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君,黃麗英,謝秋蓮
(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贛州 341000)
新生兒溶血病行換血治療的臨床護理觀察
吳麗君,黃麗英,謝秋蓮
(贛州市婦幼保健院,江西 贛州 341000)
目的 了解新生兒溶血病患兒換血治療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我院接受換血治療的新生兒溶血病患兒88例,通過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新生兒疾病護理,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新生兒住院治療時間、治療期間不良事件發生例數、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新生兒住院治療時間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治療期間有一例發生不良反應,對照組為8例,組間差異顯著(P<0.05);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5%,高于對照組的79.5%,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 對新生兒溶血病患兒換血治療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新生兒溶血病;換血治療;針對性護理
新生兒溶血病是近年來臨床上公認的導致新生兒出現高膽紅素血癥的主要原因,會使新生兒神經系統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從而對其生命安全與生活質量造成不利影響[1]。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大多實施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療法。相關研究發現,換血治療期間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可以使患兒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從而降低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可能性[2]。本文主要研究對患兒換血治療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抽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換血治療的新生兒溶血病患兒88例,通過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4例。對照組患兒日齡1~10天,平均(3.7±0.9)天;男性 27例,女性 17例;胎齡 34~42周,平均(39.4±1.7)周;足月產28例,早產16例;發病時間1~26小時,平均(10.4±2.1)小時。觀察組新生兒日齡1~8天,平均(3.2±0.5)天;男性 24例,女性 20例;胎齡 35~42周,平均(39.1±1.6)周;足月產31例,早產13例;發病時間1~29小時,平均(10.8±2.5)小時。兩組患兒一般指標組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新生兒疾病護理。觀察組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1)心理護理: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兒家長解釋治療方法、治療目的、治療效果,消除其不良情緒,增加其對治療的信心,保證換血治療計劃能夠順利實施并達到預期效果。(2)術前護理:完善術前準備,術前6小時禁水,實施藍光照射,給予5%NaHCO3及人白血蛋白堿化血液,提高膽紅素與白蛋白聯合率,對所用藥品和物品進行全面檢查,準備好治療過程中所需的血液,并實施預溫處理,使溫度保持在37℃左右。(3)術中護理:觀察患兒反應、面色、呼吸、心率、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經皮膽紅素等相關指標的變化,每15 min測量一次心率、血壓;每30 min測量一次經皮膽紅素水平,發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記錄起始時間、輸血量、換血量,觀察穿刺部位有無腫脹、滲漏、堵塞等情況,控制輸血與抽血速度,預防栓塞。靜脈輸注10%葡萄糖酸鈣。(4)術后護理:在重癥監護病房實施重點護理,注意保暖,對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實施藍光照射,使部分沒有結合的膽紅素順利排出,增強治療效果。根據患兒日齡、胎齡、體重、活動度調節溫度,遵醫囑給予抗生素,觀察黃疸程度,術后禁食6 h,情況較好的患兒進行正常喂養。
新生兒住院治療時間、不良反應例數、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換血治療結束,患兒離開醫院當天,通過不記名形式了解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滿分為100分,>90分為滿意,80~90分為基本滿意,<80分為不滿意[3]。
對照組共住院治療(17.9±2.5)天,觀察組為(13.1±2.2)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
觀察組治療期間有一例發生不良反應,對照組為8例,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5%,高于對照組的79.5%,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詳見表1。
當新生兒溶血病患兒體內血清膽紅素水平達到甚至超過340 μmol/L時,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控制,發生膽紅素腦病的可能性會明顯升高,對患兒生命造成威脅,即使一些患兒經過治療后能夠存活,也會有明顯的中樞神經系統后遺癥長期存在[4]。在患兒實施換血治療期間,護理人員必須有高度的責任心,做好術前準備工作,術中、術后對患兒進行密切觀察,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實施重點監護,降低患兒治療期間出現并發癥的可能性,確保患兒能夠在短時間內痊愈出院[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兒家長對換血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達95.5%,高于對照組的79.5%,且觀察組治療期間僅出現一例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的8例,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上述研究結果充分說明,對新生兒溶血病患兒在換血治療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的必要性和優勢,可在臨床進一步推廣。

表1 兩組患兒家長對溶血病換血治療期間護理服務的態度比較[n(%)]
總之,對新生兒溶血病患兒換血治療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減少不良反應,縮短住院時間,提高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祝麗麗,胡雷,曾小菁.孕婦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病發病率的相關性[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26(9):921-923.
[2]薄春敏,胡謝應,朱秀娟,等.母兒ABO血型不合孕婦血清IgG抗體效價對新生兒高膽紅素發病率的影響 [J].中國婦幼保健,2014,11(26):334-336.
[3]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實用新生兒學[M].3 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4]王長海.孕婦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病發病的相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9(23):884-886.
[5]譚曉霞,藍海鷹,徐曉紅.孕婦血清微柱凝膠法檢測IgG抗體效價與新生兒溶血病關系的 Meta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1):56-59.
R725.5
B
1671-1246(2017)23-014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