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雅怡(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廣東珠海519088)
野外生存訓練中學員意志品質培養
□歐雅怡(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廣東珠海519088)
品質意志與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密切相關,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必須具備頑強的意志和高尚的品質。文章圍繞意志品質特征相關內容展開,分析如何在野外生存訓練中培養學員的意志品質,以幫助學員培養堅毅的意志品質。
野外生存訓練學員意志品質培養
在心理學中,意志和品質是兩個內涵不同但又緊密相連的詞語,品質是指一個人在長期的經歷中所沉淀下來的性格的內在表征。通常情況下,品質所包含的內容豐富,是展現個體個性、氣質、性格、能力、態度以及價值觀的抽象綜合體。而意志則是指個體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自覺地去組織自己的行為,并在這一過程中,自覺克服其所遇到的困難,是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心理過程。意志品質對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在野外生存訓練中,著重培養學員的意志品質,對于健全軍人的人格,完成相關的行動任務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意志品質一詞來源于心理學,其著重強調意志的作用,意志作為個體品質的主要表現特征之一,在個體成長成才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通常情況下,由于個體遇到的困難的種類和性質會有所不同,其在具體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也會有所不同,意志行動具有目的性與實踐性特征。意志品質在實踐過程中會經歷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兩個階段,意志的大小通常與期望、抱負水平、以往行為的成敗經驗、自信心以及團體成敗經驗密切相關。個體意志在一定情況下會發生一定的心理沖突,表現為雙趨沖突、雙避沖突、趨避沖突以及多重趨避沖突。在面臨選擇與決策時,會爆發出沖動動作、有意動作和選擇動作。總之,意志品質內涵豐富,心理過程復雜,引發行為眾多,在野外生存訓練中,相關的訓練項目要緊緊圍繞培養學員堅毅的意志品質內容展開,幫助學員樹立堅強的意志和優良的品質。
野外訓練項目通常存在于軍人學員意志品質培養中,當然近些年來,隨著各大企業發展的至臻成熟,在部分大型企業中,為了建立健全企業文化,也會不定期組織企業內部員工開展野外拓展訓練項目。但本文主要探討的是軍人在野外生存訓練中如何培養其意志品質。在我國的軍隊中,軍人的意志品質有目的性明確、依托性強以及關聯性強等三個顯著特征。具體而言,由于軍事領域的特殊性,其所有行動都是在經過嚴密思考、精確規劃下進行的,其隨意性幾乎為零。因此,軍人所有的依靠意志品質支配的行為都是為達到預期目的而進行的,目的明確是軍人意志品質的內在要求。在具體的軍事行動中,軍人對目的的認知越精準,對目標內容認知越深刻,對雙方情況把握越到位。其為了有效完成目標而自覺規范襲擊行為,發揮其聰明才智的意志就越堅定。
其次是具有較強的依托性。依托性通常是與隨意動作聯系在一起的,在野外生存訓練中,要通過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訓練軍事學員的隨意行為。隨意行為是一種潛意識行為,其還是在意識的指引下而產生的,將軍事訓練項目中的行為通過各種類型的訓練項目巧妙地內化為軍事學員的自覺行為,讓所有的軍事學員都熟練掌握這些動作行為的要領,進而堅定其意志品質。在具體的軍事實踐行動中,如果學員沒有將這些行為內化為潛意識行為,則不能在危急的戰斗中進行熟練的運用,戰斗意志也就無從談起。再次是較強的關聯性,這里的關聯性是指意志品質通常與困難障礙密切相關。在正常情況下,學員個體能夠憑借其已經形成的意志品質自覺抵御與軍事行動目的無關的想法或者是不利于軍事活動開展的情緒,能夠自覺抵制不良思想障礙和思想情緒。在沒有違背相關客觀規律和超越現有客觀環境條件的情形下,軍事學員能夠依靠其頑強的軍人意志與敵人斗志斗勇,實現軍事活動預期期望。
野外生存訓練活動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活動,其內容復雜,訓練方式多樣,能夠充分運用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訓練軍事學員意志品質,提升學員的綜合素養。利用野外生存訓練項目培養學員意志品質的方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3.1、培養學員的自覺性,磨煉學員的意志品質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相前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再加上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全面實行,我國獨生子女家庭眾多。在家長過度溺愛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社會主義接班人,普遍呈現出怕苦怕累、抗挫折能力低下以及意志品質薄弱現象,極大的阻礙了我國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野外生存訓練是軍事學校開展訓練課程的必備項目,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條件,培養并磨煉學員的意志品質是有效改善我國學員意志薄弱現狀的關鍵。自覺性是學員意志品質培養的重要內容,在軍人素養中,自覺性能夠幫助學員合理調節并控制自身行為,并通過自覺性的作用誘發其產生行為去實踐預期目的,培養并磨煉其意志,使其符合相關規范要求。社會各界對軍事學員自覺性的要求都極高,并且由于其行業的特殊性,軍事學員的自覺性大多是建立在堅定的科學信仰基礎之上的。在野外生存訓練中,教官要根據學員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訓練項目,科學規劃訓練區域范圍,幫助學員樹立堅定的信仰,培養學員的自覺性,培養學員的規劃、謀劃能力,培養學員主動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此外,教官要引導學員開展自身行為,不能在訓練過程中面面俱到,而是在明確目標的情況下,充分尊重學員思想的自由性,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讓學員去具體實踐相關訓練項目并樹立其必勝信心。
3.2、培養學員的堅毅性,鍛煉學員的意志品質
頑強、堅定、堅持是軍人意志品質堅毅性的主要表現。具體而言,在軍事活動過程中,每一個參與人員都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并隨時隨地面臨戰友犧牲的沉重打擊。因此,軍事成員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品質去迫使敵人屈服,取得軍事活動的勝利。軍事戰爭除了依靠先進的武器和戰爭策略外,其更重要的是比拼軍事人員的意志品質。軍人必須要憑借其頑強的意志和強烈的攻擊意識,全力以赴打敗敵人,實現預期軍事目標。在野外生存訓練中,教官要充分利用復雜多變的自然環境,創設適宜的訓練情境,培養學員的堅定意志,勇敢面臨一切艱難困阻的意識,并堅定其信念,保持行動與意志的高度統一,勇往直前奔向既定目標。此外,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意志品質也是學員必須具備的,野外生存訓練環境惡劣,體力消耗大,訓練任務重,訓練項目難度高,充分利用此訓練過程,培養學員的堅毅意志,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強化學員果斷性的訓練,培養學員的意志品質
果斷性在軍事活動中至關重要,其是軍事學員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質,冷靜頭腦、果斷作風、沉穩性格是軍事領導人的必備素養。在野外生存訓練中,要通過嚴格的體能訓練改變學員多疑不決、優柔寡斷的不良風氣,培養學員當機立斷,果斷采取行為,先發制約敵人的意志品質。其次,是要通過嚴格緊密的野外生存訓練,培養學員隨機應變能力。在實戰中,局勢瞬息萬變,隨時都會出現新情況,這時為了最大限度保證戰爭取得勝利,就必須要充分發揮軍事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根據戰爭局勢的變化,及時作出應急反應,改變作戰策略。再者,還需要培養學員的審時度勢能力,幫助學員建立全局觀念,提升學員的綜合素養。在野外生存訓練中,通過實際的訓練項目培養學員的果斷性,磨煉學員的意志品質,有利于提升我國軍事學員的整體素養,增強我國軍隊的作戰能力。
3.4 加大力度培養學員的獨立性,培養并磨煉學員的意志品質
人無立則無以立志,如果成年人不讓小孩子獨立的去完成相關事宜,那么孩子在長大以后一定不會具備多少高尚的意志品質。培養學員的獨立性,是培養學員意志品質的重點,在野外生存訓練中,教官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學員,放手讓學員去獨立的完成相關訓練項目,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開展軍事行為的能力。野外訓練瞬息萬變,與所有人員失去聯系并不是少見現象。因此在具體訓練活動中,教官要有意識地培養學員鎮定的意志品質和孤軍奮戰的能力,全面提升學員的意志品質。眾所周知,缺少獨立性的人在平常生活中都會一事無成,如果將其放在戰場上,只會徒增傷亡罷了。在野外生存訓練中,必須要著重培養學員的孤膽精神,讓學生獨立選擇宿營地點,獨立完成訓練項目,以培養學員的獨立意志品質。
3.5、通過野外生存訓練項目磨煉學員的自制性,提升學員意志品質
在野外生存訓練中,學員在面臨未知的自然環境時,會自然的產生畏難情緒和消極行為。因此,必須強化學員自制性意志品質的培養,讓學員學會并善于控制自我情緒,調整自己行為,進而促使其掌握自身行動,完成訓練任務,提升意志品質。在我國軍事領域中,自制性是衡量軍人意志品質的重要標準,根據相關軍事規范要求,憑借較強的自制性控制自身情感和欲望,支配自身注意力,使自身行為符合軍事管理相關要求。為了有效提升學員的自制性,增強其與厭倦、畏懼以及灰心等消極心理的斗爭力,堅定學員意志防線,必須在野外生存訓練中,加大學員的抗挫折能力訓練強度。并通過宣傳學習深化學生的情感自制力,在野外訓練中嚴格規范學員行為。學員即使在身體極度疲乏挨餓受凍的情況下,也不能產生任何違紀行為,比如私自攜帶食物和水、抄近道走捷徑等。以此培養鍛煉學員的自制力,培養學員的意志品質。
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我國軍隊也進入了信息化作戰時代,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野外生存訓練項目,培養學員鋼鐵般的意志品質,是現代軍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我國過去的作戰歷史中,后勤補給中斷、傷亡慘重、與大部隊失聯以及體力透支等情況頻發,意志品質薄弱者是不能夠妥善解決這些突發問題的。因此,必須幫助學員培養鋼鐵般的意志品質,以適應現代戰爭的需要。
[1]陳瑩,趙迎珺,吳秀瑜.野外生存訓練中學員意志品質的磨煉[J].現代教育科學,2009,S1.
[2]王敏,陳文斌,梁江.野外生存訓練前后大學生意志品質變化的實證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2.
[3]鄭雷.長春市初中學生開展暑期野外生存集訓活動的可行性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4]楊勤,肖琴.定向拓展訓練在野外生存課程中的應用[J].九江學院學報,2007,03.
[5]樊賢進,王家忠.高校開展野外生存訓練課程探索[J].雞西大學學報,2011,12.
[6]陳剛.野外生存訓練課程對學生社會技能培養作用分析[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8,02.
G895
A
1006-8902-(2017)-07-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