰瘍等消化系統疾病有關;體溫調節理論與發熱有關;尿的生成生理與腎臟很多疾病有關,如腎功能衰竭、尿毒癥、腎小球腎炎、蛋白尿、血尿等;特殊感覺的產生原理與近視、老視、聽力障礙有關;外周自主神經有關的受體分類、分布及效應內容是學習藥理學中與自主神經有關的藥物知識的基礎;內分泌系統與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常見疾病有關。上述這些理論內容應作為生理學教學重點,并在講解時增加其他相關課程內容,既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也能使其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
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提高解決問題能力,教學中可以問題為線索,導出所學內容。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探討,然后教師講解,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討論及交流等形式,對教學問題進行探索、求解、延伸和發展[6]。這樣不但能學到更多知識,而且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因此,可通過以下問題進行生理學教學:(1)電生理內容可以“人體是如何快速傳遞信息的?”問題導入;(2)神經內分泌生理可以“人體功能是如何調節的?如何適應環境變化?”問題導入;(3)血液循環生理可以“血液是如何循環的?”問題導入;(4)腎臟的泌尿功能生理可以“尿是如何生成的?”問題導入;(5)血液的生理可以“血液有哪些成分?作用是什么?出血時如何止血?”等問題導入;(6)體溫調節的生理可以“人體體溫是如何保持恒定的?”問題導入;(7)消化系統生理可以“人體如何消化吸收食物的?”問題導入。以問題導入進行教學,不僅可以方便制作微課,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打破學習的時間、空間限制,使學生能隨時學習,還可以實現翻轉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中心,教師則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選擇生理學教學內容時必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高職生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理解能力不強,因此選擇教學內容時應降低難度,減少較深奧的理論知識,以內容簡單、實用為原則。如生物電內容中有關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的形成機制、心肌細胞的生物電、腎臟泌尿功能中腎小管的重吸收功能、神經系統的高級功能,這些內容理論性強,雖然是生理學重要內容,但對于高職生來說,學習難度大,可以不講或少講,為了今后的發展需要也可以將這些內容作為了解部分。
總之,高職生理學教學內容改革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學內容改革必須符合高職教育培養目標,適應專業發展需求,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以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
[1]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國發[2014]19號.
[2]劉向杰.高等職業教育現代化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6(24):8-11.
[3]梁晶晶.現代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沖擊及影響[J].信息與電腦,2016(4):214-216.
[4]陳擁賢.對科學確立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探討[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2003(3):5-8.
[5]李福玲.生理學教學方法應用技巧[J].科技信息,2008(26):23.
[6]亢春彥,張秀芝,肖紅.基于高職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的病理學教學改革[J].中華護理教育,2010(11):515-516.
G420
B
1671-1246(2017)23-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