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怡(浙江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浙江金華321004)
運動與高血壓
□張夢怡(浙江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浙江金華321004)
高血壓(hypertension)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和/或舒張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收縮壓≥140毫米汞柱,舒張壓≥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正常人的血壓隨內外環境變化在一定范圍內波動。高血壓是現代生活中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子。
高血壓發病率運動
對多項國內外研究分析可知,中國高血壓患者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的比例明顯高于歐美國家,近年來中國人群中的高血壓發病率在24%-27%之間。2015年中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已經分別達到50%、45%與17%。2006年至2012年數據顯示,中國居民的腦卒中死亡率可達131.2/10萬-145/10萬,盡管近年來該比例已經有所下降,但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大量流行病和臨床研究都證明高血壓是絕大多數心血管病、腎臟病和周圍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原因。美國弗萊明翰(Framingham)心臟隊列研究30年結果證明收縮壓和舒張壓(每兩年測一次)與心肌梗死、心絞痛或不穩定心絞痛的發生密切相關。美國另一項多因素干預研究(MRFIT)也發現血壓(尤其是收縮壓)與冠心病死亡率存在著高度的相關性,而且血壓高低與冠心病發病率或死亡率是呈連續的等級直線相關(劑量—反應關系)。
與高血壓發生有關的危險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因素、精神因素和環境因素、年齡因素、藥物的影響及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久坐、食物過咸、大量飲酒、吸煙這些與生活行為方式有關的危險因素也會增加高血壓的患病率。
Paf fenbarger等對14998名哈佛大學男性校友隨診6-10年的結果表明,體力活動指數及是否參加劇烈運動項目(跑步、游泳、手球、平地滑雪等)與高血壓發病率呈負相關。其中體力活動指數小于20004卡/周的校友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比體力活動指數大于20004卡/周的校友高30%(RR=1.30CI為1.09-1.55);不參加劇烈運動項目的校友發生高血壓的危險比參加劇烈運動項目的校友高35%(RR=1.35LCI為1.15-1.60),且每周參加劇烈運動項目的時數越多,發生高血壓的危險就越低,這個結果不受年齡、體重增加、高血壓家族史等的影響。
Blair等研究了體力適應性與高血壓發病率的關系。對血壓正常心電圖正常且無高血壓及心血管病史的4820名男性和1219名女性,年齡20-65歲進行了1-12年(平均4年)的隨訪。用極量蹬車試驗(maximal t readmil l testing)評估體力適應性,結果發現與高體力適應者相比,在控制了性別、年齡、基線血壓和體重指數后,低體力適應者發生高血壓的相對危險為1.52。
Kokkinos將46名美國黑人高血壓患者,缺乏體力活動,不服藥收縮壓≥180mmHg或不服藥舒張壓≥110mmHg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加鍛煉的為實驗組,對照組則只給予藥物治療而不參加體育鍛煉。實驗時間內飲食體重等因素均不改變,并建議對照組維持原有的體力鍛煉,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藥物治療方案相同,實驗組的鍛煉方式為每周3次健身自行車,鍛煉強度為74%最大心率(中等強度體力活動)。平均鍛煉時間為(4±9)分鐘/次。結果16周后,鍛煉組舒張壓平均值從88mmHg±7mmHg下降至83mmHg±8mmHg,收縮壓從138mmHg±10mmHg下降至131mmHg± 15mmHg,而非鍛煉組舒張壓從88mmHg±6mmHg上升至90mmHg± 7mmHg,收縮壓幾乎沒有變化(139mmHg±13mmHg至139mmHg± 10mmHg);32周后,兩組的降壓效果與16周時基本相同,鍛煉組血壓平均為129/85mmHg,非鍛煉組為138/90mmHg。
大量的研究表明適當的體力活動可以有效緩解不良生活方式給人們身體健康帶來的危害,體力活動時間與慢性病有很密切的聯系,每天堅持體育鍛煉30min,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風險明顯減低。許多研究也表明,缺乏運動、久坐、肥胖是導致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適當的體力活動對于心血管疾病有著積極的影響。
輕度高血壓患者,首先的治療方法是非藥物療法,而中、重度高血壓患者,應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輔以非藥物治療,盡可能地減少用藥劑量,達到較理想的治療效果,這就是治療高血壓的總原則。非藥物治療的方法主要為以下幾個方法:(1)控制體重:日本的研究資料認為,肥胖是高血壓的主要致病因素,80%的高血壓患者通過減肥,可以使血壓下降。我國醫學家也指出,無論是高血壓患者,或者正常血壓的肥胖者,減輕體重均可使血壓下降,心率減慢,血漿尿酸,膽固醇和血糖減少,而且可減少用藥劑量;(2)改善生活方式:主要是限制食鹽的攝入量并適當補鉀。正常情況下,人體對鈉的生理需要量每天僅為2-3克,但實際膳食中含鹽量高達10-15克,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5克為宜;另有人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增加鉀的攝入量即使不顯示降低血壓的作用,亦可預防止腦中風、心室肥大、腎功能低下的發生,降低由高血壓合并癥所致的死亡率,故高血壓患者應適當補鉀;(3)減少吸煙和飲酒。吸煙可使心跳加快,并使周圍血管和冠狀動脈收縮,心肌應激性增加,影響心肌細胞對氧的利用。煙堿可使兒茶酚胺釋出,加重心肌缺氧。
運動療法是原發性高血壓非藥物療法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運動療法主要是有氧運動療法和力量訓練療法,這兩種運動療法在高血壓防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有氧運動能夠有效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能夠起到降低血壓效果的有氧運動既包括健走、慢跑、游泳、舞蹈、自行車等長時間動力性運動,也包括氣功、太極拳、太極劍等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有氧運動的強度和時間長度的差異會產生不同的降壓效果,一般情況下,Ⅰ級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三個月的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后,其收縮壓(SBP)、舒張壓(DBP)明顯下降(P<0.01、P<0.05),同時軀體癥狀明顯改善(P<0.05),進行9個月的中低強度的有氧運動后,高血壓患者在安靜時血壓已經明顯地下降,并且能夠保持較長時間的穩定。有氧運動療法需要針對不同的高血壓患者制定不同的運動治療方案,對于Ⅰ期高血壓患者,可以采取較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同時要求運動后心率增加不超過運動前的50%為宜,在進行運動治療的時候,要適度適量,不宜過猛;對于Ⅱ期高血壓患者,應該進行比較舒緩的有氧運動,運動后心率增加不應超過運動前的30%,一旦運動時發生不適癥狀,及時停止運動,原地休息調整。有氧運動的時間和次數也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運動時間保持在45-60min,每周運動治療的次數在5次左右。不同的運動強度有時也會取得相同的治療效果,一般情況下小強度運動的降壓治療效果小于中強度運動的治療效果,但是有時候采取最大運動能力的20%和60%的強度進行有氧治療可能取得相同的治療效果,這與高血壓患者自身的身體素質也有關系。高血壓患者年齡與運動降壓效果也存在一定關聯,老年患者的治療效果一般低于年輕患者的治療效果。綜上所述,在進行有氧運動療法的時候要根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相符合的運動方案。
最近幾年,力量訓練作為一種新的運動療法在高血壓治療中進行了應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效果具有不穩定性。有研究表明,在進行力量訓練后,收縮壓和血壓負荷在運動后可保持降低,對降壓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將力量訓練堅持一段時間后,收縮壓和舒張壓會有更加明顯的下降,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實驗得出了相反的結果,因此力量訓練的治療效果還存在一定爭議。高血壓力量訓練的主要內容是循環抗組訓練,是中等負荷的訓練,具有持續、緩慢、大肌群、多次重復的運動特點,進行這種訓練能夠有效增加肌力,并且增強心血管素質。力量訓練對訓練次數與訓練過程有著嚴格的要求,每周訓練3次,訓練的對象以大肌群為主,如腿、軀干、和上臂,在進行力量訓練的時候,運動強度控制在40% -50%最大一次收縮,每節在10-30s內重復8-15次收縮,在各節運動中設計休息時間15-30s,10-15節為1循環,每次訓練2-3個循環。力量訓練在進行6-9周后效果明顯,肢體力量增加,安靜時和運動時血壓均下降,力量訓練對高血壓質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Paffenbarger RS,W ing AL,Hyde RD.Physical activity and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ollege alumni.Am JEpidem iol.1983,117.
[2]Obesity:Preventing and Managing the Global Epidem ic.Report of aWHO consultation.W orld Health O rgan Tech Rep Ser.2000; 894.
[3]Blair SN.Goodyear NN.Gibbons LW,et al.Physical fitness and incidence of hypertension in healthy normotensive men and women. JAMA,1984,252.
[4]Kokkinos PF,Narayan P,Colleran J.et al.Effect of regular exercise on blood pressure an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in Affican-American men w ith severe hypertension.N Engl JMed,1995,333.
G804
A
1006-8902-(2017)-07-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