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偉(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人的城鎮化”進程中休閑體育的發展研究
□庹偉(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從“人的城鎮化”建設的大背景下,運用文獻資料、理論分析等方法,對現階段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進程與對休閑體育的發展的互動關系進行研究。研究認為:城鎮化的進程為休閑體育的開展提供了2個必要的條件,而“人的城鎮化”穩定推進過程、社會生態文明的建設需要休閑體育的積極參與。現階段我國城鎮化建設的進程速度快、城市休閑體育空間布局不盡合理、場館的閑置與運用率較低,現階段的這些問題導致了滯后的公共休閑體育服務與日益增長的人們群眾的鍛煉需求之間的矛盾。研究結論與建議: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動下,休閑體育必將成為以后人們生活的主流、生活化的趨勢。休閑體育參與的至高境界與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發展的最終目標協調一致。在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應不斷的完善滯后的公共休閑體育設施服務以及合理的管理場館問題,讓人們能夠均等的享受公共休閑體育資源,實現“人的城鎮化”。
休閑體育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曾說過:有兩件事情深刻地影響著21世紀的進程,一個是美國的高科技,另一個就是中國的城鎮化。所謂的城鎮化就是常年居住在農村以農業生產為主的人民逐漸轉變為城鎮人口的一個過程。李克強總理關于城鎮化建設的基本問題,發表了意見:新型城鎮化,主要是指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建設,即“人的城鎮化”,將轉移到城鎮的人口逐漸的市民化,使得新融入的轉移人口能夠享受到基本的社會公共服務保障,使得轉移的人口能夠享受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成果,實現社會的繁榮穩定。轉移人口的增多,逐漸融入城市生活,對于交通、娛樂、文化、體育等的消費需求增加。參與體育活動作為提高體質健康水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每個市民都應該均等的享受社區體育的公共服務。城鎮化的建設,更多的人都生活城市中,休閑化將會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體育在人們休閑生活中也將成為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基于“人的城鎮化”背景下,研究休閑體育的發展對于城鎮化的有序推進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
城鎮化的今中程改變了原有的居住環境、工作(勞動)方式、生活方式。休閑逐漸成為一種社會生活狀態。也使得許多的學者開始研究休閑體育。盧鋒將休閑體育定義為:“在相對自由的社會生活環境和條件下,人們自愿選擇并從事的各種形式的體育活動的統稱,它是體育的一種社會現象,也是體育的一種存在形態,是社會休閑活動的主要方式之一”。從這個定義中可以看出,休閑體育的必要的2個因素,即:“生產方式的轉變人們擁有更多的物質基礎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人們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
1.1、生產方式的轉變為人們從事休閑體育提供更多的物質基礎
城鎮化建設,讓大量轉移人口的生活環境從農村變為城市(鎮)。許多人們都不再從事一些原始的農業生產,生產方式與科技時代、信息時代的相聯系,這使得人們的生產方式得到很大的提高。國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背景下,人們已經從滿足溫飽的需求過渡到小康社會。社會將經歷2次轉型,第一次從農村轉移到城鎮,城鎮化的遷移過程,第2次社會轉型從工業社會向科技信息型社會轉型,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人們的生活物質得到巨大的改善。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視角下研究,基礎的物質需求滿足后,人們將會逐漸往更高層次追求其他的需求。這也為人們從事休閑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證。
1.2、生活方式的轉變為人們從事休閑體育提供更多的閑暇時間
城鎮化的過程,人們由原始的生產方式變成融入更多科技信息的生產方式,參與休閑活動的的時間與空間,對于休閑體育的認識觀念也發生了改變,休閑體育逐漸成為現代社會文明生活方式的一種標志。城鎮化的建設使得人們逐漸的由原始的農業生產中解脫出來,人們就擁有了更多閑暇的時間從事自己想做的事。在美國近代社會,工業文明開始階段,人們的閑暇時間增多,但是也造成了一些社會問題。許多的人們在閑暇時間就酗酒、賭博,一些兒童也參加打架斗毆的事件,這些負面的影響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所以人們就開始思考在閑暇時間的應該從事什么活動,休閑體育就出現在人們的生活當中,美國是休閑體育開展得較早的一個國家。在我國由于人們的體質健康狀況逐漸的下降,也引起人們開始參與休閑體育來提高體質健康狀況。對于休閑體育的觀念得到很大的轉變。休閑體育變成了一種自然、健康、高品質的生活方式。觀念的改變就會使得人們在閑暇的時間里通過自我的內在動機來參與休閑體育活動。
2.1、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休閑體育
在“十八大報告”中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國家戰略。在建國至今,不到100年的歷史,我國在經濟上的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的同時生態問題也凸現出來。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不是開城建設,也不少造城建設,而是“人的城鎮化”的建設,這無疑是我國的一項新的國策,也是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中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而是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創新、綠色、開放的發展理念。而休閑體育的發展與城鎮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有著共同的發展理念。就如十八屆五中全會倡導:“將休閑體育融入到城鎮化的建設中”。休閑體育的開展,可以將城市的整體規劃布局與大眾健身人群的需求聯系起來,從而打造休閑體育生態圈,例如:“以西湖的生態環境為核心的靜態休閑體育模式和以錢塘江的生態環境為紐帶的動態休閑體育模式”。休閑體育的開展更多的是走進自然、回歸自然,這與生態文明的建設的最終目標相吻合。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許多人們選著“綠色出行”。城市的居民都希望生活無空氣污染,無交通堵塞的城市生活環境。“綠色出行”作為休閑體育的一種出行方式,是休閑體育期望走進自然、回歸自然的一種表現方式。許多參與休閑體育運動者都會選擇步行或者騎行的方式進行休閑體育活動,這既能緩解交通壓力保護環境同時也與城鎮化建設的綠色發展的理念相統一。
2.2、改善市民的身體健康水平和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
城鎮轉移人口,他們沒有了原始的耕地,不再從事農業活動,在融入城市生活中,人們的身體活動時間也急劇的下降。“富貴病、城市文明病”逐漸的蔓延到廣大的市民身上。生育政策的影響,常見的一種狀況就是一對夫婦需要贍養4個老人和一個小孩,家庭負擔沉重,而對于養老問題逐漸從家庭的責任轉向家庭與社會共同的責任。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截止2014年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的比率10.1%,而在未來幾年還存在著增長的趨勢。老齡化問題是我國未來中長期發展過程中必須得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體質健康一代不如一代,對于未來龐大的老年人群的醫藥治療無疑是一個沉重的社會問題。人們也開始漸漸的意識到休閑體育能夠改善身體健康狀況。進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的改善機能狀況,從而減少了疾病的發生率,減少藥物治療的負擔。因此,將休閑體育生活化,是一種健康的、高品質的生活方式,使人們身心得到愉悅的同時,體質健康也得到有效的改善。
3.1、迅猛的城鎮化的進程
自1992年鄧小平南方之后,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城鎮化建設也進入了迅猛期。隨著打工潮時代的開啟,人口的流動較大;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讓以前大量在農村生活的孩子逐漸的走進城市,定居在城市。國家體育統計局數據統計所示:“自21世紀以來我國的城鎮居住人口呈現出直線的增加”。從1950建國初期的11.17%到1992年南方談話27.46%這一段緩慢增長期。再到后來2001年37.66%,直到2015年56.10%。我國現階段的城鎮居住人口已超過了一半。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我國計劃在2030年城市居住人口占總人口的75%以上,城鎮人口將成為我國總人口的主力軍。
3.2、快速的城鎮化進程與落后的休閑體育的空間和設施之間的矛盾
與整體的公共服務設施一樣,公共體育休閑的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長。在不斷增長的休閑體育設施的需求與滯后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之間就產生了矛盾,就會出現許多的廣場舞的擾民事件。廣場舞是人們自愿組織參與的一種娛樂休閑的體育活動,由于其具有極強的娛樂性、組織開展的便利性,特別受中老年婦女喜愛,這種休閑體育活動瞬間的紅遍大江南北,在公園、廣場、生活的小區到處可見。將廣場舞作為一種娛樂休閑體育活動的同時,由于其開展的方式伴隨著噪音的產生,并且所處的空間是人口較多的地方,這就影響了一些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抵制,這樣的現象也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這主要是由于政府在在建設的時候,只注重商品房、商業區的開展、并沒有關注到休閑體育空間在整個城市空間的布局缺乏合理性。然而當整個布局確定之后就很難以改變這種狀況。對于一些公園、休閑體育場地、場館也應該進行開放,或者相對的減少收費的標準。許多大型的場館,國家花了巨資去修建而成的,只是每年在里面舉行幾場比賽,其他時間根本不對外開放。這樣會導致場館的閑置,資源的浪費。從廣場舞的擾民到體育場館的閑置都表明,城鎮化的建設中,對于休閑體育空間和場館的設施、管理不夠完善。只有更合理的城市規劃,空間布局,場館的合理運用,才能達到均等的享受公共的休閑體育設施服務,最終才能實現“人的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的建設首要任務是“人的城鎮化”,其核心思想就是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進人們平等的參與休閑體育是實現“人的城鎮化”進程中重要的手段。城鎮化的向前發展也給休閑體育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同時快速的城鎮化的進程中應該兼顧到休閑體育空間的和設施的構造上。社會的向前發展、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必然會使整個社會休閑化的趨勢,休閑體育在未來的城市發展中必將走進人們的生活,成為生活中重要的部分。這對于我國新型城鎮化的建設和實現增強我國人民身體素質的“中國夢”具有深遠的意義。
[1]牛文元中國新型城市化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馬德浩,季瀏.城鎮化進程加速背景下提升我國城鎮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能力的策略[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4,12.
[3]李克強在全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R].2014,9.
[4]盧鋒.小康社會體育的休閑化趨勢[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 2005,3.
[5]盧峰.閑體育概念的辨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5.
[6]中國現代化戰略研究課題組.中國現代化報告2006[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7]盧鋒.休閑體育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10.
[8]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11年[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
G812
A
1006-8902-(2017)-07-ZQ
庹偉,男,貴州遵義人,漢族,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休閑體育方向。