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林(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凱里556000)
淺談在我院體育課中加強體育衛生常識教育的必要性
□王家林(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貴州凱里556000)
體育鍛煉不是盲目和無目的的。首先要明確自己鍛煉的目的,想要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其次應該掌握簡單的體育鍛煉的基本理論,遵循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了解體育鍛煉的科學方法,懂得基本的體育衛生常識,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有效的體育鍛煉效果,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基本原則項目的選擇時間的安排注意的事項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是幸福的保障,也是工作和事業成功的基礎。健康長壽從古自今都是人類最美好的愿望和不懈追求的目標。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我國國民平均壽命目前已達到70歲左右,這要歸功于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讓人們認識到運動和飲食是影響健康的主要因素,堅持合理的體育鍛煉,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對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具有極為重要意義的結果。鑒于我院目前學生身體素質的現狀,以及培養目標的特殊性,如果一味堅持,甚至強化競技體育項目的教學內容,就不能很好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畢竟他們不是體育特長生,也不具備運動天賦,無論我們怎樣努力,使用什么手段,也很難把他們培養成高水平的運動員,去為國家摘金奪銀,也不符合學院的培養目標。同時也有悖于高校體育以終身健身為指導思想,強化對學生終身健身意識、習慣、能力的教育,使學生獲得在各種環境下獨立進行自我健身和自我發展能力為宗旨的教育目的。所以,我認為應改變教學思路和手段,在競技項目教學內容不變的同時,加大體育衛生常識內容和教學力度,教會他們健康的體育衛生常識,了解體育鍛煉的科學方法,掌握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學會項目的選擇和鍛煉時間的安排,走出校門后,明白在體育鍛煉時自己該做什么?會做什么?如何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高校體育課的目的和任務,也是每一位體育教師應盡的責任。既然目的明確了,我認為應該做好以下教學:
體育鍛煉不是盲目和無目的的。首先要明確自己鍛煉的目的,想要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其次應該掌握簡單的體育鍛煉的基本理論,遵循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了解體育鍛煉的科學方法,懂得基本的體育衛生常識,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有效的體育鍛煉效果,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大家都知道,體育鍛煉是以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豐富業余生活,使身體朝著更完美的方向發展為目的。所以體育鍛煉必須與掌握的體育知識、技能相結合,以科學理論為依據,遵循人體發展規律,否則會適得其反。
1.1、自覺性原則
人體的發展、身體素質的提高都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只靠一朝一夕的努力是達不到的,因此體育鍛煉需要自覺性,沒有自覺性就不能堅持,尤其是遇到困難或夏日炎炎、天寒地凍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就會退縮。只有提高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明確鍛煉的目的,把自己的個人需要與對社會承擔的責任緊密結合起來,經過努力鍛煉從中得到益處,才會逐漸將體育鍛煉作為個人需要而自覺參加。正所謂貴在堅持。
1.2、全面性原則
眾所周知,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各個組織、器官、系統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互為依托。人體體質的全面發展離不開體育鍛煉,盡管鍛煉的形式、內容、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但在選擇和使用上都不能脫離全面性原則,否則,將會導致身體發展不協調。比如只注重力量練習,發展身體各部位肌肉,使肌肉結實,比例勻稱,外表陽光,充滿活力,而忽視心肺功能耐力的練習,造成心肺功能的發展落后于體型發展,這種鍛煉是不科學和全面的。當然,全面鍛煉并不是要求大家從事所有項目的鍛煉,而是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通過某些項目的鍛煉,使身體得到全面均衡的發展,尤其應當加強身體薄弱環節的鍛煉。這點需要大家注意。
1.3、漸進性原則
人體由靜止狀態進入運動時,不可能一開始就能發揮機體的最好工作能力,它需要一個逐步提高的適應過程,這是由人體基本活動規律決定的。在體育鍛煉時,運動負荷要由小到大,動作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也就是我們說的循序漸進過程。如果違背這一原則,不僅收不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反而會有損身體健康,甚至發生傷害事故。不僅在一次鍛煉中如此,在長期鍛煉中也要體現循序漸進原則,既不能急于求成、拼命蠻干,也不能長期保持、停滯不前。
1.4、經常性原則
人體結構和功能的變化是逐漸積累、逐步提高和逐漸完善的。只有堅持經常性的體育鍛煉,才能使這些變化得到鞏固和擴大。比如要想讓骨骼變的堅實、韌帶變的牢固、肌肉變的粗壯、以及肺活量的增大都是通過肌肉活動進行反復多次的強化而實現的,只靠一、二次鍛煉不可能實現。如果斷斷續續地鍛煉,而不是持之以恒,前次的作用痕跡已經消失,后一次積累性影響就小了。學生每周堅持兩課兩操、兩活動,讓每人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這是有科學依據的,也是符合經常性原則的。“持之以恒”、“貴在堅持”是人們對經常性原則最好的詮釋。
張奎良批判了對于共產主義的經驗性理解和認識,依據馬克思哲學文本,提出共產主義是實體境界、形上境界和實踐境界的三維合一。其中實體境界其核心內容是完善的社會制度;形上境界即哲學共產主義境界,其核心是人的徹底解放和對人的終極關懷;共產主義的實踐境界是把現實斗爭和共產主義未來結合起來的現實運動。[10]
1.5、差異性原則
個人鍛煉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項目和時間來進行,不能盲目跟隨他人。雖然人體生理結構基本相同,但由于年齡、性別、身體功能、基本活動能力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在選擇鍛煉內容、方法、運動負荷等方面也應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區別對待,特別是體質較弱和鍛煉基礎差的人更應該如此。
體育鍛煉的五項原則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不能片面強調某一原則,而應把五項原則緊密聯系起來,這樣鍛煉才能收到顯著的效果。
體育鍛煉所選擇的項目不同、內容不同、方法不同,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不同的運動項目、方法具有各自的特征,有的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增進健康,有的可以強身健體、調節精神、豐富文化生活。無論選擇什么項目,都應根據個人年齡、性別、身體條件、興趣愛好、時間、場地、器材等等情況來決定,不要盲目追求那些又費錢、又耗時而效果并不理想的高大上項目。那么什么項目最好呢?我認為:
2.1、跑步
跑步應該說是所有體育鍛煉中最容易掌握,場地最容易選擇,時間也最容易保障的項目。鍛煉時,距離可長可短,跑的時間也可以靈活掌握。再者,跑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對腦力勞動者意義更大。跑步分為:定時跑、間歇跑、變速跑、越野跑等等。
2.2、廣播操、健美操、韻律操
廣播操、健美操、韻律操占用的場地都不大,時間也不長,在音樂聲中徹底放松,將會感受到更加地輕松和愉快,也是不錯的選擇。
周末一家老小或親朋好友走出戶外,做一次親近大自然的郊游。當你登上高山之巔,極目遠眺,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心情,只能身臨其境才能真正感受得到。
在我的了解中,絕大多數人認為早鍛煉最好,其實不然。因為人體剛從睡眠中醒來,機體還沒有達到最佳的工作狀態,是不宜做長時間和大運動量晨練的,最好只做些慢跑、散步和早操等活動。另外,清晨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時間,尤其在寒冷的冬季,血管會變細變脆,對年紀大的人來說此時更應注意。那么,選擇什么時間進行鍛煉最佳呢?
(1)上午工作或學習兩個小時以后,大腦容易出現疲勞,此時到室外做做操,跳一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對松弛高度興奮的神經,產生愉快的情緒大有好處。這是辦公一族最佳的選擇。
(2)對學生而言,下午課外活動是進行體育鍛煉的最佳時間。這時人體運動系統已進入最佳狀態,適合進行大負荷的體育鍛煉,每天一小時的鍛煉也最好安排在此時。
4.1、運動前要做準備活動
運動前的準備活動對于大多數的人來說,認為可有可無,在思想上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本來可以避免的運動性損傷,結果發生了,也給自己的工作、生活代來了很多不便,這就是因為準備活動不充分而產生的。那么準備活動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1)規范完整的準備活動。
可以提高全身能量物資代謝水平,刺激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有效調節中樞神經系統與肌肉活動有關的各器官系統間的聯系,使體溫和肌肉溫度升高,提高體內酶的活性,有利于肌肉中血流量增加,使肌肉獲得更多的氧。同時也減少肌肉的粘滯性,擴展肌肉活動的幅度,提高肌肉、韌帶的力量、彈性和柔韌性,提高各關節靈活性,最大限度的減少運動中肌肉、關節、韌帶發生拉傷、扭傷等傷害事故。準備活動也可預先克服人體各器官系統機能活動的生理惰性,讓其盡快適應肌肉活動的需要,縮短肌體進入工作狀態時間,使機體發揮最佳工作效率,盡快達到最佳運動水平。
(2)準備活動的要求。
準備活動分為兩種,即一般性和專門性。同學們只要掌握一般性準備活動就可以了。準備活動時要注意有一定的密度和強度。夏天約15分鐘,冬天約25分鐘,心率在130-160次/分鐘,身體發熱、微微出汗、呼吸加深、加快、心跳加強,主要關節感到靈活,身體感到輕松有力,興奮性提高就達到預期目的,不能過分消耗體力。同時也要注意內容和順序,要就從上到下(從頭到腳)、要就從下到上(從腳到頭)。比如:從頭部開始——上肢——腰腹——下肢——到踝關節結束。準備活動的內容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加以詳細講解和示范,讓學生熟記于心。
4.2、運動結束時為什么要做整理活動
(1)整理活動的作用
由于運動,肌肉會產生大量的代謝產物——乳酸。同時它的含量也將大幅增加,讓人感覺整個身體肌肉酸脹,相當難受。而整理活動是一種輕松、活潑以及柔和的放松過程,有助于肌肉的血液暢流,排除二氧化碳,消除乳酸等代謝產物,以達到償還氧債、調節機能、減輕肌肉酸痛,消除疲勞的效果,有助于人體機能盡快恢復常態。
(2)整理活動的要求
整理活動應與結束時的項目相銜接,著重的是全身性放松,盡量采用輕松、活潑、柔和的練習,其內容有調整呼吸運動和自然放松走步、慢跑、徒手放松練習、簡單的舞蹈動作以及自我按摩和相互按摩等,活動量應逐步減少,節奏逐步減慢,以促使呼吸頻率和心率的下降。
由于高職院校的特殊性,我們的學生將來大都會在生產一線從事繁重的技術工作,如果沒有強壯的身體,優秀的團隊協作精神,就缺乏競爭力,好不容易獲得的工作崗位就會失去。而這些品質的養成,在體育課中是能得到培養和鍛煉的,也是我們每一位體育教師應該為之努力和奮斗的。
[1]叢文勝.淺談體育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2]孫萍.高校學生體育教育與興趣培養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3]張玲,王麟.高校開設瑜珈課的可行性分析[J].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
G804
A
1006-8902-(2017)-07-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